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人情消費異化問題研究
本文選題:人情消費 + 異化; 參考:《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推崇禮尚往來的人情社會,人情消費在我國往往具有極其特殊又更為復雜的意義和內(nèi)涵。時至今日,以“人情”為標簽的消費模式仍然是人們?nèi)粘VС鲋械闹匾画h(huán),人情消費儼然已經(jīng)成為促進人際交往、維系情感交流的重要紐帶,有人因而樂此不疲,有人為此叫苦不迭......無可否認,適度與理性的人情消費可以加深彼此間的聯(lián)系,承載并內(nèi)化為人與人情感上的支持和認可,構(gòu)建一種互惠、和諧的社會關(guān)系,起到拉近人情、潤滑關(guān)系的作用。然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加之文化原因、社會原因以及人們自身心理原因等因素的變化,人情消費也呈現(xiàn)出愈演愈烈的異化之勢,如人情消費的性質(zhì)發(fā)生偏離,工具性特征越來越明顯,人情消費向年輕群體的蔓延,以及打著人情消費的幌子,滋生出權(quán)利尋租與政治腐敗的溫床等,人情消費正在陷入“消費日盛”,“人情日衰”的悖論,值得我們引起重視。因而,研究我國當代人情消費的異化問題,現(xiàn)已成為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理論課題。本文在梳理、借鑒國內(nèi)外研究文獻與理論成果的基礎之上,以馬克思異化理論為視角,深入剖析了我國當代人情消費的異化問題,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中國現(xiàn)實問題的具體體現(xiàn)。第一章從研究背景及其意義,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現(xiàn)狀,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等方面進行闡述。第二章重點闡述人情消費異化的理論基礎---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及其發(fā)展者的異化理論,這是本文的理論基石。第三章從人情消費異化的表現(xiàn)形式以及形成的原因進行闡述,結(jié)合三個典型案例運用馬克思異化理論進行深入剖析。第四章主要闡述了人情消費異化帶來的各種危害,最后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讓異化的人情消費回歸到合理的軌道上來,回歸到理性、互惠的消費初衷,從而使人情消費真正實現(xiàn)增進人情、維系感情的作用,真正扮演社會關(guān)系潤滑劑的角色,為共同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扭轉(zhuǎn)并消除社會不正之風獻計獻策。
[Abstract]:However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 people ' s feeling consump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ink in people ' s daily expenditure , the consumption of human senti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ink in people ' s daily expenditure . Chapter two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its significance ,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 and the innovation points of this paper .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財經(jīng)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F126.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賴凱聲;孫曉冬;;中國城鄉(xiāng)家庭人情消費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CGSS2010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J];消費經(jīng)濟;2016年05期
2 陳波;;農(nóng)村“人情風”為何越刮越烈?[J];農(nóng)家參謀;2016年09期
3 劉永生;;論傳統(tǒng)人情關(guān)系對當代青年人才成長的阻抗與價值轉(zhuǎn)換[J];湖南社會科學;2016年03期
4 劉宇;彭淳;丁馨妍;;熟人社會禮尚往來之“異化人情”——基于秭歸縣茅坪鎮(zhèn)的調(diào)研分析[J];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2016年02期
5 鄒之坤;張陽;;弗洛姆的異化消費思想及啟示[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2期
6 張金榮;鄭琳;;人情消費:一種權(quán)力傳遞和再生產(chǎn)的運作方式[J];經(jīng)濟與管理;2016年02期
7 劉佳;;農(nóng)村人情消費變遷及功能分析——以江蘇H村為例[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01期
8 鐘家淳;熊鐘魁;;人情消費的異化與新形式[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6年01期
9 賀培育;姚選民;;人情:內(nèi)涵、類型與特性[J];求索;2015年05期
10 楊冬梅;;基于弗洛姆消費異化視角的大學生消費問題探析[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5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艾玉波;當代中國女性地位變化下的消費異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2 羅瑩;當代中國消費異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3 王思鴻;馬克思異化理論的歷史生成與當代價值[D];南開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南;當代中國消費異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2 吳海嬌;東北地區(qū)人情消費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4年
3 任興美;農(nóng)村家庭人情消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4 席寶輝;山西省中小城市居民人情消費研究[D];西北大學;2013年
5 吳靜英;馬克思異化思想視閾下的消費異化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3年
6 莊琳;東北農(nóng)村家庭人情消費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王雯;論消費異化的批判與思考[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石海波;大學生群體人情消費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9 李祥忠;中部山區(qū)農(nóng)村家庭人情消費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10 李真;消費主義批判[D];復旦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035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903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