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耕地保護認知與意愿分析
【學位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F323.211
【部分圖文】:
第 1 章 緒論保護認知的差異,運用 Logistic 回歸模型和 SPSS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新型農者對耕地保護的認知和意愿,分析針對型農業(yè)經營主體保護耕地的意愿的影響因以上對耕地保護意愿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提出在三權分置背景對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保護耕地質量的合理建議,對我國耕地質量保護做出理論支文的研究框架如圖 1.1 所示:
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止水體污染而設置的安全標準),是安全標準的 3.31 倍,造成的污染也極其嚴重,省化肥利用特點是氮肥、復合肥明顯過高、鉀肥用量低、磷肥過少。氮肥和復合例最高,約占所有化肥總量的 50%。嚴重的土地污染,土地質量嚴重下降得到了的重視,由圖中曲線可以看出國家對耕地化肥過量施加一直在控制,但是無法維果,多次反彈。在 2016 年國務院正式發(fā)布“土十條”。要求在到 2020 年,全國土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huán)境質量總體保持穩(wěn)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huán)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2016 年全國耕地化肥施用量首零增長”,未來對化肥的施用量控制也更要加強監(jiān)控與管理,防止再次反彈。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經營者為了追求經濟效益,也會靠化肥來增加自己的農產品。但其實化肥施用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化肥施用量對糧食產量的影響同樣適用于報酬遞減規(guī)律,當化肥施用量超過一定的限度后,土地原本的肥力越來越小,農的產量不會持續(xù)增加反而會不斷下降。
圖 3.2 吉林省 1999 年到 2015 年農藥施用量統(tǒng)計折線圖 單位(萬噸)ig. 3.2 statistical polygon map of pesticide application in Jilin from 1999 to 20據(jù)來源,吉林省 2016 年統(tǒng)計年鑒3)農用薄膜使用下圖 3.6 顯示了 1997 年到 2015 年的農用薄膜施用量,農用薄膜在 2001 達到峰年吉林省開始建設生態(tài)農業(yè)示范省,薄膜施用量有所下降,但在 2005 年又開始增15 年吉林省農用薄膜使用量 59164.0 噸,由于農用地膜的構成成分多為高分子有學聚合物,將很難降解于土壤中,即便是降解,其過程中所產生的有害物質也將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獻;;龍州縣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現(xiàn)狀及對策[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8年22期
2 楊小蘭;;耕地保護經濟補償及管理研究分析[J];山西農經;2018年12期
3 段向鋒;渠霓;;廣西耕地保護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廣西耕地紅線研究系列論文之二[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05期
4 臧俊梅;農殷璇;鄭捷航;;城鄉(xiāng)融合背景下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農戶耕地保護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廣州、佛山、惠州17村的農戶調查[J];土地經濟研究;2018年01期
5 肖順武;;基于土地當量的耕地保護傾斜性金融支持機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01期
6 高石磊;;以耕地保護補償機制為抓手 建立獎懲分明的耕地保護新格局[J];浙江國土資源;2018年01期
7 黃賢金;;十年磨一劍,直面我國耕地保護難題——《我國耕地保護的農戶行為與社會責任》書評[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8年01期
8 陳美球;劉桃菊;;新時期提升我國耕地保護實效的思考[J];農業(yè)現(xiàn)代化研究;2018年01期
9 徐成峰;;以市場引導建立建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機制[J];時代金融;2018年06期
10 郝代代;;耕地保護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及應對方法[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8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述瓊;基于數(shù)量質量并重的區(qū)域耕地保護督察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8年
2 鄭紀芳;城市化進程中的耕地保護:相關主體行為分析[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9年
3 張效軍;耕地保護區(qū)域補償機制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6年
4 張全景;我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護績效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5 牛海鵬;耕地保護的外部性及其經濟補償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朱新華;基于糧食安全的耕地保護外部性補償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8年
7 李佳丹;浙江省城市化空間格局演變及耕地保護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8 馬愛慧;耕地生態(tài)補償及空間效益轉移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1年
9 毛良祥;耕地保護補償標準與補償基金規(guī)模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10 孫蕊;我國耕地占補平衡政策研究[D];東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晶晶;耕地保護經濟補償?shù)挠澐謪^(qū)及運行機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8年
2 農殷璇;珠三角地區(qū)農戶耕地保護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8年
3 徐成峰;我國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機制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8年
4 肖東洋;糧食主產區(qū)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效應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7年
5 宋君鵬;吉林省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耕地保護認知與意愿分析[D];吉林大學;2018年
6 李曉娜;農戶參與耕地保護意愿提升的對策研究[D];華僑大學;2017年
7 常星;我國耕地保護經濟補償分區(qū)及其動態(tài)變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年
8 張佳麗;河南省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標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年
9 張瑞;糧食主產區(qū)農戶耕地保護利益損失評價[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年
10 劉小林;基于糧食安全視角下的四川省耕地保護問題研究[D];長江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8885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88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