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處理“僵尸企業(yè)”的主要手段及其啟示
[Abstract]:With the change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model of Japan's own development, Japan has experienced 3 large-scale "zombie enterprises" crisis. When dealing with the "zombie enterprise" problem, Japan follows the law of the market and chooses the enterprises to go bankrupt or reorganize by market, especially the retraining and employment resettlement of the unemployed worker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pecialized agency to implement various solutions. China should learn from Japan's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zombie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商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情境下制度環(huán)境對創(chuàng)新績效的作用機制研究”(15BGL008) 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經濟轉型中的制度質量與區(qū)域創(chuàng)新能力:一個跨區(qū)域的實證研究”(2010GXS5D195)
【分類號】:F279.2;F279.3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熊兵;;“僵尸企業(yè)”治理的他國經驗[J];改革;2016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欒甫貴;李方玉;;僵尸企業(yè)的文獻回顧與評價[J];會計之友;2017年14期
2 李笑飛;;論我國僵尸企業(yè)處置法律規(guī)制的完善[J];河北企業(yè);2017年07期
3 蔣瑜潔;蔡達賢;;泡沫經濟破滅后日本僵尸企業(yè)的成因、治理及啟示[J];現代日本經濟;2017年04期
4 尹嘉啉;鄒國慶;;日本處理“僵尸企業(yè)”的主要手段及其啟示[J];現代日本經濟;2017年04期
5 李學峰;王會;;債轉股:歷史回顧與現實思考[J];產權導刊;2017年07期
6 林柯;陸震;;我國產能過剩背景下的產能退出機制研究[J];經濟學家;2017年03期
7 蔣曉花;馬駿;;基于不完全契約理論對“僵尸”企業(yè)的分析[J];金融與經濟;2017年02期
8 胡永曄;;從博弈論視角看僵尸企業(yè)處置策略[J];中國商論;2017年01期
9 吳晗;賈潤崧;;銀行業(yè)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的供給側改革?——基于企業(yè)進入退出的視角[J];財經研究;2016年12期
10 鮑世贊;蔡瑞林;;僵尸企業(yè)成本外部化及其市場失靈糾正[J];改革;2016年09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積極化解“僵尸”企業(yè)困境的幾點建議[J];浙江經濟;2013年15期
2 彭小霞;;試論美國破產重整制度及其啟示[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3 徐菲;;解剖日本產業(yè)再生機構[J];上海國資;2006年10期
4 車維漢;日本就業(yè)政策特征分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經濟研究參考;2002年89期
5 王大用;2700億特別國債解決了什么問題[J];改革;1998年06期
6 靳寶蘭,,張舒英;淺析日本的公司更生法[J];中國法學;1997年01期
7 張春霖;論國有企業(yè)的債務問題[J];改革;1996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IN詞[J];中國品牌;2013年10期
2 陳璐;;歐債危機的背后:僵尸企業(yè)與破產家庭[J];世界知識;2013年23期
3 ;“僵尸企業(yè)”成了經濟的拖油瓶[J];資源再生;2012年09期
4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和靜鈞;僵尸企業(yè)何以還魂?[N];中國經營報;2009年
2 記者 劉瓊;潛在風險變成實際危機 僵尸企業(yè)該不該救?[N];第一財經日報;2012年
3 韓哲;僵尸企業(yè)的成本,沒那么簡單[N];北京商報;2014年
4 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 金海年 姚余棟 周健男;防止“僵尸企業(yè)”蔓延成“僵尸經濟”[N];中國證券報;2014年
5 莫開偉;應讓僵尸企業(yè)“壽終正寢”[N];證券時報;2014年
6 莫開偉;優(yōu)化經濟結構須有僵尸企業(yè)退出機制[N];中華工商時報;2014年
7 本報記者 葉倩;別變身“僵尸企業(yè)”[N];中國有色金屬報;2013年
8 王宇 王培偉;巨量資金流到哪里去了[N];中國商報;2013年
9 本報評論員;為立而破[N];金華日報;2014年
10 王宇 王培偉;信貸投放緣何再度提速[N];國際商報;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蓋耀文;制度背景、融資渠道與企業(yè)生存[D];內蒙古大學;2016年
2 盛成皿;“僵尸企業(yè)”的政府補貼、企業(yè)績效與風險承擔水平[D];浙江財經大學;2016年
3 趙耀;僵尸企業(yè)的識別及出清過程中商業(yè)銀行的應對策略[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6年
4 任風雷;“僵尸企業(yè)”破產重整法律問題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7年
5 曹麗妮;基層政府干預處置“僵尸企業(yè)”問題研究[D];南京大學;2017年
6 陳昂;“僵尸企業(yè)”破產退出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1566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xmjj/2156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