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學物理教材建設概況
本文選題:中學物理 切入點:教科書 出處:《課程教學研究》2016年06期
【摘要】:教科書是傳承文化、推動和影響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工具。教科書的發(fā)展也是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敘述一些翔實的史料,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中學物理教材建設的脈絡,能夠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中學物理教材建設的歷程和所取得的成就。簡單介紹各階段時代背景、課標大綱、課時分配以及教材編寫、使用情況,反思當時做法的原委,提出一些可供借鑒的經(jīng)驗,對物理教材建設的發(fā)展具有現(xiàn)實意義。
[Abstract]:Textbooks are important tools for inheriting culture, promoting and influencing social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of textbooks is also the result of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other factors.This paper narrates some detailed historical materials, combs the contex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xtbooks in China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nd can show the course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xtbooks in China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teaching materials to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of each stage of the times, the syllabus of the curriculum, the assignment of class hours, the compilation and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reflect on the origin of the practice at that time, and put forward some experiences for reference.
【作者單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百年教科書整理與研究”(10&ZD095)中學物理子課題組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633.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伍來勝;改革中學物理教材內(nèi)容淺議[J];基礎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2 趙林森;初二物理教材兩點質(zhì)疑[J];黑龍江農(nóng)墾師專學報;2002年04期
3 張義才;淺談高中數(shù)學與物理教材的銜接與互補[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12期
4 李振濤;;編寫物理教材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10期
5 張標;對高二物理教材的幾點商榷[J];教學與管理;2003年22期
6 孫桂娟;對物理教材中“特性”一詞用法的商榷[J];教學與管理;2005年22期
7 羅及紅;;關于改編中職學校物理教材內(nèi)容的探討[J];科技資訊;2006年10期
8 鄒萬全;;談如何分析物理教材[J];內(nèi)江科技;2009年06期
9 仲新元;;英格蘭的延續(xù)教育階段物理教材簡評[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0年11期
10 陳賽艷;;鄉(xiāng)土物理教材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J];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姚秀琴;;人教版九年制中學物理教材賞析[A];第四屆西部十二省(區(qū))市物理學會聯(lián)合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2 周耀興;劉文軍;;對電容公式中常數(shù)“ε”的討論[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醫(yī)學物理分會第十次學術年會、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工程學分會第一次醫(yī)療設備科學管理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編輯室 彭前程;中學物理教材60年[N];中華讀書報;2010年
2 安塞縣坪橋中學 杜梅;怎樣分析物理教材[N];延安日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源莉;自考本科與普通本科工科類物理教材內(nèi)容難度的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2 劉震飛;香港、新加坡和美國的中學物理教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楊春華;高職(五年制)物理教材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4 王守江;建構(gòu)中學物理教材評價體系[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5 郭麗麗;中美高中物理教材中物理實驗的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6 蔣麗艷;形式邏輯在中學物理教材和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7 尤宇丹;從“振動與波”內(nèi)容的對比看人教版物理教材的發(fā)展與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蔣甜甜;中德初中物理教材知識點結(jié)構(gòu)的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年
9 李四紅;中外大學物理教材比較[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年
10 張鵬鵬;在雙語教學中對中外非物理類大學物理教材的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208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720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