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分化視野下的精準扶貧
[Abstract]: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 means of state intervention in rural development and governance,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ural internal social structur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tratum, the difference of cognition and the weakening of social connection constitute the structural background of the strategy of precision poverty reduction, and the challenge and test to the practice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erms of governance, the deep meaning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o reduce inequality and achieve good rural governance on the basis of eliminating absolute rural poverty, but in fact, The effect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rural society is faced with "narrowing" and "expanding", and the order of villages is deteriorated because of neglecting the social relations in rural areas, that is, neglect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ir internal relations. Therefo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ernal order of rural society,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governance level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
【分類號】:F323.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剛;;論轉(zhuǎn)型時期的社會分化與整合[J];新疆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2 郭亞梅;楊雙;徐曉紅;;農(nóng)村居民的社會分化及社會整合的政策調(diào)試[J];吉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3 王穎;;社會分化與城市和諧問題研究——以北京為研究個案[J];經(jīng)濟導刊;2013年Z2期
4 張樂天;農(nóng)村社區(qū)中的社會分化與整合─—以浙北農(nóng)村為例的調(diào)查[J];戰(zhàn)略與管理;1994年04期
5 梁理文;;淺議社會分化與共享幸福[J];新西部(理論版);2012年13期
6 王漢生;閻肖峰;程為敏;楊偉民;北京大學社會分化課題組;;工業(yè)化與社會分化:改革以來中國農(nóng)村的社會結構變遷[J];農(nóng)村經(jīng)濟與社會;1990年04期
7 劉敏茹;;第六屆中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比較論壇暨“中俄社會分化及其政策有效性”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8年06期
8 ;第六屆中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比較論壇暨“中俄社會分化及其政策有效性”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俄羅斯召開[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8年06期
9 紀江明;張樂天;;居民消費分化:社會分化的重要體現(xiàn)[J];南京社會科學;2010年06期
10 王惠苑;從鄭州商城的城市興建特點看商朝早期的社會分化[J];殷都學刊;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徐家博;;當代中國社會分化的特征芻議[A];浙江省社會學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楊建華;;從馬克思到盧曼:社會分化與整合研究及啟示[A];秩序與進步:社會建設、社會政策與和諧社會研究——浙江省社會學學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暨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沙志芳;;加快農(nóng)村社會分化重構 推進和諧社會建設[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4 李濟春;;淺談當前農(nóng)村社會分化原因及治安管理對策[A];江西省宜春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征文活動論文集[C];2011年
5 于長江;;社區(qū)內(nèi)部社會分化與社區(qū)認同感[A];組織與體制:上海社區(qū)發(fā)展理論研討會會議資料匯編[C];2002年
6 汪前元;朱光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公共政策視角[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楊曉升;;構建和諧社會需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體制[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8 吳忠民;;略論20世紀中國的社會轉(zhuǎn)型[A];中國現(xiàn)代社會轉(zhuǎn)型問題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9 鄭宇碩;;這份工做好了嗎?——評價曾蔭權政府的表現(xiàn)(節(jié)選)[A];當代港澳研究·第6輯[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平 沈陽師范大學社會學系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建設:修復市場經(jīng)濟帶來的社會分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調(diào)研中心 張秀梅;一部關于中國社會變遷的力作[N];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樊鵬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駐德國大使館人員;英國騷亂與國家暴力:新自由主義的詛咒[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4 ;構建和諧社會須注重三大社會效應[N];鐵嶺日報;2007年
5 張曙光;合理的“分界”與合法的“越界”[N];光明日報;2008年
6 孫立平;社會分化與利益表達[N];經(jīng)濟觀察報;2003年
7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博士 趙國軍;“財政懸崖”折射美國社會分化[N];文匯報;2012年
8 查雯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生;從泰國到中東[N];東方早報;2012年
9 尚軍;社會分化:美國大選過后添新愁[N];中國國防報;2004年
10 孫立平(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構建以權利為基礎的制度安排[N];南方周末;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徐倩;社會分化視閾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長江大學;2016年
2 李修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分化與政治調(diào)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3 江玲;在社會分化條件下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思考[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楊華軍;發(fā)展的挑戰(zhàn):山地道路與社會分化[D];四川大學;2007年
5 楊振興;當代我國社會分化對人發(fā)展的影響[D];湘潭大學;2008年
6 何朝銀;當代中國農(nóng)村人口流動與農(nóng)村社會分化問題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7 李亞寧;村落的社會分化[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2年
8 李蒙;社會分化背景下我國各階層利益表達均衡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4年
9 張婷;農(nóng)轉(zhuǎn)非:國家建構下的農(nóng)民身份選擇邏輯[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3735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373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