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收中的農民權益保障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2 04:17
本文關鍵詞:土地征收中的農民權益保障研究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的推進速度不斷變快,大量農村集體土地被征收成為國有建設用地,導致被征地農民越來越多,同時也引發(fā)了大量征地糾紛和農民合法權益受損的現象,研究土地征收中的農民權益保障問題對構建和諧社會、保持國家經濟又快又好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土地征收過程中,被征地農民失去的不單單只是一塊土地,還有許多與土地相關聯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權益。且在征地過程中會涉及多方利益,被征地農民在這利益的博弈中一直以來都處于弱勢地位。優(yōu)化土地征收制度,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已經成為國內外的專家和學者所關注的焦點。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農民權益保障研究有利于解決土地征收所引起的許多矛盾和問題,有利于完善被征地農民合理、規(guī)范、多遠保障的補償機制,有利于保障我國工業(yè)化與城鎮(zhèn)化實現持續(xù)快速推進。本文以江蘇張家港為例,結合其農村集體土地征收過程中農民權益保障實踐,以有關農民權益保障的基本理論為依據,借鑒國外發(fā)達國家的土地征收中的農民權益保障實踐及國內土地征收補償相關政策,采用實地調研和案例分析方法,分析被征地農民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權益受損的具體表現,圍繞被征地農民的權益保障問題展開研究。研究結論表明:(1)被征地農民權益受損與土地征收制度的不足、土地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被征地農民維權意識的缺失、相關監(jiān)督制度的不健全、地方政府不合理的政績觀等因素有關。(2)維護被征地農民權益應做到嚴格限定征地權的使用和區(qū)分土地用途、嚴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認定標準和征地范圍、土地征收以市場價格體制為基準、建立土地征收補償機制、完善征地程序、提升農民的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健全征地政策執(zhí)行的監(jiān)管機制等。
【關鍵詞】:土地征收 被征地農民權益 權益保障 張家港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922.3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導論11-18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12-13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意義12-13
- 1.3 國內外研究綜述及評價13-16
- 1.3.1 國外研究綜述13-14
- 1.3.2 國內研究綜述14-15
- 1.3.3 評價15-16
- 1.4 研究思路及技術路線16-17
- 1.4.1 研究思路16
- 1.4.2 技術路線16-17
- 1.5 研究方法17-18
- 第二章 農民土地權益保障的基礎理論18-25
- 2.1 征地概念18-19
- 2.2 農民土地權益概念19-20
- 2.3 土地征收補償理論20-21
- 2.3.1 土地征收補償概念20
- 2.3.2 既得權說20
- 2.3.3 恩惠說20
- 2.3.4 社會職務說20-21
- 2.3.5 特別犧牲說21
- 2.4 土地資產管理理論21-22
- 2.4.1 土地產權21
- 2.4.2 土地資產21-22
- 2.4.3 土地資產管理22
- 2.5 社會保障理論22-25
- 2.5.1 社會保障23
- 2.5.2 馬克思社會保障理論23
- 2.5.3 列寧社會保障理論23-25
- 第三章 張家港被征地農民權益保障的現狀25-41
- 3.1 張家港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25-26
- 3.1.1 自然區(qū)位25
- 3.1.2 經濟發(fā)展25
- 3.1.3 土地資源25-26
- 3.2 張家港土地征收補償制度變遷中農民權益保護的變化26-28
- 3.3 現行張家港土地征收制度安排28-30
- 3.4 被征地農民土地征收補償現狀的調查30-38
- 3.4.1 被征地農民基本情況調查30-31
- 3.4.2 土地征收前的情況調查31-32
- 3.4.3 被征地農民對征地了解情況調查32-33
- 3.4.4 土地征收中被征地農民的參與度調查33-34
- 3.4.5 土地征收對農民生活水平的影響調查34-35
- 3.4.6 土地征收的意愿度情況調查35-38
- 3.5 被征地農民權益保障受損的表現38-41
- 3.5.1 政治權益受損38
- 3.5.2 經濟權益受損38-39
- 3.5.3 社會權益受損39-40
- 3.5.4 文化權益受損40-41
- 第四章 被征地農民權益保障受損的成因41-45
- 4.1 土地征收制度的不足41-42
- 4.1.1 土地征收政策不符合市場經濟體制41
- 4.1.2 土地征收權運用的不合理41-42
- 4.1.3 公共利益界定不明42
- 4.2 土地制度本身存在缺陷42-43
- 4.2.1 土地產權主體不明晰42
- 4.2.2 土地征收程序公開度不夠42-43
- 4.2.3 國有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的不平等43
- 4.3 農民維權意識的缺失43
- 4.4 相關監(jiān)督制度的不健全43-44
- 4.5 一些政府不合理的政績觀44-45
- 第五章 發(fā)達國家土地征收中的農民權益保障實踐及其借鑒45-50
- 5.1 發(fā)達國家農民權益保障實踐45-48
- 5.1.1 美國農民權益保障實踐45
- 5.1.2 法國農民權益保障實踐45-46
- 5.1.3 英國農民權益保障實踐46-47
- 5.1.4 德國農民權益保障實踐47
- 5.1.5 日本農民權益保障實踐47-48
- 5.2 發(fā)達國家農民權益保障實踐的啟示48-50
- 5.2.1 公共利益界定范圍明確48
- 5.2.2 合理制定補償標準48
- 5.2.3 征地補償范圍的廣泛性48-49
- 5.2.4 健全征地監(jiān)管機制49
- 5.2.5 土地征收中嚴格的申述和仲裁49-50
- 第六章 張家港地區(qū)被征地農民權益保障的政策體系設計50-57
- 6.1 土地權益保障的政策體系設計的思路50-51
- 6.2 土地權益保障的政策體系設計的原則51
- 6.2.1 堅持土地征收程序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51
- 6.2.2 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的原則51
- 6.3 優(yōu)化張家港市土地征收制度的措施51-54
- 6.3.1 嚴格限定征地權的使用和區(qū)分土地用途51-52
- 6.3.2 嚴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認定標準和征地范圍52
- 6.3.3 以市場價格體制為基準,建立土地征收補償機制52-53
- 6.3.4 完善征地程序,提升農民的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53
- 6.3.5 健全征地政策執(zhí)行的監(jiān)管機制53-54
- 6.4 保障被征地農民權益的對策54-57
- 6.4.1 政治權益的保障54
- 6.4.2 經濟權益的保障54-55
- 6.4.3 社會權益的保障55-56
- 6.4.4 文化權益的保障56-57
- 第七章 結論和建議57-59
- 7.1 結論57
- 7.2 不足57
- 7.3 建議57-59
- 參考文獻59-62
- 附錄62-65
- 致謝65-66
- 作者簡介6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鐘頭朱;;論日本的土地征收制度[J];改革與戰(zhàn)略;2010年04期
2 謝敏;;法國土地征用制度研究[J];國土資源情報;2012年12期
3 張越;;論農民權益的保護與發(fā)展[J];法制與社會;2013年01期
4 曾堅;;城鄉(xiāng)一體化背景下的農村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制度研究[J];東方法學;2013年04期
5 孫彪;;論我國集體土地征收補償的原則與標準[J];經營管理者;2014年16期
6 何軍;;試析土地征收補償的法律理論基礎[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7年04期
7 盧繼宏;郭建軍;;政府在失地農民權益保障中的角色定位[J];農村經濟;2008年02期
8 徐國香;;論失地農民權益保障的經濟學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3年22期
9 柴方勝;;國外征地制度對我國的借鑒[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10 王興運;;土地征收補償制度研究[J];中國法學;2005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群;中國特色社會保障理論與實踐問題探索[D];吉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7763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7763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