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政治經濟論文 >

1945年俄(蘇)與外蒙古的政治、經濟關系

發(fā)布時間:2016-12-06 08:24

  本文關鍵詞:1911-1945年俄(蘇)與外蒙古的政治、經濟關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吉林大學》 2009年

1911-1945年俄(蘇)與外蒙古的政治、經濟關系

彭傳勇  

【摘要】: 1911年12月,外蒙古上層王公貴族利用中國南方辛亥革命之機在俄國支持下脫離清朝后,不顧俄國暫行“自治”的建議公然宣布從中國“獨立”。從這時開始至1945年,外蒙古希望依靠和利用俄(蘇)實現其獨立建國及統一蒙古族地區(qū)的愿望,而俄(蘇)也想乘此機會在政治、經濟上全面控制外蒙古。于是,俄(蘇)與外蒙古在政治、經濟領域發(fā)生了錯綜復雜的關系。在服務于國家利益的基礎上,俄(蘇)根據當時的國際環(huán)境及自身處境,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制定、實施了三種不同的對蒙政策,對外蒙古產生了深刻的政治影響。但俄(蘇)的對蒙政策與外蒙古的意愿又未完全吻合,為此雙方矛盾重重,有時還很尖銳,經歷了一個相互磨合的過程,主要表現在外蒙古的政治走向和泛蒙古主義運動上。從1911年起,俄(蘇)試圖將外蒙古納入本國經濟圈,以達到獨占對蒙經濟利益的目的。受政治關系影響,雙方經濟關系走過了三個歷史階段,并呈現出相應的特點和運行模式。俄(蘇)最終控制了外蒙古的經濟,而外蒙古無奈地走上了依附俄(蘇)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傊,為實現從中國獨立出去的“夙愿”,外蒙古并未因沖突而停止依靠、利用俄(蘇),相反主動投其懷抱,哪怕是在政治、經濟上受其所控。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K258
【目錄】:

  • 內容提要4-7
  • 第1章 緒論7-21
  • 1.1 理論與現實意義7-9
  • 1.2 論文研究對象及范圍9-10
  • 1.3 國內外研究歷史與現狀10-17
  • 1.4 論文的基本結構、寫作思路、內容及研究方法17-19
  • 1.5 論文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19-21
  • 第2章 1911 年以前俄國與外蒙古關系的歷史變遷21-49
  • 2.1 俄國對外蒙古的政治圖謀與領土蠶食22-33
  • 2.1.1 俄國對外蒙古的吞并企圖及政治權利的攫取22-28
  • 2.1.2 俄國對外蒙古領土的蠶食與中俄中段邊界的劃定、變化28-33
  • 2.2 雙方從平等的貿易往來走向不平等的經濟關系33-49
  • 2.2.1 平等貿易關系的長期保持與微弱發(fā)展33-41
  • 2.2.2 俄國對外蒙古的經濟擴張41-49
  • 第3章 服務于國家利益的對蒙政策與雙方的政治磨合— —俄(蘇)與外蒙古的政治關系(1911—1945)49-145
  • 3.1 俄(蘇)對外蒙古政策的演變49-100
  • 3.1.1 中國宗主權下的外蒙古“自治”政策49-77
  • 3.1.2 從企圖恢復中國宗主權下“自治”到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主權政策77-89
  • 3.1.3 走向維護自身安全的戰(zhàn)略緩沖政策89-100
  • 3.2 外蒙古與俄(蘇)在政治關系發(fā)展中的相互適應問題100-145
  • 3.2.1 外蒙古的政治走向與蘇聯100-113
  • 3.2.2 外蒙古的泛蒙古主義運動與俄(蘇)113-145
  • 第4章 外蒙古被納入俄國經濟圈與俄(蘇)獨占對蒙經濟利益 —俄(蘇)與外蒙古的經濟關系(1911—1945)145-199
  • 4.1 畸形的經濟關系(1911—1917)145-158
  • 4.1.1 俄國獨占對蒙經濟利益的初次嘗試145-152
  • 4.1.2 俄國在外蒙古的貿易由主導地位到極度弱化152-158
  • 4.2 依附型的經濟關系(1917—1940)158-186
  • 4.2.1 外蒙古依賴蘇聯扶植發(fā)展經濟159-169
  • 4.2.2 蘇聯逐步成為外蒙古唯一的對外貿易“伙伴”169-186
  • 4.3 戰(zhàn)時“一體化”的經濟關系(1941—1945)186-199
  • 4.3.1 戰(zhàn)時政治利益驅動下的經濟“互助”186-192
  • 4.3.2 戰(zhàn)時貿易上的“緊密”合作192-199
  • 結論199-203
  • 參考文獻203-222
  • 攻讀博士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其他成果222-223
  • 后記223-225
  • 中文摘要225-229
  • Abstract229-234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謝亮;;政治形勢與近代西北商路的商貿活動變遷——以蘇俄因素為中心[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春玲;;袁世凱在外蒙古自治中的外交政策[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2 譚劍峰;1907—1915年間沙俄對外蒙的侵略[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6期

    3 杜君;20年代初蘇俄在外蒙古問題上的對華政策[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4 孫才順;外蒙古獨立過程述評[J];濱州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5 吳景平;關于宋子文斯大林莫斯科會談——美國外交檔案選譯(下)[J];民國檔案;1991年04期

    6 劉華明,赤真;1911—1921年的外蒙古問題[J];民國檔案;1994年01期

    7 劉存寬;1918—1921年的外蒙古與中蘇關系[J];近代史研究;1991年05期

    8 李嘉谷;中蘇關系史研究二題[J];抗日戰(zhàn)爭研究;1995年01期

    9 梁占輝;20世紀前期俄(蘇)蒙貿易及其對中國的影響[J];歷史教學;2001年11期

    10 姜向文,周學軍;清末民初俄國在庫倫設領始末[J];歷史檔案;2000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焦得剛;;國際關系三大主流學派的權力觀及其比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2 岳漢景;趙軍;;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等的遠航——政治學視角下的比較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3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4 李銀兵;;淺析馬克思自由觀的科學含義、基本特點和基本內容[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5 汪瑋敏;;跨國公司的國際人權責任[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6 周德海;;論馬克思經濟學的價值概念體系[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7 顧巢陵;人權問題的幾點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8 周乾;羅斯?偨y與美國二戰(zhàn)期間對香港政策的演變[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9 吳懷東;;歷史 現實 方法——歐洲浪漫主義思潮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10 秦程節(jié);;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初期之國際承認分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丁兆勝;;中美日三國圍繞朝鮮半島初次博弈述論[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二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12年

    2 宋成有;;安重根“東洋和平論”評析——兼談安義士義舉與“日韓合并”[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二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12年

    3 王明星;;英日同盟與日韓合并[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二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12年

    4 梅雪芹;;張文淳先生與我國的世界史研究[A];中國非洲史研究會三十年[C];2010年

    5 龍向陽;;1966—1969年中國與非洲關系初探[A];北大非洲研究叢書——中國與非洲[C];2000年

    6 董志凱;;20世紀60年代經濟調整的歷史經驗[A];當代中國成功發(fā)展的歷史經驗——第五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丁明;;外蒙古獨立問題研究述評[A];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第七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程珂;;中國學者對建國前后中共對美政策研究述評[A];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第七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劉學照;;日本的“脫亞入歐”和中國的“三甲紀念”[A];江橋抗戰(zhàn)及近代中日關系研究(下)[C];2004年

    10 黃定天;;從日俄戰(zhàn)爭到蘇軍擊潰日本關東軍[A];江橋抗戰(zhàn)及近代中日關系研究(下)[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少輝;上海金融中心法制變遷及決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姚遠;上海公共租界特區(qū)法院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楊陽;以色列與美國猶太人關系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向麗華;經濟援助外交“杠桿”建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朱蓉蓉;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民間外交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郭勝利;民國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7 張耀;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能源合作與中國能源安全[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曉亮;阿富汗戰(zhàn)爭:蘇聯高層決策研究(1979-1989年)[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立國;東北滑雪產業(yè)發(fā)展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駱昭東;從全球經濟發(fā)展的視角看明清對外貿易政策的成敗[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宋浩;民族性與比較科學哲學[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于玲玲;漠河金礦官督商辦經營研究(1888-1900年)[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云;晚清立憲派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彭琪;冷戰(zhàn)后國際格局變遷與蒙古外交政策選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田斌;儒家文化與中國國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張鵬;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李立;影響以色列和土耳其關系的因素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俞琳;影響環(huán)境議題設置的因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李順;海合會國家對美、中外交政策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金嬌楊;抗日戰(zhàn)爭前期蘇聯對華軍事援助(1937-1941年)[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李明偉;中蘇西北邊境貿易歷史與現狀研究[J];社會科學;1989年04期

    2 許建英;試論楊增新時期英國和中國新疆間的貿易(1912—1928)[J];近代史研究;2004年05期

    3 侯風云;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西北國際交通線[J];江蘇社會科學;2005年04期

    4 梁占輝;20世紀前期俄(蘇)蒙貿易及其對中國的影響[J];歷史教學;2001年11期

    5 閻東凱;近代中俄貿易格局的轉變及新疆市場與內地市場的分離[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6 彭傳勇;;20世紀20年代蘇聯在外蒙古的貿易活動及影響——以蘇聯國家進出口貿易管理局西伯利亞部的活動為中心[J];西伯利亞研究;2008年06期

    7 許建英;;金樹仁時期英國和中國新疆之間的貿易(1928~1933)[J];西域研究;2006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譚劍峰;1907—1915年間沙俄對外蒙的侵略[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6期

    2 何芳川;“華夷秩序”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6期

    3 孫才順;評中蘇早期外蒙古問題之交涉[J];淮北煤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4 季米特里·包茲特涅耶夫;郭蘊深;馬越山;;十九世紀俄國同中國東北地區(qū)的邊境貿易[J];黑河學刊(地方歷史版);1985年04期

    5 林軍;初期蘇聯對華政策的內部分歧[J];世界歷史;1995年02期

    6 劉存寬;新疆地區(qū)中蘇關系史的一頁——論十月革命后楊增新的對蘇政策[J];近代史研究;1986年06期

    7 周學軍;哲布尊丹巴八世登極“額真汗”日期考[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0年01期

    8 孫才順;評中蘇關于中東鐵路問題之交涉(1917—1924)[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9 周學軍;哲布尊丹巴政權“內閣總理大臣”設置考——兼與呂一燃先生商榷[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9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問題討論[J];史學月刊;1951年09期

    2 李季;;我們的楊師傅[J];中國民族;1958年04期

    3 魏治臻;《蒙英辭典》簡介[J];辭書研究;1980年01期

    4 C·J·霍爾珀林;劇樂平;;對蒙古帝國中俄羅斯的比較研究[J];世界民族;1986年04期

    5 Б.Р.卓里克圖耶夫;申屠榕;;1207—1217年的南西伯利亞事件[J];蒙古學信息;1990年04期

    6 H.茹科夫斯卡婭;樹華;;蒙古人的空間觀和時間觀研究(續(xù))[J];蒙古學信息;1991年04期

    7 高娃;南朝鮮的蒙古人后裔[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1992年02期

    8 孫京榮;《梧桐雨》與《長生殿》創(chuàng)作心理同構初探[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9 比爾·卡瓦勒;陳慶英;王育紅;;十四世紀西藏苯教文獻中的蒙古人和契丹人[J];西藏研究;1992年02期

    10 Б.若羅姆扎布;額爾敦布和;;蒙古的傳統農業(yè)[J];蒙古學信息;199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蕭啓慶;;元代蒙古色目人的漢化與士人化[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華文明”國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卜照晶;;試論明初對軍中蒙古人的撫用政策[A];明史研究(第10輯)[C];2007年

    3 楊紹猷;;明代蒙古族婚姻和家庭的特點[A];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1983)[C];1983年

    4 陳國干;;清朝利用喇嘛教統治蒙古的政策[A];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1981)[C];1981年

    5 陶克濤;;土達原源[A];蒙古史研究(第二輯)[C];1986年

    6 舒振邦;;略談蒙古民族對元代歷史的重大貢獻[A];中國蒙古史學會成立大會紀念集刊[C];1979年

    7 陳世松;;試論蒙古取蜀時間長達半個世紀的原因[A];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1981)[C];1981年

    8 卡尼T·費什;張憲博;;天花、商賈和白蓮教——嘉靖年間明朝和蒙古的關系[A];明史研究第4輯——慶賀王毓銓先生85華誕暨從事學術研究60周年專輯[C];1994年

    9 魏彌賢;;利格尼茨與蒙古人(英文)[A];蒙古史研究(第七輯)[C];2003年

    10 陳強;;從“物物”到“紙幣”的跳躍——對蒙古統治者貨幣觀念上轉變的分析[A];《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二輯)[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巴·布和朝魯;[N];內蒙古日報(漢);2006年

    2 記者 呂國棟;[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3 喬吉;[N];內蒙古日報(漢);2006年

    4 實習記者  王紅梅;[N];西部時報;2006年

    5 周娜 湯綺婷;[N];民營經濟報;2006年

    6 馮啟;[N];中國現代企業(yè)報;2006年

    7 額·朝魯門;[N];錫林郭勒日報;2008年

    8 葛劍雄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提供;[N];健康報;2010年

    9 張港;[N];黑龍江日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俞靈;[N];中國民族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金星;明朝與蒙古的貿易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2年

    2 鄭伊看;蒙古人在意大利[D];中央美術學院;2014年

    3 斯欽巴圖;東蒙古殖民地社會與文化的變動(1931-1945)[D];內蒙古大學;2013年

    4 崔玲玲;青海臺吉乃爾蒙古人的人生儀禮及其音樂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4年

    5 特木爾巴根;雪山蒙古人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6 唐豐姣;洪武至宣德時期明朝對蒙古的經略[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7 白玉雙;十八至二十世紀初東部內蒙古社會變遷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7年

    8 納思霖;伊朗細密畫中的中國繪畫因素[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9 朝格滿都拉;近代興安盟地區(qū)土地問題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2年

    10 丁淑琴;清末民初甘青地區(qū)民族社會若干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雷;法國作家筆下的蒙古人形象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4年

    2 男丁;杭哈蒙古人傳統年俗與演變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3 白薩茹拉;近代內蒙古東部地區(qū)蒙古人居住和飲食習俗的變遷[D];內蒙古大學;2004年

    4 寶喜;扎賚特旗蒙古人的北遷[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5 參丹嘎日布;蒙古人眼中的日本形象[D];內蒙古大學;2010年

    6 袁永春;元代北方家具的初步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0年

    7 烏恩都日夫;烏審蒙古人祭火習俗傳承與變遷探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年

    8 薩日娜;蒙古帝國與穆斯林商人關系若干問題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9 烏云格日樂;淺談蒙古語中的顏色文化和毛色文化[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年

    10 于傳寶;元朝四等人制政策對區(qū)域農牧業(yè)發(fā)展的影響[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1911-1945年俄(蘇)與外蒙古的政治、經濟關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0604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0604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84b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