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層持股對公司透明度影響的實證研究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raud cases frequently broke out, making corporate managers gradua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ng information openness, so how to improve corporate transparency was quickly put on the agenda. The most basic feature of modern companies is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which leads to a certain degree of agency problems, which may cause agents to pursue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thus harm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 Many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show that as an incentive measure, managerial sharehold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gency cost under the separation of the two rights, thus mak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agent and the principal tend to converge. In this paper, a total of 2188 sets of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in Shenzhen A-share main Board market from 2010 to 2014 a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amples. The regression model is applied on the basis of signal transmission theory and interest convergence hypothesis, and corporate transparency is chosen as the explained variable. Stock compensation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shareholding ratio, executive turnover, the relative concentration of the top ten shareholders are explanatory variables, company size, debt level, return on assets, whether the chairman and the general manager are both control variable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portion of managerial shareholding and the transparency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2) Management turnover motivation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corporate transparency; (3) the larger the scale, the better the return on assets, and the better internal governance companies tend to disclose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company: (1)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ownership structure, including determining the proportion of 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top ten shareholders, so as to make it conform to the equity incentive system; (2) perfecting supervision to standardize the behavior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3) strengthening the credit quality and moral integrity construc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4)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and complete system to evaluate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as soon as possible. As far as China is concerned, due to the late introduction of the management shareholding system and the imperfect 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issue of corporate transparency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so in order to increase transparency, In China, we should guide the listed companies to make use of the equity incentive when implementing the incentive compensation con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27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秋君;美日兩國公司股權結構對我國上市公司的啟示[J];會計之友;2005年05期
2 董志勇;韓旭;劉學功;;論大股東持股和國家持股的股權結構與公司業(yè)績的關系[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3 譚雪梅;日、美、德公司股權結構的分析與啟示[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4 楊春寶;公司如何解散[J];科技創(chuàng)業(yè);2005年05期
5 王巍;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公司治理?[J];中國企業(yè)家;2005年16期
6 歐陽志剛;公司股權結構對公司治理的影響[J];企業(yè)經濟;2005年03期
7 宮玉松;;國外公司股權結構與治理結構的演變及啟示[J];對外經貿實務;2009年07期
8 段燕妮,,李波;日美公司股權結構簡析及啟示[J];管理現(xiàn)代化;1994年06期
9 徐義夫;;淺析民營有限責任公司發(fā)展瓶頸[J];北方經貿;2014年04期
10 買憶媛;公司的股權結構與治理機制[J];江漢論壇;200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嚴子淳;初旭;;公司治理視域下法律對股東保護研究現(xiàn)狀展望[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公司治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2 趙增耀;;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新進展——第6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學術會議暨中國科協(xié)第4屆青年學術年會衛(wèi)星會議論文集[C];2001年
3 朱善利;朱啟兵;唐正清;;股權結構、治理模式與公司業(yè)績——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背景下的經營管理”經營管理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金成隆;紀信義;李欣蓉;;公司股權結構與創(chuàng)新活動績效之關連性分析:中國新興市場[A];中國會計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5年
5 王琨;候宇;;股權結構對公司市盈率的影響——來自中國股市的實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4年
6 馬連福;曹春方;;政府干預、公司治理與IPO募集資金投向變更[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公司治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7 曹國華;林川;;CEO變更、公司業(yè)績與盈余管理——基于應計盈余與真實盈余的檢驗[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葉敏敏;;后金融危機時代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變化的動因及效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第十八屆學術年會(2011)論文集[C];2011年
9 吳越凡;;我國保險公司股權結構與治理機制研究[A];十二五·新挑戰(zhàn):經濟社會綜合風險管理——北大賽瑟(CCISSR)論壇文集·2011[C];2011年
10 韓亮亮;;行業(yè)競爭、第一大股東與公司績效——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申萬;一個關于“公司治理”的小故事[N];經理日報;2009年
2 ;上市公司豈是“唐僧肉”[N];中國證券報;2001年
3 馮根福;正確認識公司治理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N];光明日報;2004年
4 記者 金濤;小貸公司施展拳腳正當時[N];浙江日報;2011年
5 劉曉健 劉磊;強化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監(jiān)管[N];證券日報;2003年
6 證券時報記者 郭渭鵬;治理扎緊風險籬笆 寧夏上市公司精彩跨越[N];證券時報;2009年
7 彭飛 張燕麗;能否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將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權益[N];中國企業(yè)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 熊欣;大股東破產 上市公司福禍難料[N];證券日報;2006年
9 馮小樹;被否公司被否理由[N];中國證券報;2007年
10 記者 張?zhí)m;保監(jiān)會:推動公司治理架構從“形似”走向“神至”[N];金融時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樂菲菲;人力、股權、債務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2 金鑫;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D];復旦大學;2003年
3 張海平;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效應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4 龐金勇;上市公司高管變更與公司治理關系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5 張伏波;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劉陽;制度制約下的上市公司高管變更的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7 李靜;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王貴;論中國公司治理完善[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9 宋志鴻;以激勵機制強化公司治理之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10 馬磊;高管更換、公司業(yè)績與治理機制[D];山東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解猛猛;有限責任公司除名權制度探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4年
2 王多仁;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對公司績效影響機制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3 朱雅寧;管理層持股與公司業(yè)績的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4 鄭春潮;公司治理機制的相關性與替代性研究[D];西安財經學院;2015年
5 劉慧娟;MC公司并購戰(zhàn)略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6 張峰;JH茶業(yè)公司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廣西大學;2015年
7 萬昌海;A公司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南昌大學;2015年
8 包逢春;科技型小微企業(yè)A公司創(chuàng)立研究[D];南昌大學;2015年
9 余堅;J擔保公司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南昌大學;2015年
10 沈靚;創(chuàng)業(yè)板制造業(yè)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3912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xmjj/2391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