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對精準扶貧政策的滿意度及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選題:精準扶貧 + 扶貧政策。 參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4期
【摘要】:基于精準扶貧入戶調查第一手數據,從農戶所處地區(qū)、個體特征、家庭收入特征、貧困狀況及其與扶貧政策的相關度5個維度,借助描述統(tǒng)計和相關分析,考察農民對精準扶貧政策的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發(fā)現:農民對精準扶貧政策"基本滿意",對當地扶貧政策落實滿意度較高,但也對政策完善心存期待;陜南地區(qū)的貧困農民對扶貧政策的滿意度較高;農民對減貧政策的知曉度、參與度及受益度與其對扶貧政策的滿意度呈正相關關系。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政策不僅是"利民"之舉,也是"利國"之舉,能極大增強貧困農戶對國家政權合法性和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認同。在制定和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時,要從農民尤其是貧困農民與政策的相關性著手,以"農民知不知道、需不需要、參不參加、滿不滿意"為扶貧開發(fā)的出發(fā)點和工作成效的依據,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受益權和評價權,以持續(xù)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Abstract]:Based on the first-hand data from the household survey of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the five dimensions of the farmers' area,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household income characteristics, poverty status and its relevance to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ies, and with the help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relevant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farmers' satisfaction with the precision poverty reduction poli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t is found that farmers are "basically satisfied" with the policy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have a high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cal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ies, but also have high expectations for policy improvement, and poor farmers in southern Shaanxi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ies. Farmers' awareness, participation and benefit of poverty reduction policie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poverty reduction policies. It is not only "good for the people" but also "good for the country" to carry out the policy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hich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legitimacy of the state power and the credibility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When formulat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e should start wit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armers, especially poor farmers, and the policy, in order to "do the farmers know, whether they need, whether they participate?" Whether or not satisfied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basis of work effect, and guarantees farmers' right to know, participate, benefit and evaluate, 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overcoming poverty."
【作者單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16SZYB24)
【分類號】:F323.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得桂;黨國英;張正芳;;精準扶貧與基層治理:移民搬遷中的非結構性制約[J];西北人口;2016年06期
2 黨國英;;貧困類型與減貧戰(zhàn)略選擇[J];改革;2016年08期
3 李群峰;;權力結構視域下村莊層面精準扶貧瞄準偏離機制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02期
4 何得桂;黨國英;楊彥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精準扶貧的結構性制約及超越——基于陜南移民搬遷的實證分析[J];地方治理研究;2016年01期
5 孔德斌;;精準扶貧對貧困村公共產品供給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H省Z村的駐村扶貧工作實踐[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5年03期
6 汪三貴;郭子豪;;論中國的精準扶貧[J];貴州社會科學;2015年05期
7 鄧小海;曾亮;羅明義;;精準扶貧背景下旅游扶貧精準識別研究[J];生態(tài)經濟;2015年04期
8 王和順;;廣東省精準扶貧經驗及對我區(qū)的啟示[J];北方經濟;2014年11期
9 鄧維杰;;精準扶貧的難點、對策與路徑選擇[J];農村經濟;2014年06期
10 顧仲陽;;精準扶貧,不撒胡椒面[J];農村.農業(yè).農民(B版);2014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張一鳴;;精準扶貧為新時期中國扶貧格局帶來新變化[N];中國經濟時報;2014年
2 鄧圣耀;韋浩;鄧鴿;;廣東“精準扶貧”成全國經驗[N];南方日報;2014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承偉;;深化精準扶貧的路徑選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4期
2 高飛;向德平;;社會治理視角下精準扶貧的政策啟示[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4期
3 楊秀麗;徐百川;;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中村民自治能力提升研究[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4期
4 汪磊;許鹿;汪霞;;大數據驅動下精準扶貧運行機制的耦合性分析及其機制創(chuàng)新——基于貴州、甘肅的案例[J];公共管理學報;2017年03期
5 章昌平;林濤;;“生境”仿真:以貧困人口為中心的大數據關聯整合與精準扶貧[J];公共管理學報;2017年03期
6 常貴蔣;;廣西隆林連片特困地區(qū)精準扶貧情況調查[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年14期
7 薛志鵬;;對精準扶貧現狀的反思及路徑探析[J];智富時代;2017年07期
8 王高合;童志超;;職業(yè)教育助力精準扶貧——以景東職業(yè)高級中學為例[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7年07期
9 曹軍會;何得桂;朱玉春;;農民對精準扶貧政策的滿意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4期
10 嚴勝男;金澤虎;;以進出口貿易助力農村精準扶貧的效應與對策——基于安徽省無為縣的實證分析[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7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得桂;黨國英;;西部山區(qū)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執(zhí)行偏差研究——基于陜南的實地調查[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5年06期
2 何得桂;黨國英;楊彥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精準扶貧的結構性制約及超越——基于陜南移民搬遷的實證分析[J];地方治理研究;2016年01期
3 賀東航;牛宗嶺;;精準扶貧成效的區(qū)域比較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5年11期
4 李祖佩;;項目制基層實踐困境及其解釋——國家自主性的視角[J];政治學研究;2015年05期
5 邢成舉;;村莊視角的扶貧項目目標偏離與“內卷化”分析[J];江漢學術;2015年05期
6 趙海樂;;權力結構視角下的資源利益分化研究[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5期
7 何得桂;鐘小榮;曾昌儉;;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避災移民搬遷政策的雙重作用——基于陜南移民工程的分析[J];老區(qū)建設;2015年16期
8 何得桂;董倩倩;曾昌儉;;秦巴山區(qū)避災移民搬遷政策執(zhí)行的效應分析[J];西部學刊;2015年08期
9 左停;楊雨鑫;鐘玲;;精準扶貧:技術靶向、理論解析和現實挑戰(zhàn)[J];貴州社會科學;2015年08期
10 何得桂;黨國英;;西部山區(qū)避災移民搬遷政策執(zhí)行偏差及其影響研究——以陜南為例[J];青海社會科學;2015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現行扶貧政策面臨重大調整 下半年將進行全面評估[J];領導決策信息;2005年19期
2 李俊杰;李海鵬;;民族地區(qū)農戶多維貧困測量與扶貧政策創(chuàng)新研究——以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為例[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3 張國祥 ,邱曉玲;完善扶貧政策的幾點建議[J];老區(qū)建設;1990年09期
4 周彬彬;我國扶貧政策中幾個值得探討的問題[J];農業(yè)經濟問題;1991年10期
5 郭浴陽;扶貧政策和扶貧體制[J];浙江學刊;1992年05期
6 劉福榮;關于政府扶貧政策調整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J];老區(qū)建設;1992年03期
7 陳伯平,,楊家容,張秀萍;扶貧政策和策略待重塑和轉軌[J];農業(yè)經濟問題;1995年08期
8 張偉群;試論貧困地區(qū)的農民問題與新時期扶貧政策的調整[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6年02期
9 汪三貴;“第三屆貧困與扶貧政策研討會”綜述[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3年04期
10 齊顧波;政策干預與性別公平——扶貧政策對性別公平的影響分析[J];貴州農業(yè)科學;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吳本固;;突出扶持重點 著力提高貧困群眾發(fā)展能力[A];貴州推進扶貧開發(fā)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陸銘;張爽;章元;;中國農村反貧困的新挑戰(zhàn):市場化削弱了社會資本的作用?[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7年
3 畢文綱;;淺析企業(yè)與農民之間的契約關系[A];2006海峽兩岸暨CSNR全國第七屆天然藥物資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郭文婧;扶貧政策應在“熱烈祝賀”中改革[N];沈陽日報;2012年
2 本報記者 李慧蓮 趙海娟 李健;多措并舉力促精準扶貧政策如“期”落地[N];中國經濟時報;2014年
3 本報評論員 庹新崗;扶貧政策要防“養(yǎng)懶漢”[N];長沙晚報;2014年
4 特約記者 羅春雷;搶抓國家扶貧政策機遇 望謨五年扶貧成效顯著[N];黔西南日報;2014年
5 丁厚勤;扶貧政策好 群眾笑開顏[N];菏澤日報;2007年
6 趙天清;扶貧政策與實踐官員研修班成員蒞同[N];大同日報;2008年
7 記者 呼布慶;扶貧政策與實踐中亞官員研修班成員到我市考察[N];巴彥淖爾日報(漢);2008年
8 木子;改革扶貧政策 制止“以貧為榮”[N];中國信息報;2012年
9 郭文婧;扶貧政策應在“祝賀”中反思[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2年
10 本報記者 王海峰;堅持正確導向 用足扶貧政策[N];哈密日報(漢);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俏奇;我國扶貧政策執(zhí)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2 安妮;動員式扶貧政策的理論評估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3 楊帥;懷化市扶貧政策實施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15年
4 黎沙;我國精準扶貧的實踐困境及對策研究[D];南京大學;2016年
5 阮光輝;越南諒山省扶貧政策研究[D];廣西大學;2016年
6 張巖;我國精準扶貧政策的困境及對策研究[D];廣西大學;2016年
7 魏艷;公共行政中扶貧政策的區(qū)域研究[D];延安大學;2016年
8 張麗杰;縣級政府精準扶貧政策執(zhí)行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9 陳瑕;四川林區(qū)農戶多維貧困問題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6年
10 莊曙光;精準扶貧政策執(zhí)行偏差問題研究[D];深圳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0976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09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