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為財務學的企業(yè)非理性融資行為研究
[Abstract]:(1)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behavioral finance began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t is a new discipline based on psychology, sociology, economics and financ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financial behavior of enterprises from the angle of behavioral finance and financial science. The concept of behavioral finance was first put forward by American scholars Burrell and Bauman, who pioneered that investors' behavior patterns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investment theory model. Subsequently, behavioral finance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t home and abroad. As far as China is concerned, due to the late start of capital market, the development of behavioral finance is not long and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continuous exploration.
【作者單位】: 西安外事學院;
【分類號】:F23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唐偉敏;;過度自信特質(zhì)下的行為財務理論[J];會計論壇;2006年02期
2 郝潔;;上市公司過度融資問題探析[J];經(jīng)濟前沿;2008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封文麗;劉曉磊;;滬深股市指數(shù)效應研究與行為金融學解釋[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2 陳資燦;;鋼鐵行業(yè)上市公司內(nèi)在價值與股價泡沫問題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3 宿玉海;邢起超;;從行為金融理論角度質(zhì)疑有效市場假說[J];財經(jīng)科學;2007年05期
4 邊泓;;有限理性投資者對會計信息的使用模式研究[J];財經(jīng)研究;2007年10期
5 邊泓;曲興華;;會計信息在投資決策中長期錨定效應研究——對計量觀實證方法的改進[J];財經(jīng)研究;2009年11期
6 李曉潔;;IASB與FASB列報改革可能效應探討——基于心理賬戶理論視角的思考[J];財會通訊;2010年19期
7 顏節(jié)禮;朱和平;;行為財務理論研究綜述[J];財會通訊;2011年27期
8 唐國瓊;朱偉;;上市公司融資決策從眾行為研究[J];財會月刊;2007年02期
9 高宇;王遙;;證券監(jiān)管腐敗行為分析[J];財會月刊;2007年35期
10 張洪芳;王穎;;國內(nèi)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綜述[J];財會月刊;2008年2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張榮武;徐文仲;;異質(zhì)預期、群體演化與資產(chǎn)價格波動[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11年年會暨第二十四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潘和平;;股市金融信息融合的基本理論構(gòu)架[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博;多水平框架下投資者有限理性行為偏差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張永;行為公司金融視角下的我國中小企業(yè)融資結(jié)構(gòu)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3 郭朋;市場情緒、技術(shù)分析和投資者行為模式[D];復旦大學;2011年
4 劉新全;城市群衛(wèi)星城市區(qū)駕駛者出行行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5 蘇曦凌;行政決策的非理性維度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6 孫力勇;電力市場環(huán)境下發(fā)電公司的短期經(jīng)濟運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7 連英祺;基于行為金融視角的中國上市公司股權(quán)再融資決策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8 王治;基于異質(zhì)信念的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9 董大勇;基于行為金融理論的收益率分布主觀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10 商孟華;基于演化范式的股票定價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鑫;管理者過度自信對企業(yè)投資影響的實證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胡麗華;我國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過度融資問題探討[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賀楓;管理者過度自信及其投資行為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0年
4 韋云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5 何蕊;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與企業(yè)價值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6 張鵬;我國滬深300指數(shù)期貨合約價格波動溢出效應的實證分析[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7 胡成群;基于行為財務理論的企業(yè)籌資動機分析[D];河南大學;2011年
8 喻淑春;基于滬深股市的行為資本資產(chǎn)定價模型實證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銀鳳;投資者情緒對中小板IPO抑價的影響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10 胡玉萍;我國上市公司高管人員過度自信與融資結(jié)構(gòu)關系的實證分析[D];暨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光正;;上市公司過度融資行為及其治理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shù)版);2007年06期
2 陳小悅,肖星,過曉艷;配股權(quán)與上市公司利潤操縱[J];經(jīng)濟研究;2000年01期
3 黃少安,張崗;中國上市公司股權(quán)融資偏好分析[J];經(jīng)濟研究;2001年11期
4 平新喬,李自然;上市公司再融資資格的確定與虛假信息披露[J];經(jīng)濟研究;2003年02期
5 陸正飛,葉康濤;中國上市公司股權(quán)融資偏好解析——偏好股權(quán)融資就是緣于融資成本低嗎?[J];經(jīng)濟研究;2004年04期
6 原紅旗;股權(quán)再融資之“謎”及其理論解釋[J];會計研究;2003年05期
7 李喜云;;財務治理問題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分析[J];財會研究;2007年06期
8 張軍;鄭祖玄;趙濤;;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jié)構(gòu):股權(quán)融資偏好、最優(yōu)資本結(jié)構(gòu)、還是過度融資?[J];世界經(jīng)濟文匯;2005年06期
9 呂鵬;;我國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資和財務治理[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10 趙煒;上市公司再融資方式的比較與選擇[J];現(xiàn)代財經(jīng)-天津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向南;俞佳;;行為財務理論的發(fā)展和應用研究[J];經(jīng)濟論壇;2005年20期
2 馮炳英;;行為財務理論淺析[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07年04期
3 張寒明;西方財務理論前沿發(fā)展述評[J];西安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王治安,華金秋,黃平;西方行為財務學最新研究簡介[J];廣西會計;2001年02期
5 周潤書;;行為財務學的假設研究[J];生產(chǎn)力研究;2009年04期
6 艾健明;許義生;;財務理論研究方法的演進與財務理論的發(fā)展[J];財會月刊;2007年03期
7 黃文鋒;論會計準則的經(jīng)濟后果[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03年03期
8 談多嬌;;有效市場假說與行為財務學[J];國外社會科學;2010年06期
9 姜英兵,孟耀;西方財務理論研究的成就與挑戰(zhàn)[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3年06期
10 馮全保;;電子商務對財務理論的沖擊[J];會計之友(上旬刊);2006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夏明;;對目前行為財務學研究的幾點思考[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2 韋恩·R.蘭茲曼;劉強安;;公允價值會計信息相關且可靠嗎?——來自資本市場研究的證據(jù)[A];當代會計評論(第1卷第2期)[C];2008年
3 朱元午;;財務理論中的倫理道德缺失與財務倫理道德體系的建設[A];當代會計評論(第2卷第2期)[C];2010年
4 胡勤勇;張紅霞;;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給企業(yè)國際化帶來發(fā)展機遇的探討[A];2006年度中國總會計師優(yōu)秀論文選[C];2007年
5 馮凌;趙健;;淺析強化財務報告對商業(yè)信息披露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上)[C];2010年
6 謝靈;;我國財務會計目標探析[A];企業(yè)財務報告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劉峰;鐘瑞慶;向凱;;弱監(jiān)管模式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zhì)量——來自公司治理結(jié)構(gòu)信息披露的初步證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2004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下)[C];2004年
8 謝軍;;會計風險定價模型——一個初步的討論[A];企業(yè)財務報告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9 葛家澍;杜興強;;會計信息、公司治理與會計準則:理論分析、博弈解釋與歷史證據(jù)[A];當代會計評論(第1卷第1期)[C];2008年
10 楊松;;實際控制人類別、控股股東控制力與會計盈余的信息量[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9年學術(shù)會議(第十六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柴木;增強競爭力劍指會計審計改革[N];中國財經(jīng)報;2007年
2 劉溟;證監(jiān)會表示將推動提高資本市場會計信息質(zhì)量[N];經(jīng)濟日報;2008年
3 高明華;財務準則引領公司治理趨同新潮流[N];財會信報;2008年
4 徐國杰;普華永道提醒投資者注意新會計準則帶來的三大變化[N];中國證券報;2007年
5 張小燕邋宗滿意;國際會計業(yè)巨頭安永即將入廈[N];廈門日報;2008年
6 證券時報記者 徐濤;促進國際經(jīng)濟和資本市場穩(wěn)定發(fā)展[N];證券時報;2008年
7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 周明春;用國際語言與資本市場對話[N];中國財經(jīng)報;2006年
8 作者系ACCA副會長 理查德·戴維斯(RichaAitken-Davies) ACCA財務報告總監(jiān) 理查德·馬。≧ichard Martin);統(tǒng)一全球會計準則勢在必行[N];民營經(jīng)濟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劉巍 李振華 胡敬艷;“薩班斯”沖擊波:保護還是抑制?[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6年
10 ;證監(jiān)會要求強化上市公司審計監(jiān)督[N];財會信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熊運蓮;公允價值會計對企業(yè)投資行為異化和管理報酬契約設計的影響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2 程培先;會計信息披露與資本市場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關系研究[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3 李丹;實證會計理論與我國資本市場問題的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3年
4 徐明磊;論會計信息強制披露的適度性原則[D];復旦大學;2005年
5 胡華夏;欺詐性財務報告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6 陳淑萍;上市公司會計舞弊的經(jīng)濟學分析及其監(jiān)管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7 姬美光;信息披露、代理成本與管理者自利行為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8 張金若;發(fā)起人金融資產(chǎn)證券化會計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9 徐莉莎;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實施效果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10 胡靜波;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及其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方;資本市場環(huán)境下的中外會計準則比較分析[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3年
2 劉娜;我國資本市場中會計信息消費問題[D];湘潭大學;2006年
3 黃良賢;會計信息決策有用性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4 龍振海;中國企業(yè)年金會計體系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5 魏森淼;資本市場會計信息供給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6 賀正強;財務基本理論:價值與權(quán)力的融合性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7 楊會君;營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案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8 趙軍;中國股票市場投資者心理會計行為的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9 魏雙梅;會計信息供需視角下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10 李容彬;我國銀行并購的財務效應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1383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kuaiji/2138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