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對資本的批判及其現實意義
發(fā)布時間:2017-09-01 11:10
本文關鍵詞:馬克思對資本的批判及其現實意義
【摘要】: 資本是現代社會發(fā)展的基礎,馬克思的資本批判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重要理論內容之一。馬克思資本批判理論是建立在對事實和理論、資本與哲學的多重緯度的批判基礎之上的,具有經濟學批判和哲學批判雙重品格。馬克思幾乎用了他的畢生精力來研究資本的生產、流通和資本生產的總過程。 首先,馬克思的資本批判理論是基于對現實社會的反思,是科學實證基礎上的批判。他在擔任《萊茵報》主編時,遇到了需要對物質利益的問題發(fā)表意見的難題。這些物質利益問題都需要馬克思在理論上給予回答,這是馬克思研究經濟學的最初動因。由此,馬克思開始了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和著述。 其次,馬克思資本理論是建立在對重商主義、重農主義、古典政治經濟學等經濟學派批判基礎之上。同時也是批判方法的突破,從“對象性活動”中認識資本,1843年后馬克思在研究基礎上寫下《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等大量著作,提出了“人的異化”與“歷史之謎的經濟解答”的思想,為資本的研究打下了初步的哲學思想,《關于費爾巴哈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確立了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觀,正是在這一偉大的發(fā)現的基礎上,馬克思從勞動、分工、協(xié)作,手工工場到機器大生產,逐步呈現出資本的內在實情。《資本論》的出版標志著馬克思資本批判理論的完善。 第三,馬克思的資本批判理論實際上也是資本建構的理論,批判與建構是對立統(tǒng)一的。因此,馬克思在資本批判的基礎上揭示資本的本質、資本的運動和資本的內在矛盾。由于馬克思揭示了資本的本質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會的、屬于一定的歷史社會形態(tài)的生產關系。因此馬克思的資本研究的對象就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在此基礎上馬克思研究了資本的邏輯起點:商品,提出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指出了資本的總公式及其矛盾解決;為了進一步分析資本家對工人剝削的實質,馬克思把資本劃分為可變資本和不變資本;在研究資本的運動過程中馬克思提出了資本一般、資本特殊、資本的積累以及各種資本形態(tài)的運動等方面的理論,進一步指出了資本的內部的矛盾和資本的歷史作用。 第四,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資本主義進入到帝國主義時期,列寧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資本批判的理論和方法,對當時的帝國主義時期的資本進行了深入的考察,指出帝國主義是壟斷的、垂死的、腐朽的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后階段。列寧詳細地指出了帝國主的五個經濟特征,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文中列寧運用了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對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進行了詳細的考察,特別是對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社會資本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指出了社會資本的發(fā)展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準備了物質條件;在列寧的著作中還指出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利用資本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思想;要辯證地看待社會主義與資本的關系,要注意目的和手段,要注意資本的定位等。現代資本主義有了新的發(fā)展,在生產力、生產關系、勞動方式等方面都出現了新的變化,出現了工人持股,工人管理工廠等新的生產方式,特別是現代股份制企業(yè)的廣泛建立,為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chuàng)造了過渡點。在世界范圍內,逐步產生了消費社會和國際壟斷資本。在當代的資本主義,資本還能夠進行自我調節(jié)以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但這種調節(jié)是有限的。資本的社會化發(fā)展,特別是股份制的發(fā)展成為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過度點。 第五,資本在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運用馬克思對資本批判的理論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對社會主義條件下的資本進行深刻的分析。馬克思在《歌德綱領批判》一文中提出在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有一個過渡期,在這一過渡期主要是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為過渡到社會主義準備條件。因此,中國共產黨人對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利用資本進行了不懈的探索。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只能是利用資本,利用即也意味著限制,要把利用和限制有機地結合起來。當前理論界有“社會主義資本,公有資本”這一概念,這一概念在邏輯上是不能自洽的,不能把社會主義和資本等同起來,他們是兩個不同性質的概念,我們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因此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我們只能利用資本和限制資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關鍵詞】:馬克思 資本 批判 現實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A811;F091.91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導論10-27
- 第一章 資本范疇的歷史與邏輯演變27-71
- 一、西方經濟學的資本邏輯27-40
- 二、馬克思資本批判的前期成果40-63
- 三、馬克思資本理論的形成63-71
- 第二章 馬克思資本批判的主要思想71-114
- 一、馬克思資本研究的對象71-74
- 二、馬克思關于資本本質的認識74-79
- 三、商品:馬克思資本理論的認識起點79-83
- 四、資本總公式及其矛盾與解決83-87
- 五、資本的構成: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87-89
- 六、馬克思資本理論分析的層次性89-100
- 七、資本積累及其矛盾100-104
- 八、剩余價值理論:馬克思的偉大發(fā)現104-106
- 九、資本的形態(tài)運動106-114
- 第三章 列寧對資本的新認識與現代資本的新發(fā)展114-152
- 一、列寧的帝國主義理論114-125
- 二、列寧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理論125-128
- 三、列寧的“用資本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思想128-131
- 四、現代資本新發(fā)展131-138
- 五、資本的內在邏輯關系的新認識138-140
- 六、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140-146
- 七、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與金融危機146-152
- 第四章 資本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152-184
- 一、馬克思經典理論對社會主義的設想與思考152-154
- 二、中國共產黨人對資本的認識154-163
- 三、“社會主義資本”批判163-172
- 四、社會主義條件下資本存在的客觀必然性172-177
- 五、利用資本限制資本177-184
- 參考文獻184-189
- 攻讀學位期間出版或公開發(fā)表的論文189-190
- 后記190-191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叢叢;科學發(fā)展觀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中的地位[D];齊齊哈爾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7717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771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