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土地整治效果的區(qū)域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本文關鍵詞: 土地整治 土地整出率 區(qū)域差異 績效評價 空間計量 出處:《湖南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城鎮(zhèn)建設用地的需求急劇增長,土地供求矛盾日益尖銳。在此背景下,農地非農化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大量農用地或耕地被轉為建設用地。盡管我國出臺了嚴格的“耕地占補平衡”政策,但保量卻難以保質,新增耕地質量普遍較低、利用效率不高。如何既能維護住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生產(chǎn),又能為城市化提供充裕的空間呢?土地整治正是補充耕地、改善土地質量,改善生產(chǎn)條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在有限的空間內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效率,以便釋放更多土地利用空間的重要途徑。本文在系統(tǒng)分析我國近十年來土地整治現(xiàn)狀的基礎上,運用統(tǒng)計學的區(qū)域差異測算方法對我國省域層面土地整治效果的區(qū)域差異進行了測算;再從“農村土地集約利用”、“耕地保障和糧食安全”、“鄉(xiāng)村人居環(huán)境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活寬裕與鄉(xiāng)風文明”四個維度構建了土地整治的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結合熵權法和TOPSIS評價法對我國土地整治的績效進行了評價與分析;最后引入探索性空間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ESDA)探究了我國省域土地整治效果的空間關聯(lián)性,并建立合適的空間面板模型對影響土地整治效果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1)2003-2012年間我國土地整治的效果較為顯著,但已進入瓶頸期;(2)我國土地整治效果的區(qū)域差異波動頻繁,整體呈現(xiàn)縮小的態(tài)勢;(3)2008年和2012年的我國土地整治項目的績效水平處于良好的增長階段;(4)從各等級數(shù)量的統(tǒng)計情況來看,各省績效水平呈現(xiàn)“頭輕腳重”的結構特征;(5)我國土地整治效果呈現(xiàn)顯著正相關性,且地均財政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末人均住房面積和土地整治項目密度等四項指標正向顯著,人均耕地面積對土地整治的效果具有顯著的負向顯著。最后,本文根據(jù)研究得出的結論為如何完善我國土地整治效果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demand for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has increased rapidly,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land supply and demand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cute.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phenomenon of farmland convers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A large amount of agricultural land or cultivated land has been converted into construction land. Although our country has issued a strict policy of "balance between the occupation and compens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t is difficul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new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quality of the new cultivated land is generally low, and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s not high. To ensure food safety production, but also to provide ample space for urbanization? Land reclamation is to supplement cultivated land, improve land quality, improve production condition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intensive land use in limited space. In order to release more land use spac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d regulation in China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land regulation effect at provincial level in China is measured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method of regional difference calculation.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intensive use of rural land", "arable land security and food security",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ich life and local civilization",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 renovation is constructed. Combined with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TOPSIS evaluation method, the paper evaluates and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of land regulation in China, and finally introduces the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method to explore the spatial relevance of the effect of land regulation in the province of China. An appropriate spatial panel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and regulation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land regulation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2 is significant. However,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land regulation have fluctuated frequently in China, which has entered the bottleneck period. In 2008 and 2012, the performance level of land regulation projects in China is in a good growth stage. The performance level of each province present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head light foot weight" (5) the effect of land regulation in China show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the local average financial income, the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and so on. At the end of the year, the average housing area per capita and the density of land renovation projects were positively significant, and the average cultivated land area per capita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land reclamation.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land regulation in China.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30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倩;;問題出在資金之外——中國人民大學張占錄副教授談土地整治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J];中國土地;2009年07期
2 張寶玉;;土地整治是“雙!备苯佑行У拇胧P于桂林市整村推進土地整治工作的調研報告[J];南方國土資源;2009年08期
3 洪土林;王艷華;;公眾參與土地整治的必要性[J];河北農業(yè)科學;2009年11期
4 ;土地整治資金將向糧食主產(chǎn)區(qū)傾斜[J];糧食科技與經(jīng)濟;2009年06期
5 李晨;司濤;;河南省土地整治實施監(jiān)管初探[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09年12期
6 宋迎新;;農村土地整治的突破口在于制度創(chuàng)新[J];浙江國土資源;2010年01期
7 何志強;;“興地睦邊”:云南土地整治大工程[J];中國土地;2010年04期
8 ;重慶:土地整治項目可融資[J];資源與人居環(huán)境;2010年14期
9 王會;;統(tǒng)籌規(guī)劃 綜合協(xié)調 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對做好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幾點建議[J];吉林農業(yè);2010年07期
10 王闖;;農村土地整治工作中應重視的問題[J];國土資源;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勇;;淺談農村土地整治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A];節(jié)約集約用地及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2009年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李少帥;;關于土地整治市場化的思考[A];2010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何春陽;楊洋;賈克敬;;關于新一輪土地整治規(guī)劃環(huán)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思考[A];2010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寧濤;楊慶媛;蘇康傳;李小廣;王曉蒙;;西南丘陵山區(qū)土地整治存在問題及對策——以重慶市云陽縣為例[A];地理學核心問題與主線——中國地理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慶典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傅振光;;淺談對農村土地整治工作幾個問題的認識[A];福建省土地學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林超;;土地整治部門協(xié)調機制研究[A];2013全國土地資源開發(fā)利用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7 童陸億;馬麗;胡守庚;;生態(tài)文明建設視角下的土地整治思考[A];2013全國土地資源開發(fā)利用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8 郭金輝;;開展農村土地整治 推進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A];福建省土地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高世昌;;關于土地整治權屬調整與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的思考[A];2010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傅華;;土地整治——讓農村生活更美好[A];2010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孫展;市開發(fā)區(qū)村莊土地整治工程造福百姓[N];菏澤日報;2007年
2 田玉福 程鋒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推進土地整治 統(tǒng)籌城鄉(xiāng)用地[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9年
3 特派記者鄧杰;李小三委員:切實加強農村土地整治工作[N];光華時報;2010年
4 許孝平;首批土地整治整村推進村敲定[N];蕪湖日報;2010年
5 楊凌云;我市農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工作有新進展[N];鄂爾多斯日報;2010年
6 記者 祁昂;全面推進農村土地整治[N];淮南日報;2010年
7 人資環(huán);鄭牧民率隊調研農村土地整治[N];江淮時報;2010年
8 楊捚;于利中來宜調研農村土地整治工作[N];宜興日報;2010年
9 王立彬;城市土地整治比農村土地整治更急迫[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0年
10 胡愛瑜;農村土地整治整村推進工作[N];黃山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孟展;農村土地整治項目監(jiān)管績效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4年
2 王長江;農村土地整治權屬調整與管理模式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3 劉雪冉;土地整治中承包田塊的調整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4 石峽;土地整治公眾參與機制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5年
5 魏洪斌;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質量評價與提升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6 陳榮蓉;重慶丘陵山區(qū)農村土地整治工程及其景觀效應[D];西南大學;2012年
7 李晨;土地整治規(guī)劃尺度差異及統(tǒng)籌協(xié)調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樊高峰;我國農村土地整治及其法律保障機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1年
2 張晨;土地整治資金籌措與風險防范[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2年
3 黃秋蕓;江西省土地整治項目資金綜合研究[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1年
4 楊月菊;寧夏中南部生態(tài)移民遷入地土地整治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5 張騰飛;保定市農村土地整治融資模式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年
6 浦玉朋;基于耕地質量評價的土地整治潛力評價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3年
7 劉小鳳;村莊結構對農村土地整治的影響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3年
8 朱哲媛;我國農村非農土地整治模式研究[D];鄭州大學;2014年
9 陳小玉;壓煤村莊土地整治利益均衡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10 袁紹羽;新疆土地整治項目資金監(jiān)管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本文編號:15353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535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