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距離對中國企業(yè)跨國收購股權(quán)選擇的影響
本文關(guān)鍵詞: 制度距離 外來者劣勢 制度套利 收購股權(quán)選擇 出處:《亞太經(jīng)濟》2017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綜合考慮跨國收購中制度距離引發(fā)的外來者劣勢和制度套利兩種效應(yīng),利用Zephyr數(shù)據(jù)庫中2010-2014年中國企業(yè)海外收購的302個樣本,探討了規(guī)制制度距離、規(guī)范制度距離以及東道國的相對制度質(zhì)量與我國企業(yè)海外收購股權(quán)選擇之間的關(guān)系。研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制制度距離越大,海外收購股權(quán)比例越高;規(guī)范制度距離越大,跨國收購股權(quán)比例越低。東道國的制度質(zhì)量對制度距離和收購股權(quán)比例之間的關(guān)系具有一定的調(diào)節(jié)作用,說明中國企業(yè)在進入制度質(zhì)量較高的國家時,制度套利的作用更加明顯。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outsider disadvantage and institutional arbitrage effect caused by institutional distance in transnational acquisitions,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302 sampl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overseas acquisitions in Zephyr database from 2010-2014 to discuss the regulatory institutional dist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gulatory system distance and the relative institutional quality of the host country and the choice of overseas acquisition shar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greater the regulatory system distance, the higher the proportion of overseas acquisition equity, the greater the normative system distance, the more the regulatory system distance. The system quality of the host country has a certain regul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stitutional distance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acquired shares, which indicates that when Chinese enterprises enter the countries with high institutional quality, The effect of institutional arbitrage is more obvious.
【作者單位】: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企業(yè)進入海外市場遭遇合法性危機的機理及對策研究”(13BGL018)
【分類號】:F276.7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汝芹;;跨國收購在日本小公司中“淘金”[J];大經(jīng)貿(mào);2003年05期
2 吳思;;中國企業(yè)跨國收購的三種類型[J];中國經(jīng)濟快訊;2003年12期
3 周燕;;跨國收購中的“第二主角”[J];董事會;2005年04期
4 郝■;跨國收購中的公關(guān)反思[J];國際公關(guān);2005年05期
5 宋雪蓮;;國際收購難題多 政策環(huán)境作保障 中國企業(yè)“跨國夢”的現(xiàn)實與追求[J];中國經(jīng)濟周刊;2005年47期
6 黃敏;跨國收購的“聯(lián)想”[J];電器;2005年01期
7 趙晶晶;劉英;毛雅娟;;京東方跨國收購的案例研究[J];財會通訊;2009年09期
8 本刊專題部;;跨國收購,市場占有與文化認同的品牌困境[J];廣告大觀(綜合版);2010年01期
9 王慶升;張偉;;淺析煤炭企業(yè)跨國收購的風險及防范措施[J];山東煤炭科技;2011年04期
10 方江州;公司的跨國收購與兼并[J];經(jīng)濟師;1997年12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崢;簽7500萬美元跨國收購協(xié)議 金螳螂購入海外頂級設(shè)計公司[N];證券日報;2012年
2 記者 周雨 實習生 王竣夫;一項跨國收購使利潤猛增360%[N];重慶日報;2013年
3 記者 張慶勝 通訊員 白躍新;太重煤機1.3億澳元跨國收購?fù)饰諿N];山西日報;2011年
4 記者 樊晉鐵 通訊員 白躍新;我省最大一起跨國收購案完成資產(chǎn)交割[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11年
5 記者 曹英 白躍新;山西最大一起跨國收購?fù)瓿少Y產(chǎn)交割[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1年
6 劉曉午;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跨國收購[N];中國經(jīng)營報;2005年
7 特派記者 王英;中國建筑裝飾跨國收購 蘇州民企拿下首單[N];蘇州日報;2013年
8 連建明;企業(yè)跨國收購不能饑不擇食[N];商務(wù)時報;2009年
9 本報評論員 張立棟;民企跨國收購銀行:考驗還在后面[N];中華工商時報;2012年
10 一兵;我國縫紉機械企業(yè)收購國外品牌利與弊[N];中國貿(mào)易報;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江逸瀟;中國企業(yè)在美收購法律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胡國威;中國工廠產(chǎn)業(yè)視角下企業(yè)跨國收購文化整合問題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劉暉;跨國收購上市公司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3年
4 杜圣道;中海油跨國收購尼克森及其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5 廖亞忠;上市公司跨國收購的法律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6 李宗銘;試析我國房地產(chǎn)企業(yè)跨國收購合同中的保證與承諾條款[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123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xmjj/1512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