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C視角下M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20 09:33
【摘要】:“扶貧”作為政府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始終立足于改善民生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扶貧模式又被重新定義為“精準扶貧”,即不再進行粗放式扶貧,而是運用更為科學的方法對擬扶貧對象進行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那么對于扶貧實施的各環(huán)節(jié)要求也將隨之增高。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作為整個扶貧事業(yè)最有力的后勤保障,在提高貧困戶人均收入、提升整個貧困地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其進行績效評價研究也從側面保障了資金的使用效益。目前,中央、省級、縣級的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已經有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但對市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卻缺乏系統(tǒng)、全面性的研究,而市級專項扶貧資金又對整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績效體系起著完善作用,因此對市一級扶貧資金的分配、使用、管理也應成為深入研究的對象。本文首先對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以及績效評價進行了理論研究,再引入案例對其現有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通過結合平衡計分卡(BSC)辦法,分析了該辦法作用于扶貧資金績效評價的可行性與意義,驗證了該辦法在進行評價時的可操作性。其次,本文在構建具體模型時對平衡計分卡(BSC)四維度進行了適當的修正,旨在更加符合扶貧資金的政策性、社會性及非市場化特點。通過構建新指標,利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了績效評價模型的權重,并對其一致性進行了檢驗,以佐證整個評價辦法在實際應用時是可行的,最終得出的評價分數是科學的。文章選取M市實際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作為樣本分析,一方面是對M市扶貧的具體情況較為熟悉,另一方面是由于M市目前的績效評價多來自第三方機構,通過逐層分析也在其中找出了四點問題,包括指標設計模糊、指標設計不完整等。故對M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進行深入研究,將新評價模型帶入到具體案例中也是為驗證構建的有效性,基于此完善了績效評價指標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評價的客觀性、科學性。本文的核心在于把平衡計分卡(BSC)這一管理會計辦法引入到了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模型中,利用了層次分析法(AHP)計算權重,并對現有的績效評價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結論就是對M市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模型進行了創(chuàng)新,使績效評價的每一步都有理可依,結論也表明應用這種方法可以增強評價過程的實操性,有效提高了評價結果的精確性、全面性。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F812.8;F323.8
本文編號:2634404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F812.8;F323.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榮莉;;西南連片特困區(qū)的農村扶貧模式創(chuàng)新與思考[J];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2015年05期
2 彭磊;;基于平衡計分卡下的財政扶貧資金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2年07期
3 張焱;李勃;;云南省財政扶貧資金產業(yè)扶貧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探析[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0年19期
4 劉邦;余志科;;論平衡計分卡在公共部門績效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09年32期
5 ;“三西”資金的使用與扶貧開發(fā)工作的創(chuàng)新[J];預算管理與會計;2007年08期
,本文編號:26344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6344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