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學在西方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未來——基于知識圖譜的學科建制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1-07-14 23:56
休閑學在西方基本實現(xiàn)了學科的建制化,擁有專門的學術期刊、研究人員、教育及研究機構,呈現(xiàn)出跨學科、多領域的態(tài)勢和明顯的地域集中性,反映出休閑學集群式的學科發(fā)展模式。這種模式不僅推進了休閑理論應用與休閑實踐發(fā)展,也為休閑學科開辟了廣闊的研究空間。但由此產(chǎn)生的問題與矛盾,特別是制度層面休閑組織的實體設置與學理層面休閑研究的發(fā)展要求之間的沖突,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視。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0,5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8 頁
【部分圖文】:
1998—2018年休閑學研究文獻主要來源期刊
期刊共被引分析是運用共被引分析技術對期刊之間的相互關系及結構特征進行分析,以了解某一研究領域內重要知識來源的分布,回答該領域的研究引用了哪些期刊、期刊之間的聯(lián)系如何、期刊聚類組成的學科知識領域如何分布等,進而判斷某些期刊的專業(yè)范疇,幫助確定學科的核心期刊,揭示更宏觀的科學結構[12]160-161。通過CiteSpace提取每3年內休閑學研究引用最頻繁的前10%期刊(1),結果見圖2(共被引100次以下的期刊不顯示名稱)。圖2中,共包含了257個節(jié)點,1 422條連線。圖中有5個擁有玫紅色(3)外圈的較大節(jié)點,分別是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Leisure Sciences,Leisure Studie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這說明此5種期刊不僅具有高被引頻次,也具有高中心性(4),基本可以認定為當前公認的休閑學核心期刊,在學科內有重要的影響力。圖譜中呈現(xiàn)出四個自然聚類,將圖劃分為四個區(qū)域:圖譜的中心區(qū)域主要是休閑學期刊,右下區(qū)域是旅游學及營銷學期刊,左下區(qū)域是心理學期刊,上方區(qū)域是社會學期刊。這說明,休閑學、旅游學、營銷學、心理學、社會學共同構成了休閑學研究的主要知識來源。此外,以散點分布的體育學期刊和管理學期刊也是休閑學研究的知識來源。休閑學研究最常引用的期刊(見表1)都可以歸入以上七個學科,即休閑學(序號1、2、3、16、20、25),旅游學(4、5、6、8、9、21),心理學(7、11、14),營銷學(8、10、12、17、18、19、30),管理學(13、22、29),社會學(16),體育學(23、24)。這些學科構成了休閑學研究的知識基礎。
圖3中,Seppo E.Iso-Ahola、John R.Kelly、David Scott、Roger C.Mannell、Mihaly Csikszentmihalyi等學者的節(jié)點雖沒有玫紅色外圈,但也較為突出(具體信息見表2)。他們全部來自北美地區(qū),大部分都是休閑學研究的領軍人物,其研究成果兼具經(jīng)典性與權威性,但或因高齡退休或因研究方向的轉變,現(xiàn)階段這些學者不再活躍。具體來說,Iso-Ahola的《休閑社會心理學》[45]、Kelly的《走向自由:休閑社會學新論》[31]、Mannell的《休閑社會心理學》[15]、Csikszentmihalyi的《暢:最佳體驗的心理學》[46]都是休閑學的經(jīng)典著作?上У氖,Iso-Ahola教授曾出版四部休閑體育社會心理學的專著,但2015年以后致力于研究體育動機和體育心理學,不再發(fā)表休閑學研究成果;Kelly教授和Mannell教授已經(jīng)退休;Csikszentmihalyi教授目前已經(jīng)85歲高齡。盡管幾位優(yōu)秀學者退出了休閑學研究舞臺,但休閑學新生力量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例如:Tony Blackshaw是英國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的休閑學和社會學教授,出版了大量休閑學著作,如《勞特利奇休閑研究手冊》《休閑生活:神話、男子氣概與現(xiàn)代性》《休閑》《塞奇休閑研究詞典》《休閑研究的再思考》[18,47-50]等;Karl Spracklen是英國利茲社會科學院休閑與文化社會學教授,著有《帕爾格雷夫休閑理論手冊》《休閑的意義與目的:哈貝馬斯與現(xiàn)代性末期的休閑》《建構休閑:歷史與哲學的辯論》《白色與休閑》《數(shù)字化休閑、互聯(lián)網(wǎng)和流行文化:數(shù)字時代的社區(qū)和身份》[24,51-54]等書。(四)高產(chǎn)作者分析
本文編號:3285154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0,5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8 頁
【部分圖文】:
1998—2018年休閑學研究文獻主要來源期刊
期刊共被引分析是運用共被引分析技術對期刊之間的相互關系及結構特征進行分析,以了解某一研究領域內重要知識來源的分布,回答該領域的研究引用了哪些期刊、期刊之間的聯(lián)系如何、期刊聚類組成的學科知識領域如何分布等,進而判斷某些期刊的專業(yè)范疇,幫助確定學科的核心期刊,揭示更宏觀的科學結構[12]160-161。通過CiteSpace提取每3年內休閑學研究引用最頻繁的前10%期刊(1),結果見圖2(共被引100次以下的期刊不顯示名稱)。圖2中,共包含了257個節(jié)點,1 422條連線。圖中有5個擁有玫紅色(3)外圈的較大節(jié)點,分別是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Leisure Sciences,Leisure Studie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這說明此5種期刊不僅具有高被引頻次,也具有高中心性(4),基本可以認定為當前公認的休閑學核心期刊,在學科內有重要的影響力。圖譜中呈現(xiàn)出四個自然聚類,將圖劃分為四個區(qū)域:圖譜的中心區(qū)域主要是休閑學期刊,右下區(qū)域是旅游學及營銷學期刊,左下區(qū)域是心理學期刊,上方區(qū)域是社會學期刊。這說明,休閑學、旅游學、營銷學、心理學、社會學共同構成了休閑學研究的主要知識來源。此外,以散點分布的體育學期刊和管理學期刊也是休閑學研究的知識來源。休閑學研究最常引用的期刊(見表1)都可以歸入以上七個學科,即休閑學(序號1、2、3、16、20、25),旅游學(4、5、6、8、9、21),心理學(7、11、14),營銷學(8、10、12、17、18、19、30),管理學(13、22、29),社會學(16),體育學(23、24)。這些學科構成了休閑學研究的知識基礎。
圖3中,Seppo E.Iso-Ahola、John R.Kelly、David Scott、Roger C.Mannell、Mihaly Csikszentmihalyi等學者的節(jié)點雖沒有玫紅色外圈,但也較為突出(具體信息見表2)。他們全部來自北美地區(qū),大部分都是休閑學研究的領軍人物,其研究成果兼具經(jīng)典性與權威性,但或因高齡退休或因研究方向的轉變,現(xiàn)階段這些學者不再活躍。具體來說,Iso-Ahola的《休閑社會心理學》[45]、Kelly的《走向自由:休閑社會學新論》[31]、Mannell的《休閑社會心理學》[15]、Csikszentmihalyi的《暢:最佳體驗的心理學》[46]都是休閑學的經(jīng)典著作?上У氖,Iso-Ahola教授曾出版四部休閑體育社會心理學的專著,但2015年以后致力于研究體育動機和體育心理學,不再發(fā)表休閑學研究成果;Kelly教授和Mannell教授已經(jīng)退休;Csikszentmihalyi教授目前已經(jīng)85歲高齡。盡管幾位優(yōu)秀學者退出了休閑學研究舞臺,但休閑學新生力量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例如:Tony Blackshaw是英國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的休閑學和社會學教授,出版了大量休閑學著作,如《勞特利奇休閑研究手冊》《休閑生活:神話、男子氣概與現(xiàn)代性》《休閑》《塞奇休閑研究詞典》《休閑研究的再思考》[18,47-50]等;Karl Spracklen是英國利茲社會科學院休閑與文化社會學教授,著有《帕爾格雷夫休閑理論手冊》《休閑的意義與目的:哈貝馬斯與現(xiàn)代性末期的休閑》《建構休閑:歷史與哲學的辯論》《白色與休閑》《數(shù)字化休閑、互聯(lián)網(wǎng)和流行文化:數(shù)字時代的社區(qū)和身份》[24,51-54]等書。(四)高產(chǎn)作者分析
本文編號:32851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328515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