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經濟思想論文 >

遼寧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規(guī)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5 08:36

  本文關鍵詞:遼寧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規(guī)律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能源 消費結構 能源效率 CO_2排放 節(jié)能對策


【摘要】:本文利用2000-2005年遼寧省的能源利用數(shù)據(jù),分析了遼寧省的能源消費結構和能源消耗強度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的變動規(guī)律,能源利用過程中的CO:排放量,各能源類型對大氣CO2的貢獻率,探索遼寧省節(jié)能和CO2減排的技術與對策。其研究結果如下: 1.遼寧省一次能源生產量從2000年的5440.29×104tce上升到2005年的6932.60×104tce,增加了27.43%,年平均增長速率5.17%。原煤生產量逐年增大,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量下降,水電能發(fā)展迅速,但水電能所占比重少,這幾年能源生產量逐年增大,主要原煤生產量逐年增加拉動的。 2.2000-2005年遼寧省的能源消費總量10738×104tce-14896×104tce,占我國能源消費量的6.61%-7.83%。能源消費結構由原煤、原油、天然氣、水電和生物質能構成,原煤和原油在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在90%以上,其他幾種能源還不到10%,這種能源消費結構,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危害較大。遼寧省每年生產的能源量和消費量之間的缺口高達5298×104tce-7963×104tce。 3.能源消耗產業(yè)結構差異相當顯著,第二產業(yè)能耗比重為67.8%-71.2%;第一產業(yè)一直保持在2%左右;第三產業(yè)能耗比重呈上升趨勢,從5.7%上升到9.0%;非物質生產部門能耗比重從3.1%下降到2.5%;生活消費的能源比重在16.80%-18.5%之間波動。 4.各產業(yè)部門能源消耗量年增長量變化由大到小的順序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yè)批發(fā)、零售、貿易、餐飲業(yè)農業(yè)生活消費工業(yè)建筑業(yè)非物質生產部門。表明遼寧省這幾年正在進行產業(yè)結構調整,發(fā)展低耗能行業(yè),第三產業(yè)能源消費量大幅度上升;農業(yè)處于一個穩(wěn)定發(fā)展時期,第二產業(yè)進行了節(jié)能技術或產業(yè)的轉移,對能源消費的年增長量有所下降。但是,這還是局部結構的調整,基本上沒有改變第二產業(yè)是能源消費的絕對主體地位。 5.遼寧各種能源排放CO2量從2000年的3764.91×104tce上升到2005年的4785.20×104tce,增大了1020.29×104tce。CO2排放源排放量分配格局是:煤炭類和石油類是主要排放源,占排放總量的70%以上;氣體能源排放CO2的比重只有11.47%-14.76,生物質能源最小僅為5.37%-6.36%。 6.每年排放CO2總量主要來自工業(yè)部門;生活消費排放CO2每年排放量比重都在10%左右;交通運輸部門的排放比重在7.06%-13.60%之間;農業(yè)、建筑業(yè)、零售、貿易、餐飲和非物質生產部門加起來的比重也不到8%。 7.各產業(yè)部門單位GDP能耗差別甚大,第二產業(yè)單位GDP能耗強度是第一產業(yè)的7.2-9.0倍,第三產業(yè)的5.7-8.4倍。 8.遼寧六大高耗能行業(yè)單位工業(yè)產值能耗中,非金屬制造業(yè)和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yè)明顯優(yōu)于全國平均水平,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yè),化學原料和化學制造業(yè)與全國平均水平相近;煤炭開采業(yè)和洗選業(yè),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yè)其單位工業(yè)產值能耗水平比全國高出4倍左右。遼寧省單位GDP能耗強度年變化下降速率平均為3.28%,全國平均為2.72%,遼寧比全國下降速率大,但是,遼寧單位GDP能耗強度比全國平均高50%-70%。 9.能源利用效率高的產業(yè)是第一產業(yè),其次是第三產業(yè),第二產業(yè)的能源利用效率最低,只有第一產業(yè)的11.89%,第三產業(yè)的12.60%。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遼寧的能源利用效率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60%左右,表明遼寧省的產業(yè)能耗強度大,產業(yè)結構出現(xiàn)不合理的地方,使得能源利用效率很低。 10.遼寧GDP和能源消費量是逐年增長的,但是GDP的年增長速率大于能源消費量年增長的速率,遼寧的能源消費彈性系數(shù)少于1。說明遼寧的經濟增長并不是完全依賴能源的增長獲得的,產業(yè)結構調整和技術革新在遼寧的經濟增長中起著一定作用。 11.遼寧省的CO2排放量與人均GDP的關系,呈現(xiàn)出“反N型”的曲線特征。曲線的第一個轉折點處于2001年,出現(xiàn)了“U”型的環(huán)境庫茲涅茨曲線高峰,第二個轉折點處于2005年,隨著人均GDP增加,CO2排放量出現(xiàn)反復的上升和下降過程。表明遼寧的經濟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獲得的,另一方面揭示著遼寧的環(huán)境與經濟尚處于非平衡、難協(xié)同的發(fā)展階段。
【關鍵詞】:能源 消費結構 能源效率 CO_2排放 節(jié)能對策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F426.2;X196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1 緒論14-26
  • 1.1 國外能源研究動態(tài)14-15
  • 1.2 國內能源研究動態(tài)15-19
  • 1.2.1 我國能源狀況15
  • 1.2.2 能源結構15-16
  • 1.2.3 能源利用效率16-18
  • 1.2.4 產業(yè)結構與能源消耗18-19
  • 1.3 能源領域中溫室氣體排放的研究19-21
  • 1.3.1 國外能源領域中溫室氣體排放的研究19-20
  • 1.3.2 國內能源領域溫室氣體排放研究20-21
  • 1.4 碳源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及研究動態(tài)21-22
  • 1.5 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關系22-23
  • 1.6 節(jié)能與二氧化碳減排的技術及其對策23-25
  • 1.7 研究目的25-26
  • 2 研究區(qū)域概況26-32
  • 2.1 遼寧省的自然條件概況26-27
  • 2.1.1 地理位置26
  • 2.1.2 氣候特點26-27
  • 2.2 資源與能源27-30
  • 2.2.1 人口資源27
  • 2.2.2 林產資源27-28
  • 2.2.3 礦產資源28
  • 2.2.4 草場資源28
  • 2.2.5 動物資源28-29
  • 2.2.6 海洋資源29
  • 2.2.7 水資源29-30
  • 2.2.8 能源資源30
  • 2.3 遼寧省的社會經濟條件概況30-32
  • 2.3.1 國民經濟生產總值30-31
  • 2.3.2 工業(yè)31
  • 2.3.3 農業(yè)31
  • 2.3.4 社會事業(yè)31-32
  • 3 研究技術路線和方法32-42
  • 3.1 研究思路32-33
  • 3.2 技術路線33-35
  • 3.3 研究方法35-42
  • 3.3.1 基礎數(shù)據(jù)35
  • 3.3.2 能源的統(tǒng)計分析35-36
  • 3.3.3 遼寧省能源消費總量的計算36
  • 3.3.4 終端消費中各種能源類型消費36-37
  • 3.3.5 終端消費中各部門的消費37
  • 3.3.6 化石能源的CO_2排放量估算37-38
  • 3.3.7 生物質能源排放的CO_2量38-39
  • 3.3.8 各行業(yè)CO_2排放量39
  • 3.3.9 能源、CO_2排放量與人口和GDP的關系39-42
  • 4 能源生產與消耗42-66
  • 4.1 能源儲存42-46
  • 4.1.1 能源儲存量42
  • 4.1.2 能源生產量42-43
  • 4.1.3 能源生產量的年變化43-45
  • 4.1.4 能源供給量和需求量45-46
  • 4.2 能源的消費規(guī)律46-54
  • 4.2.1 能源的消費量46-48
  • 4.2.2 能源消費結構48-49
  • 4.2.3 能源消費的年變化49-52
  • 4.2.4 能源供需總量的模擬與預測52-54
  • 4.3 各部門的能源消耗54-63
  • 4.3.1 各部門的能源消費格局54-58
  • 4.3.2 遼寧工業(yè)能耗態(tài)勢分析58-59
  • 4.3.3 各產業(yè)部門能源消耗的年變化59-63
  • 4.4 結論與討論63-66
  • 5 能源消耗中的CO_2排放66-88
  • 5.1 固體能源CO_2排放量67-70
  • 5.1.1 原煤CO_2排放67-68
  • 5.1.2 洗精煤CO_2排放68-69
  • 5.1.3 其它型煤的CO_2排放69
  • 5.1.4 焦炭的CO_2排放69-70
  • 5.1.5 其它固體能源的CO_2排放70
  • 5.2 液體能源的CO_2排放70-75
  • 5.2.1 原油的CO_2排放71-72
  • 5.2.2 汽油的CO_2排放72
  • 5.2.3 煤油的CO_2排放72-73
  • 5.2.4 柴油的CO_2排放73
  • 5.2.5 燃料油的CO_2排放73-74
  • 5.2.6 石油制品的CO_2排放74
  • 5.2.7 液化石油氣的CO_2排放74-75
  • 5.3 氣體能源的CO_2排放75-77
  • 5.3.1 焦爐煤氣的CO_2排放75
  • 5.3.2 其它煤氣的CO_2排放75-76
  • 5.3.3 煉廠干氣的CO_2排放76-77
  • 5.3.4 天然氣的CO_2排放77
  • 5.4 生物質能源的CO_2排放77-79
  • 5.4.1 薪柴燃燒的CO_2排放78
  • 5.4.2 秸桿燃燒的CO_2排放78-79
  • 5.5 各種能源的CO_2排放79-81
  • 5.6 各部門的CO_2排放81-85
  • 5.6.1 各部門CO_2排放量的年排放格局81-83
  • 5.6.2 各部門CO_2排放的年變化83-85
  • 5.7 結論與討論85-88
  • 6 能源、經濟與環(huán)境88-110
  • 6.1 人均GDP、人均能耗和人均CO_2排放量88-91
  • 6.2 能源消耗強度(單位GDP能耗)91-97
  • 6.2.1 各產業(yè)部門單位GDP能耗92-95
  • 6.2.2 產業(yè)部門單位GDP能耗與全國平均水平比較95-97
  • 6.3 能源的利用效率97-102
  • 6.3.1 各產業(yè)部門的能源利用效率98-100
  • 6.3.2 遼寧省的能源利用效率與全國的比較100-102
  • 6.4 GDP生產過程中的CO_2排放量102-106
  • 6.4.1 單位GDP的CO_2排放量102-103
  • 6.4.2 各產業(yè)部門GDP的CO_2排放量103-104
  • 6.4.3 人均GDP與CO_2排放量關系104-106
  • 6.5 能源消費的彈性系數(shù)106-107
  • 6.6 結論與討論107-110
  • 7 節(jié)能與CO_2減排的技術與對策110-118
  • 7.1 存在的問題110-111
  • 7.1.1 能源短缺,供需矛盾日益尖銳110
  • 7.1.2 能源消費結構單一,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加劇110-111
  • 7.1.3 能源消費產業(yè)結構差異顯著111
  • 7.1.4 產業(yè)技術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低111
  • 7.1.5 工業(yè)部門CO_2排放量大,CO_2減排任務艱巨111
  • 7.2 節(jié)能潛力分析111-113
  • 7.2.1 工業(yè)生產部門節(jié)能潛力111-112
  • 7.2.2 交通運輸部門的節(jié)能潛力112
  • 7.2.3 生活(家庭)部門的節(jié)能潛力112
  • 7.2.4 能源轉接部門的節(jié)能潛力112-113
  • 7.3 節(jié)能與CO_2減排的建議與對策113-118
  • 7.3.1 加快能源的生產和可再生清潔新能源的開發(fā)利用113-114
  • 7.3.2 開發(fā)節(jié)能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14-115
  • 7.3.3 調整能源消費結構,,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115-116
  • 7.3.4 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和產品結構116-118
  • 8 結論、創(chuàng)新點和問題與發(fā)展118-122
  • 8.1 結論118-120
  • 8.2 創(chuàng)新點120
  • 8.3 問題與展望120-122
  • 參考文獻122-137
  • 附錄(攻讀學位期間的主要學術成果)137-138
  • 致謝13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麗;張前進;;寧夏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07期

2 程龍飛;;調整城市能源結構 改善區(qū)域空氣質量[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7年10期

3 余妙志;尹冰;;浙江省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協(xié)整分析[J];北方經濟;2008年10期

4 何宏舟;改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J];節(jié)能與環(huán)保;2002年11期

5 劉葉志;;能源結構調整的稅收政策選擇[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6 吳玉萍,董鎖成;北京市環(huán)境政策評價研究[J];城市環(huán)境與城市生態(tài);2002年02期

7 趙小平;;以節(jié)能減排為切入點 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J];財經界;2007年03期

8 陸虹;中國環(huán)境問題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分析——以大氣污染為例[J];財經研究;2000年10期

9 王丹;;遼寧省能源消費現(xiàn)狀探析[J];地方財政研究;2007年11期

10 洪大劍;張德華;;二氧化碳減排途徑[J];電力環(huán)境保護;2006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錢杰;大都市碳源碳匯研究——以上海市為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雪娜;我國能源類碳源排碳量估算辦法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73609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73609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d6c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