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城市群空間經濟聯系與地緣經濟關系匹配研究
本文關鍵詞:滇中城市群空間經濟聯系與地緣經濟關系匹配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經濟聯系 地緣經濟關系 匹配分析 滇中城市群
【摘要】:空間經濟聯系和地緣經濟關系既相互獨立又密切聯系,兩者分別從不同的維度來探討城市間相互作用,而兩者的匹配研究將進一步深化對城市群發(fā)展過程的認識和理解。對引力模型進行修改,測算滇中城市群內部經濟聯系量。以不同城市為中心,運用歐氏距離法研究滇中城市群內部四州市間地緣經濟關系的動態(tài)變化。對經濟聯系量與地緣經濟關系進行匹配分析,發(fā)現滇中城市群內部存在三類"經濟聯系—地緣經濟關系"類型,提出了加強合作的建議。
【作者單位】: 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云南華文學院;云南師范大學數學學院;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關鍵詞】: 經濟聯系 地緣經濟關系 匹配分析 滇中城市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163046)
【分類號】:F061.5
【正文快照】: 0引言大規(guī)模的城鎮(zhèn)群體化現象是城市體系經濟聯系作用與地域空間擴展下的結果,對城市間經濟聯系的準確判斷是制定城市和區(qū)域發(fā)展戰(zhàn)略的基本依據。在資源稀缺性及國家財政有限性的前提下,每個城市在城市群發(fā)展過程中都是一個獨立的行為主體,都追求個體利益的最大化,各城市之間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江進德;趙雪雁;張方圓;;安徽省合肥和蕪湖市對外經濟聯系量與地緣經濟關系匹配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2年02期
2 鄧春玉;;城市群際空間經濟聯系與地緣經濟關系匹配分析——以珠三角建設全國重要經濟中心為例[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9年08期
3 丁洪建;;基于經濟聯系量與地緣經濟關系的城市經濟區(qū)劃分[J];城市發(fā)展研究;2011年03期
4 朱英明,于念文;滬寧杭城市密集區(qū)城市流研究[J];城市規(guī)劃匯刊;2002年01期
5 鄧春玉;;基于對外經濟聯系與地緣經濟關系匹配的廣州國家中心城市戰(zhàn)略分析[J];地理科學;2009年03期
6 張學波;武友德;駱華松;;地緣經濟關系測度與分析的理論方法探討——以云南省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06年04期
7 尚正永;白永平;;贛州市1小時城市經濟圈劃分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07年01期
8 溫志宏;廣西地緣經濟關系的評價[J];廣西財專學報;1998年01期
9 徐茜;;省際外聯經濟量與地緣經濟關系的匹配分析——以浙江省為例[J];經濟地理;2010年04期
10 李林,李樹丞,葉文忠;湖南省地緣經濟關系評價及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策略[J];湘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1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程云龍;劉小鵬;常瑞敏;;銀川都市圈城市流強度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2 劉承良;田穎;梁濱;;武漢城市圈產業(yè)經濟的系統性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9年01期
3 施建剛;裘麗嵐;;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城市流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9年09期
4 江進德;趙雪雁;張方圓;;安徽省合肥和蕪湖市對外經濟聯系量與地緣經濟關系匹配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2年02期
5 喻微鋒;蔣團標;劉yN;;滇中城市群與北部灣城市群比較分析——基于城市流視角的城市群發(fā)展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論壇);2009年06期
6 劉承良;熊劍平;張紅;;武漢都市圈城鎮(zhèn)體系空間分形與組織[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7年01期
7 朱順娟;鄭伯紅;;基于城市流的長株潭城市群城市聯系[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9年06期
8 鄧春玉;;城市群際空間經濟聯系與地緣經濟關系匹配分析——以珠三角建設全國重要經濟中心為例[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9年08期
9 程必定;;上海世博會后長三角城市群的功能提升[J];城市發(fā)展研究;2010年04期
10 丁洪建;;基于經濟聯系量與地緣經濟關系的城市經濟區(qū)劃分[J];城市發(fā)展研究;2011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蕭一嘯;中部地區(qū)新型工業(yè)化與城市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余沛;中原城市群空間聯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3 李文強;都市圈產業(yè)結構演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4 黃馨;哈大城市走廊演變機理與功能優(yōu)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徐維祥;產業(yè)集群與城鎮(zhèn)化互動發(fā)展機制及運作模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6 曾路;廣東區(qū)位的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分析[D];暨南大學;2006年
7 曹紅陽;中國的世界城市發(fā)展道路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姜博;遼寧中部城市群空間聯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劉理臣;生態(tài)網絡城市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10 李浩;城鎮(zhèn)群落自然演化規(guī)律初探[D];重慶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向云波;彭秀芬;徐長樂;;上海與長江經濟帶經濟聯系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9年06期
2 鐘海燕;趙小敏;黃宏勝;;環(huán)鄱陽湖區(qū)32城市的等級結構與空間關聯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0年10期
3 朱英明,于念文;滬寧杭城市密集區(qū)城市流研究[J];城市規(guī)劃匯刊;2002年01期
4 張莉,陸玉麒;河北省城市影響范圍及空間發(fā)展趨勢研究[J];地理學與國土研究;2001年01期
5 喬旭寧;楊德剛;毛漢英;張小雷;吳得文;張豫芳;;基于經濟聯系強度的烏魯木齊都市圈空間結構研究[J];地理科學進展;2007年06期
6 姜海寧;陸玉麒;呂國慶;;江浙滬主要中心城市對外經濟聯系的測度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08年06期
7 孟德友;陸玉麒;;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蘇區(qū)域經濟聯系強度與方向[J];地理科學進展;2009年05期
8 鄧春玉;;珠三角經濟圈對外經濟聯系與地緣經濟關系匹配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10年02期
9 王德忠,莊仁興;區(qū)域經濟聯系定量分析初探——以上海與蘇錫常地區(qū)經濟聯系為例[J];地理科學;1996年01期
10 徐輝;彭萍;;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西省經濟區(qū)劃與協調發(fā)展研究[J];地理科學;2008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敦瑞;李新;;地緣經濟學研究綜述[J];國外社會科學;2009年01期
2 張擎;魏津瑜;;天津與各省地緣經濟關系測度分析[J];天津理工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3 賀錚;;新疆與中亞五國開展地緣經濟合作必要性探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年23期
4 讓·皮埃爾·萊曼;;為什么要提“地緣經濟”?[J];中國企業(yè)家;2010年11期
5 于樹一;;論中國中亞經貿合作與我國地緣經濟安全的關系[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溫志宏;廣西地緣經濟關系的評價[J];廣西財專學報;1998年01期
7 李正;陳才;熊理然;;歐美地緣經濟理論發(fā)展脈絡及其內涵特征探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4年01期
8 孫曉青;歐元的國際化與歐美地緣經濟之爭[J];現代國際關系;2000年06期
9 董藩;致力于創(chuàng)建中國的地緣經濟學——評張麗君《地緣經濟學導論——從民族經濟到地緣經濟》[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0年05期
10 金玉國;江蘇省地緣經濟關系的測度分析[J];江蘇統計;2000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宋飛;;基于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視角的云南省參與大湄公河次區(qū)域合作研究[A];現代地理科學與貴州社會經濟[C];2009年
2 黎鵬;;促進地緣經濟區(qū)的合作開發(fā),提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對廣西經濟發(fā)展的帶動作用[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篇)[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雙伍;世界地緣經濟格局的三個模式[N];學習時報;2000年
2 萬毅;《西部開發(fā)與我國地緣經濟安全研究》[N];甘肅日報;2002年
3 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高級分析師 郭可為;美歐俄“制裁戰(zhàn)”加劇地緣經濟動蕩[N];上海證券報;2014年
4 張屹峰 上海社科院國關所地區(qū)合作室副主任;地緣經濟戰(zhàn)略轉型:超越短期和局部利益[N];文匯報;2013年
5 楊書強 孫久生 王猛;“地緣經濟”鼓了寧津人錢袋[N];德州日報;2010年
6 俄羅斯地緣經濟與全球問題研究院院長 Э.科切托夫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副主任 強曉云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張海冰 俄聯邦政府直屬高等經濟學院教授 п.莫基阿斯 錢宗旗譯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歐亞所副研究員許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吳恩遠 張樹華 徐海燕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杜永明;在新歷史節(jié)點上謀求合作升級[N];社會科學報;2009年
7 于麗雯;各級干部要善于理性思考[N];無錫日報;2008年
8 彭鋒;中心與周邊[N];美術報;2014年
9 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 楊成;亞信峰會 泛亞協作構建亞洲安全機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10 記者 劉凱;以全局眼光科學謀劃狠抓落實[N];運城日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崔軍;東北亞地緣經濟合作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2 陳鍇;中國—東盟地緣經濟關系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9年
3 何祥武;當代經濟民族主義視角的中日地緣經濟關系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4 曾路;廣東區(qū)位的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分析[D];暨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董嬌媚;構筑中國的地緣經濟安全[D];吉林大學;2007年
2 黃慧;中國與周邊國家地緣經濟合作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正青;地緣經濟視角下的西藏經濟政策研究[D];西藏大學;2013年
4 聶明;論中國周邊地緣經濟戰(zhàn)略[D];南昌大學;2013年
5 馮濤;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與俄朝地緣經濟合作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吳萍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地緣經濟學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胡金素;地緣經濟學視角下的中俄石油合作與博弈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胡陽;新疆與中亞地緣經濟合作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9 王滿;中國地緣經濟時空格局演變及其戰(zhàn)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10 郭麗娜;地緣經濟背景下的中俄石油合作模式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7058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705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