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孝文化對農村養(yǎng)老保障的影響及其改善研究
本文選題:傳統(tǒng)孝文化 + 農村養(yǎng)老保障; 參考:《西北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人口老齡化作為一個全球性問題,正在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中國是一個農業(yè)人口占絕大多數的國家,農村老齡人口面臨的養(yǎng)老問題更加嚴峻。依靠子女的家庭養(yǎng)老自古以來是農村社會的主要養(yǎng)老方式。近年來社會劇烈變遷、人口流動加快以及大量農村人員進城務工,使得家庭養(yǎng)老功能不斷弱化,而社會養(yǎng)老尚不能完全解決農村養(yǎng)老問題,造成農村養(yǎng)老保障面臨巨大危機。孝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孝文化與家庭養(yǎng)老自古有著天然的內在聯(lián)系,長期以來對農村養(yǎng)老保障起到功不可沒的作用,從孝文化視角解決農村養(yǎng)老問題是一條有效途徑。本文從傳統(tǒng)孝文化視角出發(fā),進一步理清“孝”的內涵,結合孝文化在當代農村的特點,通過調查分析關中某地農村養(yǎng)老保障的現狀,了解目前農村老人對養(yǎng)老保障的感受和養(yǎng)老需求,辯證分析傳統(tǒng)孝文化對現行農村養(yǎng)老保障的積極影響和歷史局限性,并提出改善農村養(yǎng)老困境的對策:在文化建設方面,重塑孝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發(fā)揚新時代孝道,營造尊老敬老的社會氛圍;在制度建設方面,“;丶铱纯础苯ㄕ铝⒅,在提供物質供養(yǎng)的同時注重對老年人的精神贍養(yǎng),不斷加強完善農村養(yǎng)老保障相關配套措施,探索構建復合型農村養(yǎng)老保障體系,確保老年人幸福安度晚年。
[Abstract]:As a global problem, population aging is attracting worldwide attention.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larg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and the aging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is facing even more serious problems of providing for the aged. The family old-age support relying on children has been the main way of providing for the aged in rural society since ancient times. In recent years, rapid social changes, rapid population flow and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people to work in cities, make the family pension function weakening, but the social pension can not complet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rural pension, resulting in a huge crisis of rural old-age security. Filial piet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ilial piety culture and family pension have natural internal relations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ural old-age security for a long time.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ural p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 this paper further clarifies the connotation of "filial piety",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rural areas,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old-age security in a certain area of Guanzhong through investigation. To understand the feeling and demand of the rural elderly to the old-age security at present, to dialectically analyze the positive influence and historical lim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 on the current rural old-age security, and to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rural old-age dilemma: in the aspect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Remoulding the culture of filial piety, taking its essence, abandoning its dross, carrying forward filial piety in the new era, and creating a social atmosphere of respecting the old and respecting the elderly. In providing material support at the same time pay attention to the spiritual support of the elderly, constantly strengthen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old-age security related measures,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ound rural old-age security system to ensure that the elderly are happy in their old age.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669.6;F323.8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麗;陳書偉;;我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06期
2 楊洋;;非營利組織與我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障[J];法制與社會;2008年08期
3 陳娛;;建立農村養(yǎng)老保障的構想[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8期
4 楊愛兵;楊愛軍;孫景;;農村養(yǎng)老保障的問題及對策[J];黨政干部學刊;2009年02期
5 張尊巽;胡亞紅;;加強農村養(yǎng)老保障工作的對策建議[J];中國民政;2011年03期
6 許振明;;當前農村養(yǎng)老保障狀況分析及對策研究——以甘肅省為例[J];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7 唐建強;;努力探索農村養(yǎng)老保障的新途徑——基于浙江省建德市的實踐分析[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3年02期
8 閆然;;地區(qū)差異背景下農村養(yǎng)老保障分析[J];人民論壇;2013年14期
9 畢航;;吉林省農村養(yǎng)老保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3年07期
10 陳圣莉;;農村養(yǎng)老保障難題[J];共產黨員;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尹宗貽;;試析當前農村養(yǎng)老保障存在的問題[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袁榮祥;;認真研究農村養(yǎng)老保障問題 推動老齡工作上新水平[A];農村養(yǎng)老保障專集——老齡問題研究論文集(八)[C];2005年
3 范豐仙;;泉州市農村養(yǎng)老保障狀況調研與思考[A];農村養(yǎng)老保障專集——老齡問題研究論文集(八)[C];2005年
4 韓為民;;復興孝道:老年組織與農村養(yǎng)老保障——以寶塔村老年協(xié)會為例[A];陜西老年學通訊·2013年第2期(總第94期)[C];2013年
5 盧國偉;;關于龍巖市農村養(yǎng)老保障問題的調查與思考[A];老年學論文集(六)[C];2004年
6 陳蕓;;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進一步推動我省農村養(yǎng)老保障工作[A];農村養(yǎng)老保障專集——老齡問題研究論文集(八)[C];2005年
7 王榮瑞;李天光;;搞好家庭社會結合建立農村養(yǎng)老保障[A];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韓振燕;辛天霞;;推進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障的幾點思考[A];江蘇老年學研究論文選集(2007-2008)[C];2008年
9 葛洲;韓蕾;;我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障問題初探[A];老齡問題研究論文集(十一)——積極老齡化研究之三[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志勇 楚昕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河北師范大學商學院;構建和諧社會應重視農村養(yǎng)老保障問題[N];河北經濟日報;2007年
2 記者 陳麗平;重視農村養(yǎng)老保障[N];法制日報;2013年
3 山西財經大學 王瑞珍;淺析我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障的現狀與矛盾[N];山西經濟日報;2013年
4 鄭國沁;完善農村養(yǎng)老保障[N];江淮時報;2013年
5 張居正;加快農村養(yǎng)老保障進程[N];云南政協(xié)報;2007年
6 杜大強 朱海兵;制定農村養(yǎng)老保障法[N];浙江日報;2007年
7 張居正;我省將加快推進農村養(yǎng)老保障進程[N];云南政協(xié)報;2007年
8 于秀娥 王瑞娟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政府責任與農村養(yǎng)老保障問題研究[N];山西經濟日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郭錦輝;農民工和農村養(yǎng)老保障亟須適應城鎮(zhèn)化趨勢[N];中國經濟時報;2013年
10 社科院黨校 王橋;創(chuàng)新農村養(yǎng)老保障機制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如鵬;農村養(yǎng)老保障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王樹和;轉型期中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障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6年
3 龍國良;我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路徑選擇及影響因素分析[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4年
4 鄭軍;中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中的政府責任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明湖;我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障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2 劉仁華;我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障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辛天霞;我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4 宋國秀;中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障需求與供給問題及對策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劉琰;我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障中非營利組織引入問題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景鵬;我國農村基本養(yǎng)老保障體制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1年
7 李思思;城鄉(xiāng)統(tǒng)籌背景下的農村養(yǎng)老保障體制改革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2年
8 蔡春林;縣政府解決農村養(yǎng)老保障問題的責任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2年
9 劉春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農村養(yǎng)老保障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10 張芳;河北省農村養(yǎng)老保障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0777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077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