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哲學院 劉新華(副教授)
本文關鍵詞:地緣政治、地緣經濟與中俄石油管道風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姓名:劉新華
院 系: 政治系
出生日期:1970年8月
政治面貌:黨員
Email:
個人簡介:
1970年生,男,湖北孝昌人,法學博士,副教授國際政治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北省政治學會會員湖北省國際關系學會會員中國國際關系學會會員 2000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 2005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 為國際安全和地緣戰(zhàn)略,尤其集中于當代中國的海權問題、海洋安全研究。
研究成果:
一、論文:
1.《北約對南聯(lián)盟武力政策:成功還是失敗》,《國際展望》1999年第9期;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政治》1999年第7期轉載;
2.《美日軍事同盟的加強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影響》,《當代亞太》,1999年第10期;
3.《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武漢大學學報》,1999年鄧小平理論研究專集;
4.《試論中國發(fā)展海權的戰(zhàn)略》,《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6期;
5.《中國的石油安全及戰(zhàn)略選擇》,《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2年第12期;
6.《略論澳大利亞的地緣戰(zhàn)略地位與美澳軍事同盟關系》,《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3年第3期;
7.《淺析近年來美國在非洲的石油外交》,《國際論壇》2003年第5期;
8.《北約東擴、美日同盟的加強與中國的地緣政治》,《解放軍外國語院學報》2003年第4期;
9.《略論晚清的海防塞防之爭》,《福建論壇》(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5期;
10.《略論21世紀的石油地緣政治學》,《當代亞太》2003年第7期;
11.《地緣政治、國際體系的變遷與德國外交戰(zhàn)略的選擇》,《德國研究》,2004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政治》2004年第6期轉載;
12.《現(xiàn)代海權與國家海洋戰(zhàn)略》,《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
13.《海洋觀演變論略》,《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14.《試析21世紀初中國崛起所面臨的海洋戰(zhàn)略環(huán)境》,《世界經濟研究》2004年第4期;
15.《地緣政治、地緣經濟與中俄石油管道風波》,《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16.《試論中亞對中國地緣戰(zhàn)略的重要性》,《武漢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17.《論中國的海洋觀念和海洋政策》,,《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5年第3期。
18.《海陸勢力在東北亞對抗的演變及特點》,《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
19.《威脅認知:美國對中國發(fā)展的錯誤知覺》,《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6年第6期;
20.《論海島對國家發(fā)展海權的戰(zhàn)略意義》,《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
21.《日澳關系的演變及其特點》,《當代亞太》,2007年第6期;
22.《海權優(yōu)先:當代中國的地緣戰(zhàn)略選擇》,《社會科學》,2008年第7期;
23.《論地緣政治學的核心——地理要素》,《世界地理研究〉,2009年第1期。
二、課題
主持在研國家社科基金“中國發(fā)展海權戰(zhàn)略研究”(國際問題研究,項目編號07CGJ004)。
三、著作
1.《國際安全熱點分析:2007》,副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國內形勢與國際熱點:2008》,副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責任編輯:admin)本文關鍵詞:地緣政治、地緣經濟與中俄石油管道風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608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60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