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改革發(fā)展的思考
本文關鍵詞:農田水利改革發(fā)展的思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為破解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問題",借鑒人民公社時期農田水利大發(fā)展的重要經驗,分析現(xiàn)階段農田水利發(fā)展存在的問題,準確判斷農田水利發(fā)展面臨的形勢,從整合政府投入、深化產權制度改革、鼓勵組建用水合作經濟實體、保障用水權益、完善水價政策、提升灌溉管理公共服務能力等方面提出農田水利改革發(fā)展的建議。
【作者單位】: 水利部發(fā)展研究中心;水利部建設與管理司;
【關鍵詞】: 農田水利 灌溉 改革 發(fā)展
【分類號】:F323.213
【正文快照】: 近年來,中央為解決“三農”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整體上起到了較好效果,但“最后一公里”問題仍較為突出!白詈笠还铩眴栴}是“三農”問題的一個表象,本質上是農業(yè)生產方式、產權制度、市場調節(jié)手段等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不適應。1人民公社時期農田水利大發(fā)展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盛來運;農民收入增長格局的變動趨勢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5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貴作;劉江;郎勱賢;;農田水利改革發(fā)展的思考[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6年S1期
2 王瑜;汪三貴;;特殊類型貧困地區(qū)農戶的貧困決定與收入增長[J];貴州社會科學;2016年05期
3 郭煒;;區(qū)域間農民收入結構及其構成差異分析——基于中國農村住戶調查年鑒(2010)數(shù)據的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5年24期
4 趙錦勇;;農民林業(yè)收入差異的來源——基于家庭農戶數(shù)據的經驗研究[J];林業(yè)經濟;2014年08期
5 吳忠軍;吳少峰;;鄉(xiāng)村旅游與壯族農民增收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6 湯琦;陳凱淵;;我國金融支農對農業(yè)收入增長的有效性研究——基于1985~2012年經驗數(shù)據的實證[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年05期
7 印銀銀;汪麗娟;張藕香;;農民分化的收入決定因素分析[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社科版);2013年04期
8 嚴文高;李鵬;;農村稅費改革視角下的中部地區(qū)農民收入增長趨勢分析——基于Mann-Kendall非參數(shù)檢驗模型[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9 柳翠;;我國農民收入增長可持續(xù)性研究——基于江西視角[J];武漢金融;2013年07期
10 陳訓波;;農村土地流轉與資源配置效率——基于農戶模型的理論分析[J];西部論壇;2013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6條
1 陽俊雄;2005年農民增收面臨的困難與對策選擇[J];調研世界;2005年04期
2 章錚;民工供給量的統(tǒng)計分析——兼論“民工荒”[J];中國農村經濟;2005年01期
3 張紅宇;;促進農民增收的長期思路和政府行為[J];浙江經濟;2004年05期
4 張曉山;深化農村改革 促進農村發(fā)展——三大制約因素、一個基本認識、兩類政策措施[J];中國農村經濟;2003年01期
5 陸學藝;農村要進行第二次改革 進一步破除計劃經濟體制對農民的束縛[J];中國農村經濟;2003年01期
6 盛來運;對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農民收入增長問題的思考[J];中國農村經濟;2000年1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劉良軍;;暢通糧食豐收的“最后一公里”[J];中國糧食經濟;2013年09期
2 田興;;打通科技助農“最后一公里”[J];農村工作通訊;2011年10期
3 王燁捷;;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大學生村官該如何發(fā)力?[J];農村.農業(yè).農民(B版);2012年02期
4 劉雨 ,楊平 ,凌曼文 ,鄭杏果 ,袁欽玲 ,陳翔;農民信息員最后一公里的二傳手[J];農產品市場周刊;2005年34期
5 任瑞成;鄧有峰;;跨越“最后一公里”[J];農業(yè)知識;2006年17期
6 黃海;;打通最后一公里[J];農產品市場周刊;2011年01期
7 方禮德;關于農業(yè)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思考[J];農業(yè)網絡信息;2004年08期
8 白坤;第六屆中國農業(yè)信息化高層論壇在京召開 打通信息服務的“最后一公里”[J];中國農村科技;2005年05期
9 陳運輝;;跨越農業(yè)信息化“最后一公里”之路徑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06年09期
10 左停;曠宗仁;徐秀麗;;從“最后一公里”到“第一公里”——對中國農村技術和信息傳播理念的反思[J];中國農村經濟;2009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9條
1 徐恪寧;;小區(qū)短信跨越應急信息發(fā)布“最后一公里”[A];中國突發(fā)公共事件防范與快速處置2008優(yōu)秀成果選編[C];2008年
2 陳小妹;;論鄉(xiāng)鎮(zhèn)信息化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對策與建議[A];2005年“數(shù)字安徽”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賀凌;;論如何創(chuàng)新機制,解決農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問題[A];2005年“數(shù)字安徽”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方璽;耿艷;;我國快遞“最后一公里”收派模式創(chuàng)新探討[A];2012中國快遞論壇論文集[C];2012年
5 潘海勇;黃勇;;最后一公里的挑戰(zhàn)[A];海南省通信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05)[C];2005年
6 程快生;;牽手聯(lián)姻 讓農技與農民“零距離”——破解農技員與農戶“最后一公里”障礙的建議[A];老專家2008年建言獻策選編[C];2009年
7 ;鄉(xiāng)村信息通信需求特征分析[A];四川省通信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二)[C];2006年
8 丘耘;樊景超;胡林;周國民;;對“三網合一”的果樹生產信息服務系統(tǒng)的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信息技術分會2012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9 陳楚華;;改善快遞“最后一公里”——電商社區(qū)代理自提點的現(xiàn)狀分析[A];2012中國快遞論壇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辛新;要解決好“最后一公里”[N];中國郵政報;2009年
2 黃敢;想想還有哪些“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N];江西日報;2009年
3 北京市第2期區(qū)縣局級領導干部研修班 高飛;解決好“最后一公里”問題[N];北京日報;2011年
4 本報評論員 易艷剛;改革,期待多打通“最后一公里”[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5 肖一平;抗大旱務必打通“最后一公里”[N];孝感日報;2011年
6 賀f ;上海調研“最后一公里”公交線路[N];中國交通報;2011年
7 紀東沖;打通“最后一公里” 揚顯理論生命力[N];人民日報;2011年
8 劉福國;“最后一公里”真的很重要[N];大連日報;2012年
9 陳向陽 陳金陽;重視連通“最后一公里”[N];中國國防報;2012年
10 郭文婧;“老假摔”還因保障未達最后一公里[N];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6條
1 戴軍;S快遞公司最后一公里配送優(yōu)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杜娟;河北省蔬菜“最后一公里”價格構成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3年
3 嚴映梅;廣西聯(lián)通最后一公里接入項目成本管理問題研究[D];廣西大學;2005年
4 薛坤;人道救援物流最后一公里運輸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5 周冬娥;生鮮電商“最后一公里”配送風險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馮斌;智能快件箱布局規(guī)劃與運營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農田水利改革發(fā)展的思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151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41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