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港人身份認同視野下的香港新懷舊主義電影

發(fā)布時間:2018-01-11 07:17

  本文關鍵詞:港人身份認同視野下的香港新懷舊主義電影 出處:《安徽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身份認同 香港電影 新懷舊主義 新香港人


【摘要】:1997年7月1日對于香港來說是近百年來最具歷史意義的日子,這座城市擺脫了半殖民地的身份枷鎖,一國兩制的基本政策使得香港能夠以經(jīng)濟、政治的獨立姿態(tài)開啟新的紀元。但是客觀政治、經(jīng)濟身份的轉(zhuǎn)變并沒有與香港人的身份認同轉(zhuǎn)變過程并軌而行,相反,早在1984年中英簽署《聯(lián)合聲明》的前后,香港人就已經(jīng)對于“回歸”產(chǎn)生大限已至的恐慌。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莫過于香港人對身份認同的惶惑與焦慮。無論是對于個人抑或群體,身份的確立都是存在的前提。一方面受英國長期的殖民統(tǒng)治,另一方面又與大陸處于相當長時間的文化隔絕狀態(tài),香港被譽為成為世界上極少見的,在100多年的時間里只有公民教育而無國民教育的城市,香港人的國家意識普遍淡漠,國民身份時常模糊。在大陸人眼里,他們是西方,但他們與西方人之間存在認同差異;而在西方人眼里,他們又是大陸,而他們與生活在內(nèi)地的大陸人文化差異也很明顯。故而香港曾一度被認為是沒有自己文化認同的地方。自香港被英國殖民統(tǒng)治起,香港人就一直在英國人、中國人、香港人這幾個身份中徘徊。 安德森認為當共同體體建構起來時,就會形成身份認同,共同體的瓦解是認同危機的契機。正是香港社會始終未能凝聚成一個穩(wěn)定的共同體,香港人才會不停的陷入身份認同的尷尬窘境。 電影作為一種文化載體,也是構建“共同體”的重要手段,意識形態(tài)毋庸置疑是電影隱藏最深卻又無處不凸顯的精神內(nèi)核。作為“香港人自畫像”的香港電影,其發(fā)展脈絡是與香港這座城市的發(fā)展相輔相成。懷舊作為當代人“身份認同”較為有效的手段,近年來多被用于香港電影中。香港電影中的懷舊情懷起源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在新浪潮時期發(fā)展至高潮。但新浪潮時期的電影更多的是通過懷舊來尋找身份認同,受當時香港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環(huán)境影響,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新浪潮運動也在很短時間內(nèi)就退去了。但隨著港陸經(jīng)濟文化各方面交往的日益密切,香港電影在幾經(jīng)摸索之后,通過新懷舊主義電影的興起,似乎又重新找到了“港人”的身份認同,在走出“圍城”之后重建了新的主體性。 本文從港人身份認同視域出發(fā),選取從2009年至2012年香港電影金像獎中的四部獲獎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歲月神偷》、《打擂臺》、《桃姐》),此外,在2008至2011年間獲得香港本土票房較高的四部作品(《長江七號》、《家有喜事》、《七十二家租客》、《我愛香港之開心萬歲》)中,也選擇出最具代表性的一部電影——《七十二家租客》為本文的研究對象,這五部電影均是具有代表性的香港新懷舊主義電影。以五部新懷舊主義電影為分析樣本,運用文本分析法對電影中呈現(xiàn)的“港人身份認同”進行詳細分析。 本文分為四個部分:緒論為第一部分,簡要介紹本論文的研究緣起及相關理論淵源,研究認為電影是社會生活的藝術呈現(xiàn),從某種程度上說電影變遷能夠展現(xiàn)社會文化的變遷,而通過電影腳本、場景、元素等文本的研究,能夠細致把握影像中的社會生活。另外,本研究將作為個人的身份認同與作為集體的共同體理論相結(jié)合,認為一定區(qū)域、一個共同體政治、經(jīng)濟的變遷,將在公民自我身份界定和群體歸屬方面打下深刻的烙印。第一章作為第二部分,通過研究香港電影的發(fā)展歷程和港人身份認同的變遷過程,進而找到構建港人身份認同的手段。第二、三、四、五章作為本論文的核心部分,通過對五部電影的文本分析,進而探討香港新懷舊主義電影是如何構建港人身份認同,確定港人主體性的。第六章作為小結(jié),將之前對電影案例的文本分析的結(jié)論進行歸納,體現(xiàn)新時期香港政治地位和經(jīng)濟態(tài)勢的變化是如何深入到具體的電影文本中,如何影響現(xiàn)實生活中港人身份認同的,新懷舊主義電影作為與舊懷舊電影所不一樣的電影潮流,直觀地表現(xiàn)著上述面向。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9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暉;馮學紅;;后合拍時代:內(nèi)地與香港電影合拍的交互影響研究(2000-2009)[J];巢湖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2 朗天;;新香港電影 新的主體性——從《打擂臺》獲香港電影金像獎說起[J];當代電影;2011年07期

3 張成杰;;映像“天水圍”:許鞍華電影的跨地想象與主體建構[J];當代電影;2011年12期

4 白娟娟;;論“香港新浪潮”對傳統(tǒng)香港電影的創(chuàng)新[J];電影文學;2007年21期

5 陳可唯;;北上·留守·海歸——“大中華”語境下香港電影新格局探析[J];電影文學;2012年06期

6 周振華;丁磊;;從香港電影看港人九七的三種情緒心理[J];電影評介;2011年01期

7 宋光瑛;;《打擂臺》:傳統(tǒng)回歸與共同體重建[J];電影評介;2011年16期

8 翁子光;;《七十二家租客》:香港社會空間的自我重建[J];電影藝術;2010年03期

9 陳琳煌;;解析電影《桃姐》熱播現(xiàn)象——基于傳播學的視角[J];電影評介;2012年15期

10 金丹元;馬楠楠;;許鞍華電影中的空間呈現(xiàn)與文化認同[J];電影新作;2013年02期

,

本文編號:140859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40859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05f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