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縣土地利用/覆蓋時空變化特征分析及模擬預測
發(fā)布時間:2021-01-04 00:54
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土地,土地在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關系到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起著重要的載體作用。土地利用/覆蓋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所用的結果,社會因素、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與土地利用/覆蓋的變化有著緊密的關系[1]。土地利用/覆蓋變化的發(fā)展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上都體現了其形成的復雜性。近些年來,有關土地利用/覆蓋的研究不再是以前簡單的研究,其研究越來越深入。在土地利用/覆蓋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越來越多的學者也開始從事土地利用的模擬的研究,土地利用模擬的研究者越來越多。是現在研究的一個新的方向[2]。土地利用模擬的基礎是土地利用的現狀,通過對不同時期不同區(qū)域的土地利用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對土地利用格局進行模擬和預測。主要運用RS、GIS等技術有段對區(qū)域土地利情況進行推演和預測。CA模型在模擬土地利用方面尤其自身的有缺點。通過將CA模型與Markov模型相結合,可以是兩者的有點得以更好的發(fā)揮,既可以綜合元胞自動機模型模擬復雜系統行為的能力又可以利用馬爾科夫模型長期預測的優(yōu)勢[3]。這樣結合下,可以提高精度。提高準確是,從而達到有效模擬。...
【文章來源】:東北農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流程圖
東北農業(yè)大學農業(yè)推廣碩士學位論文3 基礎資料與數據來源3.1 研究區(qū)概況3.1.1 地理位置林甸縣隸屬于黑龍江省大慶市,北面與富裕縣相接壤,南面與緊靠大慶市區(qū)并與安達相連,東面是青岡縣和明水縣,東北面是依安縣,西面是杜蒙縣[76]。地理坐標為東經124°18′~125°21′,北緯 46°44′~47°29′。林甸縣在黑龍江省中西部,縣轄四個建制鎮(zhèn),4 個鄉(xiāng)5 個國營農、林、牧場。83 個行政村和 541 個自然屯。
圖 3-2 波段合成圖Fig3-2 Band Synthetic Figure窗口圖斑應小且均勻。圖 3-3 縮放窗口圖Fig3-3 Zoom Window Figure用地也和草地一樣畫,得到如下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永定河北京段蒸散發(fā)研究[J]. 張士鋒,王翠翠,孟秀敬,華東,門寶輝,李智飛. 地理科學進展. 2013(04)
[2]基于CA-Markov模型的三川流域景觀格局分析及動態(tài)預測[J]. 程剛,張祖陸,呂建樹. 生態(tài)學雜志. 2013(04)
[3]基于CA-Markov的哈爾濱市土地利用變化及預測[J]. 龔文峰,袁力,范文義.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2(14)
[4]基于Markov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景觀格局分析及預測——以六盤水市為例[J]. 張勇榮,周忠發(fā),馬士彬.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3)
[5]滹沱河上游山區(qū)近50年蒸散變化及主要影響因子分析[J]. 張瑞鋼,莫興國,林忠輝. 地理科學. 2012(05)
[6]元胞自動機和多主體模型在土地利用變化模擬中的應用[J]. 郭歡歡,李波,侯鷹,孫特生. 地理科學進展. 2011(11)
[7]基于Logistic-CA-Markov的土地利用景觀格局變化——以京津冀都市圈為例[J]. 何丹,金鳳君,周璟. 地理科學. 2011(08)
[8]米脂縣退耕還林(草)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J]. 張波,曹明明,陳海,王俊,雷敏. 水土保持通報. 2009(06)
[9]1954~2005年三江平原沼澤濕地農田化過程研究[J]. 王宗明,宋開山,劉殿偉,張柏,張樹清,李方,任春穎,金翠,楊婷,張春華. 濕地科學. 2009(03)
[10]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LUCC)模型研究進展[J]. 唐華俊,吳文斌,楊鵬,陳佑啟,Peter H.Verburg. 地理學報. 2009(04)
博士論文
[1]城市地區(qū)土地利用變化人類活動驅動機制研究[D]. 張麗琴.中國地質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農用土地區(qū)衛(wèi)星遙感耕地信息提取及其動態(tài)監(jiān)測技術研究[D]. 張銀輝.山東農業(yè)大學 2002
本文編號:2955822
【文章來源】:東北農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流程圖
東北農業(yè)大學農業(yè)推廣碩士學位論文3 基礎資料與數據來源3.1 研究區(qū)概況3.1.1 地理位置林甸縣隸屬于黑龍江省大慶市,北面與富裕縣相接壤,南面與緊靠大慶市區(qū)并與安達相連,東面是青岡縣和明水縣,東北面是依安縣,西面是杜蒙縣[76]。地理坐標為東經124°18′~125°21′,北緯 46°44′~47°29′。林甸縣在黑龍江省中西部,縣轄四個建制鎮(zhèn),4 個鄉(xiāng)5 個國營農、林、牧場。83 個行政村和 541 個自然屯。
圖 3-2 波段合成圖Fig3-2 Band Synthetic Figure窗口圖斑應小且均勻。圖 3-3 縮放窗口圖Fig3-3 Zoom Window Figure用地也和草地一樣畫,得到如下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永定河北京段蒸散發(fā)研究[J]. 張士鋒,王翠翠,孟秀敬,華東,門寶輝,李智飛. 地理科學進展. 2013(04)
[2]基于CA-Markov模型的三川流域景觀格局分析及動態(tài)預測[J]. 程剛,張祖陸,呂建樹. 生態(tài)學雜志. 2013(04)
[3]基于CA-Markov的哈爾濱市土地利用變化及預測[J]. 龔文峰,袁力,范文義.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2(14)
[4]基于Markov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景觀格局分析及預測——以六盤水市為例[J]. 張勇榮,周忠發(fā),馬士彬.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3)
[5]滹沱河上游山區(qū)近50年蒸散變化及主要影響因子分析[J]. 張瑞鋼,莫興國,林忠輝. 地理科學. 2012(05)
[6]元胞自動機和多主體模型在土地利用變化模擬中的應用[J]. 郭歡歡,李波,侯鷹,孫特生. 地理科學進展. 2011(11)
[7]基于Logistic-CA-Markov的土地利用景觀格局變化——以京津冀都市圈為例[J]. 何丹,金鳳君,周璟. 地理科學. 2011(08)
[8]米脂縣退耕還林(草)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J]. 張波,曹明明,陳海,王俊,雷敏. 水土保持通報. 2009(06)
[9]1954~2005年三江平原沼澤濕地農田化過程研究[J]. 王宗明,宋開山,劉殿偉,張柏,張樹清,李方,任春穎,金翠,楊婷,張春華. 濕地科學. 2009(03)
[10]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LUCC)模型研究進展[J]. 唐華俊,吳文斌,楊鵬,陳佑啟,Peter H.Verburg. 地理學報. 2009(04)
博士論文
[1]城市地區(qū)土地利用變化人類活動驅動機制研究[D]. 張麗琴.中國地質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農用土地區(qū)衛(wèi)星遙感耕地信息提取及其動態(tài)監(jiān)測技術研究[D]. 張銀輝.山東農業(yè)大學 2002
本文編號:29558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9558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