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并購史密斯菲爾德案例融資策略分析
本文關鍵詞:雙匯并購史密斯菲爾德案例融資策略分析
【摘要】: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進一步加深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企業(yè)越來越多的走出國門,通過跨國并購的方式獲取原材料、市場和品牌,學習國際先進管理經(jīng)驗和技術,在國際競爭中發(fā)展壯大自己。根據(jù)普華永道的2014年中國地區(qū)企業(yè)并購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企業(yè)共完成海外并購215起,交易總金額大約為569億美元,與2013年相比交易數(shù)量增長36%,交易金額增長10%,跨國并購呈現(xiàn)出快速增長的趨勢。盡管并購案例在快速增長,并購失敗的比率卻一直處于高位,其中導致并購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融資決策的失敗。在跨國并購中,融資決策是一個十分復雜而專業(yè)的問題,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因而對于跨國并購的融資決策進行研究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和必要性。2013年發(fā)生的雙匯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案例創(chuàng)下了當時中國企業(yè)并購美國企業(yè)的最大金額紀錄,成為當年中國企業(yè)并購案例的標桿。雙匯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案例具有很多特點:交易金額巨大、面臨美國政治審查、競爭對手的攪局、史密斯菲爾德大股東的反對,這些都使得該交易更加復雜,其融資安排也更具有技巧性。這也是本文選擇該案例進行研究的原因所在。本文對雙匯并購史密斯菲爾德融資決策的成功案例進行研究與分析,目的在于總結其成功的經(jīng)驗,為我國企業(yè)跨國并購提供參考與借鑒。本文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進行研究,同時采用了文獻歸納研究法和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通過多種研究方法的運用來更好的分析雙匯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案例。本文共分五章。其中第一章為緒論,從我國跨國并購發(fā)展迅速與并購失敗率居高不下的背景出發(fā),分析了本文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并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了總結,為本文案例具體分析打下理論基礎。然后分析了本文的研究思路與方法,并總結了文章存在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之處。第二章簡要介紹了并購案例的相關背景,包括并購雙方企業(yè)簡介、并購方案以及融資安排,并對并購動機進行了分析。第三章為并購融資決策分析部分。該部分分析了雙匯進行融資決策的流程:并購支付資金需求的估算、并購支付方式的選擇以及融資工具的確定,具體分析了雙匯在各個決策流程的考慮因素。第四章是對雙匯并購案例的評價。首先分析了并購融資中存在的風險,然后分析了雙匯并購完成后的融資安排以及作用。最后分析了雙匯并購交易中融資安排所達到的效果,雙匯在順利完成資金募集保障并購交易達成的同時合理控制融資風險,這是一次成功的并購融資決策。第五章是對案例的總結和啟示。本文研究的目的也在于通過典型案例的分析,總結成功的經(jīng)驗以供其他企業(yè)參考借鑒。本章首先總結了雙匯在并購融資中的成功經(jīng)驗,然后根據(jù)案例所反映的問題提出了針對企業(yè)的微觀啟示和對于政府的宏觀啟示。案例分析結果表明跨國并購融資決策是十分復雜的,要考慮眾多因素的影響。首先,要從股權支付對價、并購交易費用、企業(yè)整合成本等多個方面合理估算并購交易所需要的資金,為下一步并購支付方式和融資工具的選擇作基礎。然后在選擇并購支付方式時要充分考慮并購企業(yè)雙方利益要求、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融資時間與成本以及資本市場環(huán)境等因素,確保支付方式的選擇能夠有利于并購交易的順利完成及并購后的企業(yè)整合。最后根據(jù)并購資金需求量和支付方式的確定合理選擇融資工具。并購交易完成后,還要注意對并購融資風險的監(jiān)測,一旦并購融資風險過大使得企業(yè)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受到影響時,就要及時安排后續(xù)融資,降低并購融資風險。因此,并購融資決策的核心在于順利完成并購資金募集的同時確保融資風險可控。本文的結論部分總結了案例中的成功經(jīng)驗,并根據(jù)案例所反映的問題對企業(yè)和政府提出了相關啟示。首先是案例中的成功經(jīng)驗:科學的杠桿并購融資的方式、充分利用了國際資本市場融資、中介機構的幫助以及合理安排的后續(xù)融資控制了風險。雙匯并購融資的案例不僅值得其他企業(yè)學習借鑒,也反映了我國資本市場落后、政策監(jiān)管嚴格的問題。因此,最后提出了對于企業(yè)的微觀啟示:科學決策、利用國際融資渠道、發(fā)揮中介機構作用、控制融資風險。同時也提出了對于政府的宏觀啟示:改革我國資本市場制度以加強其融資功能、逐步放松相關政策限制以及支持我國中介機構的服務創(chuàng)新。本文主要創(chuàng)新點在于:第一,國內目前對于企業(yè)跨國并購融資方面的研究和文獻不是十分豐富,而且大部分都是關于并購融資方式的理論研究,對于具體案例的分析較少。因此,本文的分析能夠豐富相關領域的研究。第二,本文的案例具有典型性。本文所選案例為2013年雙匯國際并購史密斯菲爾德并購案,是中國企業(yè)并購美國企業(yè)的最大金額案。而且,該案例發(fā)生時間較近,有很強的時效性。而且該并購案的交易、審批和融資都比較復雜,可以供其他企業(yè)參考與借鑒。第三,本文采用了多種研究方法,包括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具體分析了并購融資決策的整個過程。由于本人的學術水平有限和相關資料的不足,本文在跨國并購融資研究上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因此,本文還需要繼續(xù)完善和進一步地探索。
【關鍵詞】:跨國并購 融資決策 融資方式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財經(jīng)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426.82;F271
【目錄】: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1. 緒論12-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2-13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義13
- 1.2 研究思路與方法13-14
- 1.3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4-17
- 1.3.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5-16
- 1.3.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16-17
- 1.4 創(chuàng)新與不足17-19
- 2. 并購案例概述19-27
- 2.1 并購雙方介紹19-20
- 2.1.1 并購企業(yè)——雙匯國際19-20
- 2.1.2 被并購企業(yè)——史密斯菲爾德20
- 2.2 并購內容20-22
- 2.3 并購動機分析22-25
- 2.3.1 雙匯并購動機22-24
- 2.3.2 史密斯菲爾德出售動機24-25
- 2.4 雙匯并購融資安排25-27
- 3. 雙匯并購融資決策分析27-38
- 3.1 并購的資金需求分析27-29
- 3.1.1 收購史密斯菲爾德股權支付的對價27-28
- 3.1.2 重組史密斯菲爾德債務的支付28
- 3.1.3 并購交易費用28-29
- 3.1.4 企業(yè)整合成本29
- 3.2 支付方式的選擇分析29-32
- 3.2.1 跨國并購支付方式30-31
- 3.2.2 雙匯并購支付方式的選擇分析31-32
- 3.3 融資工具的選擇分析32-38
- 3.3.1 跨國并購融資方式32-34
- 3.3.2 雙匯并購融資方式的選擇分析34-36
- 3.3.3 雙匯杠桿并購的具體操作分析36-38
- 4. 雙匯并購融資評價38-45
- 4.1 雙匯并購融資中存在的風險分析38-41
- 4.1.1 貸款償付風險38-39
- 4.1.2 合并后公司的財務風險39-40
- 4.1.3 利率和匯率風險40-41
- 4.2 并購后續(xù)融資安排分析41-42
- 4.3 雙匯并購融資的效果分析42-45
- 4.3.1 并購后雙匯財務指標分析43
- 4.3.2 雙匯并購融資效果的評價43-45
- 5. 研究結論與啟示45-49
- 5.1 研究結論45-47
- 5.2 研究啟示47-49
- 參考文獻49-51
- 后記51-52
- 致謝5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雙匯食品[J];河南稅務;2002年05期
2 國鳥;;春都雙匯“跳舞”慢四快三——企業(yè)向哪兒擴張?[J];企業(yè)導報;2002年02期
3 明名;雙匯闖市場的“秘密武器”[J];中國牧業(yè)通訊;2003年22期
4 峰棟;河南雙匯:殺豬殺出個信息化[J];中國高新區(qū);2003年04期
5 王立群;;雙匯軟件的另類創(chuàng)業(yè)[J];IT時代周刊;2003年17期
6 ;雙匯溫氏挑動粵肉品爭戰(zhàn)[J];河南畜牧獸醫(yī);2004年06期
7 孟杰;劉小兵:改寫CIO角色[J];中國制造業(yè)信息化;2004年11期
8 祁格平;;160億 中國的雙匯 世界的雙匯[J];品牌;2005年05期
9 劉潤平;;雙匯再鑄輝煌的真經(jīng)[J];農產品加工;2006年02期
10 戴璐;;雙匯與春都殊途同歸?[J];英才;2006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河南省漯河市雙匯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A];走進新世紀的中國商業(yè)[C];2002年
2 李艷玲;;基于人本財務視角的企業(yè)社會責任問題探討——以“雙匯”集團為例[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第十八屆學術年會(2011)論文集[C];2011年
3 王歡;湯谷良;;“借道”MBO:路徑創(chuàng)新還是制度缺失?——基于雙匯MBO的探索性案例研究[A];第三屆海峽兩岸會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李劍峰;姜慧群;;從雙匯的危機公關看消費者信任與重復購買意愿的再建[A];第七屆(2012)中國管理學年會市場營銷分會場論文集(選編)[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國訓;雙匯的信息化“自助餐”[N];中國電子報;2002年
2 本報記者 王國明;雙匯何以成為亞洲老大[N];中國工商報;2000年
3 周子丹;雙匯模式何以成功[N];中國企業(yè)報;2004年
4 王自合 張立新;雙匯品牌越做越大[N];河南日報;2004年
5 本報記者 劉海法 賀浪莎;雙匯:尋找替代優(yōu)勢[N];經(jīng)濟日報;2002年
6 全四清 牛衛(wèi)國 白潔;雙匯“人才”怎么了[N];中華工商時報;2005年
7 王錦;雙匯發(fā)展 圖謀完美產業(yè)鏈[N];中國證券報;2007年
8 石玉;4名雙匯高層及殼公司已套現(xiàn)3億元[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6年
9 石玉;雙匯國有股轉讓依舊懸而未決[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6年
10 王妍;改弦更張,雙匯即將姓“洋”[N];金融時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旭方;雙匯品牌發(fā)展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2 邵倩;中國企業(yè)跨國并購風險分析及防范[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3 夏露;民營企業(yè)海外并購動因與績效分析[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5年
4 席曼;雙匯并購史密斯菲爾德案例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6年
5 趙浩楓;阜新雙匯企業(yè)內聚力影響因素分析[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4年
6 許一婷;雙匯集團并購案例分析研究[D];吉林財經(jīng)大學;2015年
7 張勝利;雙匯并購史密斯菲爾德案例融資策略分析[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6年
8 孫運紅;河南漯河雙匯實業(yè)集團公司肉類市場營銷戰(zhàn)略及策略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9 金思生;雙匯與春都經(jīng)營戰(zhàn)略比較[D];西北大學;2006年
10 郭美靈;內部控制:雙匯“瘦肉精”事件引發(fā)的思考[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0303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xmjj/1030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