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財務開發(fā)策略的博弈分析——與政府和營利組織合作視角
[Abstract]:Wh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both faile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came into being and constructed modern three-dimensional social structure. A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the third sector, providing public goods and service distribution for the society bears too much responsibility in China's transitional society. Its development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However, the fund bottleneck restricts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China. So far, there are few literatures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nstruct a framework of game analys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takeholders, relationship contracts, signals and so 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government and profit-making organizations. This paper makes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of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an attempt to alleviate or solve the main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m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作者單位】: 浙江農林大學天目學院;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2CGL12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71202077)
【分類號】:F810.6;D63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汪良軍,項國鵬;網絡理論與競爭優(yōu)勢[J];當代財經;2001年08期
2 王呈斌;徐劍剛;;企業(yè)政治行為的非對稱博弈分析[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3 蔣云霞;;產業(yè)集群生態(tài)化發(fā)展的三方博弈分析[J];系統(tǒng)工程;2010年08期
4 牟玲玲;李佩;陳立文;;信息不對稱條件下房地產市場博弈序貫均衡分析[J];系統(tǒng)工程;2010年09期
5 周美芳;論非營利組織治理理論與我國非營利組織治理的方向[J];經濟縱橫;2005年08期
6 繆艷娟;;企業(yè)內控規(guī)范實施機制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J];會計研究;2010年11期
7 淮建軍;雷紅梅;;信息披露中四方主體雙邊合謀的博弈分析[J];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2010年12期
8 解百臣;吳育華;鄧英芝;;企業(yè)慈善免稅政策的三方博弈[J];統(tǒng)計與決策;2008年14期
9 龔勇;姚莉;沙基昌;張利寧;;組合市場中消費者聯(lián)盟形成及多方博弈的研究[J];系統(tǒng)工程學報;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官慶;工程設計保險的逆向選擇問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3年02期
2 項勇,陶學明;基于尋租理論的工程監(jiān)理博弈行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5年01期
3 楊岑;彭盈;陳玉水;;招投標中的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6年05期
4 項勇;任宏;;建設工程項目監(jiān)理過程中尋租博弈行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6年06期
5 項勇;陶學明;王永強;;不對稱信息下建設項目委托代理激勵機制理論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2期
6 楊太華;鄭慶華;;建設工程中質檢站、監(jiān)理機構和承包商尋租行為的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5期
7 陽霞;周文峰;;代建項目雙層委托代理模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年03期
8 趙盈盈;申玲;;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進程中群體間的演化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年03期
9 寧立志;曹亞玲;;從經濟法視角看社會團體的法主體地位[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10 萬可,湯衛(wèi)君;頭壟斷廠家產品定價中的博弈論問題———兼評我國彩電行業(yè)價格大戰(zhàn)[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黎秀蓉;;“李約瑟之謎”的博弈論解讀[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李五四;;不同信息環(huán)境下價格功能的歷史考察——兼論營銷·博弈價格功能下的經濟政策效應[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李春;;城市社區(qū)公共服務多元協(xié)作組織研究[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前沿論叢(下)[C];2011年
4 李亞敏;;信息不對稱與保險公司競合研究——一個基于合作博弈理論的新視閾[A];深化改革,,穩(wěn)中求進:保險與社會保障的視角——北大賽瑟(CCISSR)論壇文集·2012[C];2012年
5 翁禾倩;黃源泉;李宇星;林心穎;;“綠色信貸”實施中制度缺陷的多維博弈分析[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1年
6 劉效民;韋秀遠;;墾區(qū)城鄉(xiāng)一體化跨越發(fā)展的理論研究[A];黑龍江墾區(qū)現(xiàn)代化大農業(yè)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專輯上冊[C];2009年
7 趙禮強;郭亞軍;;制造商分銷渠道戰(zhàn)略選擇的博弈分析[A];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趙禮強;;多渠道沖突下制造商價格協(xié)調策略研究[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D卷[C];2011年
9 王焱;;淺析公開招投標中不完全信息博弈[A];責任與使命——七省市第十一屆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聯(lián)席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11年
10 吳晶;;投標人圍標、串標的博弈論分析[A];責任與使命——七省市第十一屆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聯(lián)席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榮;農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風險投資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李平英;產業(yè)組織結構與農產品質量管理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馬曉麗;我國農產品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王榮;農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化風險投資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劉家國;基于突發(fā)事件風險的供應鏈利益分配與行為決策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楊皎平;產業(yè)集群特性要素對技術創(chuàng)新的影響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8 劉嘉瑩;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統(tǒng)構建及其運行優(yōu)化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9 徐連章;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的我國海洋漁業(yè)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武輝;公共政策分析視角下會計準則的政策過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雄;土地使用權征用法經濟學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張舒;基于博弈論視角的開發(fā)區(qū)土地集約利用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林敏;社會醫(yī)療保險道德風險分析及其控制對策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葉宗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小型私營企業(yè)誠信問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溫新剛;基于雙邊道德風險規(guī)避的企業(yè)高管契約設計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張娜;技術創(chuàng)新中寡頭壟斷企業(yè)競爭策略選擇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黃齊;量能課稅原則與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的完善[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8 劉園園;環(huán)境法律政策的執(zhí)行機制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9 賈學蘭;信息不對稱下的最優(yōu)保險契約分析[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10 張曉慶;Fudenbery-Maskin無名氏定理與可行集的維數(shù)限制問題[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賈根良;網絡組織:超越市場與企業(yè)兩分法[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1998年04期
2 韋森;;再評諾斯的制度變遷理論[J];經濟學(季刊);2009年02期
3 王嚇忠;;基于信息不對稱房價博弈模型的優(yōu)化均衡研究[J];基建優(yōu)化;2007年01期
4 朱錦余;趙如蘭;陳紅;;企業(yè)內部控制規(guī)范實施情況問卷調查分析[J];會計之友(上旬刊);2008年01期
5 高勇強,田志龍;西方公司政治戰(zhàn)略與戰(zhàn)術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3年09期
6 陳柳欽;;產業(yè)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趨勢——產業(yè)生態(tài)化[J];未來與發(fā)展;2006年05期
7 ;A 3-DIMENSIONAL DISCRETE MODEL OF HOUSING PRICE AND ITS INHERENT COMPLEXITY ANALYSIS[J];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2009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貴明;產業(yè)生態(tài)問題初探[D];暨南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洪武;;論非營利組織的責任及責任治理[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2 程昔武;;我國非營利組織治理結構的特征及基本框架[J];中國經濟問題;2008年03期
3 覺醒;貫徹國家財政法規(guī) 加強寺院財務管理[J];中國宗教;2005年11期
4 張洪武;;非營利組織多中心協(xié)同治理模式選擇[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05期
5 程昔武;朱小平;;非營利組織治理結構:特征分析與框架構建[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年03期
6 郭景;;基于認知模式的非營利組織品牌構建研究[J];學理論;2009年08期
7 李水金;侯靜;;中國非營利組織問責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8 方衛(wèi)華,王磊;再論社會中介組織和非營利組織研究沖突的解決[J];學會;2005年07期
9 林閩鋼;;社會資本視野下的非營利組織能力建設[J];中國行政管理;2007年01期
10 崔開云;;非營利組織公共責任——履行途徑選擇與缺失根源分析[J];江淮論壇;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項玉;;準公益類事業(yè)單位非營利化改革的思考[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陳為雷;;問題與出路:轉型社會中的社會福利工作研究[A];山東省社會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林志剛;胡佳;;論非營利組織的和諧發(fā)展[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蔣杰;;轉型時期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發(fā)展與政府職能轉變[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唐斌;;中國非營利組織研究的新進展[A];2006年度中國汽車摩托車配件用品行業(yè)年度報告[C];2006年
6 陳偉霞;;我國非營利組織營銷的困境與對策[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李旭琴;;“海西”非營利組織建構與發(fā)展的路徑選擇——臺灣非營利組織發(fā)展的經驗借鑒[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項玉;;試論非營利組織與我國政府職能二次轉變[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劉建;;雙向市場化:國內公共服務性非營利組織資金來源模式研究[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田雪瑩;葉明海;;中國非營利組織評估指標體系構建——以浙江寧波區(qū)級紅十字會為例[A];第四屆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Ⅰ)[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陶傳進;政府公益逐漸向社會化公益轉變[N];中國社會報;2010年
2 記者 崔立勇;《慈善藍皮書》在京發(fā)布[N];中國經濟導報;2009年
3 賈西津;“非營利組織”在中國的多種形態(tài)[N];中國社會報;2006年
4 張真;非營利組織有序發(fā)展路徑探析[N];臺州日報;2008年
5 曾維和;監(jiān)督:非營利組織公信力的保障[N];中國社會報;2004年
6 喬楓;我國非營利組織立法的鏡子[N];中國社會報;2004年
7 本報記者;突出社團特色 融入海峽論壇[N];福建科技報;2009年
8 鄧國勝;構建非營利組織的問責機制[N];中國社會報;2004年
9 于燕燕;讓非營利組織在社區(qū)建設中發(fā)揮更大作用[N];中國社會報;2000年
10 孟延春(作者單位:清華大學NGO研究所);透視非營利組織營銷理念[N];中國社會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銳蘭;我國非營利組織績效評價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5年
2 田麗;非營利組織資金運營管理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年
3 臧紅雨;非營利組織整體性治理結構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耿瑋;非營利組織財務報告及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5 孟志敏;志愿組織風險管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6 張明;非營利組織的治理機制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7 張一;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物價因素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8 顏克高;非營利組織理事會特征與組織財務績效的關聯(lián)性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9 王守文;“SCC”理論:中國社會組織評估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10 孫婷;志愿失靈及其矯正中的政府責任[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莉莉;我國非營利組織(NPO)市場化運作模式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張紅艷;治理中的合作:我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之間的關系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3 熊妮;中國非營利組織管理制度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4 劉姣;當代中國非營利組織發(fā)展問題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5 彭軼;我國非營利組織治理機制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6 宋曉玲;非營利組織人事管理模式的轉變[D];廈門大學;2002年
7 周丹;我國非營利組織現(xiàn)狀解析及其發(fā)展模式建構[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8 齊曉鈺;論我國非營利組織的政府監(jiān)管[D];中南大學;2006年
9 張啟兵;我國公共危機管理中的非營利組織參與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10 王輝;我國非營利組織問責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3420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kuaiji/234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