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耀州窯與磁州窯植物紋樣的裝飾方法研究
本文關鍵詞:宋耀州窯與磁州窯植物紋樣的裝飾方法研究
【摘要】:以宋代北方兩大民間瓷窯耀州窯和磁州窯的陶瓷植物裝飾紋樣為研究對象,從設計學的角度分析耀州窯和磁州窯陶瓷的植物紋樣裝飾藝術風格及特點,利用符號學的基本理論對植物紋樣進行比較研究,并總結出二者相同與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
【作者單位】: 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
【關鍵詞】: 耀州窯 磁州窯 植物紋樣 裝飾方法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1Xmz032)
【分類號】:J527
【正文快照】: 0引言特點的描述。耀州窯的記載還有很多如《宋史·地理志》北方耀州窯窯址位于今陜西銅川黃堡鎮(zhèn),由于其古《元豐九域志》[5]等等。通過以上的歷史記載可以看出宋屬耀州故得名耀州窯。該窯創(chuàng)燒于唐,盛燒于宋。在《同代是耀州瓷生產(chǎn)的輝煌時期,尤其是它豐富了青瓷刻花、官縣志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子建,王芬;論耀州窯古陶瓷的造型與裝飾設計[J];西北輕工業(yè)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軍;;明代海上貿易的出口商品[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10年12期
2 陳培勇;;立足根脈文化 探尋明式家具設計理念[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3 杜辰;;冰裂紋在現(xiàn)代建筑裝飾中的應用[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何淑芳;宋威;;發(fā)展有個性的鈞瓷藝術——淺析孔家鈞瓷的特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年03期
5 何淑芳;;讓鈞瓷走入百姓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年04期
6 劉菲菲;;詩境·禪境·陶境——陶藝制作與欣賞教學的審美意蘊[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年05期
7 張文兵;仉學敏;;淺談自由曲線在陶瓷造型中的應用[J];佛山陶瓷;2010年01期
8 何春蕓;;南宋龍泉窯仿古青瓷的藝術風格與當代仿古產(chǎn)品開發(fā)[J];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研究集刊;2010年00期
9 王靚;;體現(xiàn)在陶瓷設計上的“以人為本”[J];法制與社會;2008年06期
10 劉菲菲;;陶器在電影環(huán)境中的特定所指意義探討[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宋蓉;;元上都遺址出土瓷器及相關問題研究[A];論草原文化(第七輯)[C];2010年
2 羅蘇文;;近代景德鎮(zhèn)瓷業(yè)經(jīng)營環(huán)境與瓷都的演變[A];中國近代(第十七輯)[C];2007年
3 孫海燕;;瓷器修復工作的幾點體會——以明青花開光阿拉伯文三足筒形爐的修復為例[A];繼承 發(fā)展 保護 管理——北京博物館學會保管專業(yè)十年學術研討紀念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王慶斌;鈞瓷色彩的特征與分類體系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2 劉謙功;荷蘭陶瓷之都代爾夫特崛起的歷史動因與現(xiàn)實意義[D];清華大學;2007年
3 王洪偉;傳統(tǒng)文化隱喻:神W暰衫繁淝ǖ納緇嵫Э疾靃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4 劉軍;明清時期海上商品貿易研究(1368-1840)[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5 高紀洋;中國古代器皿造型樣式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6 黃忠杰;波蘭王奧古斯都二世收藏的中國外銷瓷藝術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7 謝一菡;禹州鈞瓷傳統(tǒng)制作技藝傳承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4年
8 牟曉林;海外需求對明清景德鎮(zhèn)瓷器的影響[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4年
9 詹穎;邛窯器物設計的審美文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煒杰;中等職業(yè)教育工藝美術專業(yè)項目課程開發(f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何迎;現(xiàn)代河南鈞瓷造型藝術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鄒玉雪;中國古代陶瓷梅瓶造型與裝飾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廖曉婧;陶瓷水容器造型設計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5 許雅萍;論福建外銷瓷對洛可可藝術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軍;廚房產(chǎn)品現(xiàn)狀調查及其設計趨勢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1年
7 牟曉林;十八世紀中國瓷繪西洋人物圖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劉洪杰;基于視覺語言的元青花盤內紋飾結構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1年
9 章晨;論傳統(tǒng)青花裝飾藝術的設計觀[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1年
10 王巖;景德鎮(zhèn)清三代官窯瓷器裝飾藝術特色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觀登;;對耀州窯發(fā)展史的幾點看法——與楊東晨同志商榷[J];河北陶瓷;1986年01期
2 楊東晨;;明清銅川耀州窯初探[J];河北陶瓷;1990年03期
3 羅珊珊;劉子建;;宋代耀州窯瓷的藝術成就[J];現(xiàn)代裝飾(理論);2013年01期
4 楊東晨;;耀州窯發(fā)展史淺探[J];河北陶瓷;1985年01期
5 楊瑞余,付春玲;’99中國耀州窯陶瓷藝術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J];文博;1999年04期
6 王展;;陜西耀州窯的淵源及美學價值初探[J];飛天;2012年16期
7 楊東晨;;耀州窯與黃堡陶瓷史[J];河北陶瓷;1989年03期
8 劉子建,王芬;論耀州窯古陶瓷的造型與裝飾設計[J];西北輕工業(yè)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9 劉紅;魏天剛;;耀州窯的開發(fā)保護和關中古陶瓷文化傳承[J];數(shù)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12年05期
10 劉瑩;;悠悠耀州窯——淺談耀州窯的藝術特色[J];中國美術館;2006年06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延軍 劉天佑;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N];銅川日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李亦奕;藝術創(chuàng)新須以技術創(chuàng)新為基礎[N];中國文化報;2014年
3 諸嵊;宋代名窯:汝、定、官、哥、鈞[N];中國建材報;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趙春燕;試論耀州窯陶瓷裝飾紋樣的民俗風格[D];西安美術學院;2008年
2 馬哲媛;耀州窯陶瓷裝飾紋樣藝術特點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學;2012年
3 羅珊珊;耀州窯青瓷的DNA研究及應用[D];陜西科技大學;2013年
4 李琪;9-13世紀中國耀州青瓷與韓國高麗青瓷比較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4年
,本文編號:5806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580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