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后危機時代經濟學的“實證”——基于方法論演變的比較分析
本文關鍵詞:厘清后危機時代經濟學的“實證”——基于方法論演變的比較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不同方法論的辯護策略,探討了后危機時代主流的新古典經濟學最適宜的實證方法論。作者認為,無論是孔德的實證主義、邏輯實證主義,還是當前主流的邏輯經驗主義和證偽主義均無法有效地為主流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提供辯護。相比較,誕生于新古基經濟學初期的穆勒傳統(tǒng)的凱恩斯實證方法,不僅仍能為當前主流的經濟學原理提供辯護,而且也能克服當前主流經濟學方法論在不充分決定性和理論負荷等方面的不足,并能在區(qū)分抽象研究與具體研究的條件下與主流方法論相融合。因此,穆勒傳統(tǒng)的凱恩斯實證仍是當前新古典經濟學可行的辯護策略。
【作者單位】: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
【關鍵詞】: 實證經濟學 經濟學方法論 穆勒傳統(tǒng) 凱恩斯實證 實證主義
【基金】: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增長主義發(fā)展模式及其轉變研究”課題(項目批準號:11YJA790047)資助
【分類號】:F091.347
【正文快照】: 一、引言針對1929年大蕭條后的經濟學,哈耶克曾在倫敦經濟學院的就職演說(1933年)中談到:“經濟學到底怎么了?它為何在那么多非經濟學家中名譽掃地,讓聰明人經常認為經濟學不過是一種披著科學外衣的意識形態(tài)。正是這種感覺導致了許多關于經濟學家的笑話,別人拿它們來戲弄經濟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胡明;;歷史學派與德國特殊發(fā)展道路[J];德國研究;2008年03期
2 胡明;方敏;;“價值判斷之爭”及啟示[J];江蘇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3 胡明;方敏;;經濟學的實證與規(guī)范二分法崩潰了嗎?[J];江蘇社會科學;2011年05期
4 林毅夫;;《新結構經濟學》評論回應[J];經濟學(季刊);2013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萬紅先;試論西方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對中國經濟學的影響[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2 趙建;對深化勞動價值論認識之我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3 王旭;;法的規(guī)則有效性理論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7年03期
4 昝廷全;趙永剛;;信息粗交流在價格形成機制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傳媒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3期
5 梅其君;陳歡;;從西方經濟學理論發(fā)展來看庫恩的“范式”[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年06期
6 張?zhí)K;;責任與效益——美國高等教育新問責制的興起、發(fā)展與趨勢[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7 高政利;論家族企業(yè)經營管理模式的選擇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8 王國語;;論國際私法經濟分析的綜合范式[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9 沈廣明;;休謨的形而上學批判及對《國富論》方法論的影響[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2年04期
10 鄧春玲;;論經濟學的哲學基礎——兼談我國政治經濟學學科體系的建立和發(fā)展[J];長白學刊;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于革非;;從庫恩的范式和拉卡托斯的研究綱領看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硬核”[A];用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中國經濟發(fā)展——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十九次大會論文集[C];2005年
2 常婧;;轉型社會政治文化系統(tǒng)復雜性結構初探[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3 劉樹君;;經濟學數(shù)學化的哲學思考[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劉樹君;;經濟學中是否存在波普爾遺產?[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劉湘溶;王彬輝;;環(huán)境法學權利研究方法論[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寧本濤;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國教育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內容分析——以《教育與經濟》雜志為例[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寧本濤;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國教育經濟學研究方法論的探析[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葛家澍;杜興強;;會計信息、公司治理與會計準則:理論分析、博弈解釋與歷史證據[A];當代會計評論(第1卷第1期)[C];2008年
9 程恩富;;新“經濟人”論:海派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假設[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4)[C];2004年
10 胡樂明;;工具理性主義及其批判——兼論經濟理論的評價標準[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巖;職業(yè)體育聯(lián)盟的經濟分析[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朱妍;勞動力流動、產業(yè)轉移與城市發(fā)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陳小鼎;結構現(xiàn)實主義的理論評估及其發(fā)展[D];南開大學;2010年
4 趙華;巴斯卡批判實在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常海慶;媒體規(guī)模經濟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6 丁玉海;法經濟學理性主義的邏輯與歷史分析及其啟發(fā)[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7 汪毅霖;以自由作為發(fā)展的理論框架和經驗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8 張?zhí)燠?GPA框架下的我國地方政府采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劉博;脫貧經濟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楊曉;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杜哲濤;虛擬貨幣屬性的法理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小妹;“自然狀態(tài)”范式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崔巖;青島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外來務工青年生存狀況調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趙峰;馬克思財富觀的人學解讀[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鋮;從“價值中立”看中國社會學的“理論自覺”[D];蘭州大學;2011年
6 崔志軍;1949年以來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7 劉拓;法律方法研究的實踐面向[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8 杜嘵雪;從非主流經濟學看西方經濟學的發(fā)展[D];山東大學;2011年
9 邱元東;現(xiàn)代奧地利學派的企業(yè)理論及其評述[D];山東大學;2011年
10 時圣銀;丹尼爾·豪斯曼的經濟哲學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胡明;;歷史學派與德國特殊發(fā)展道路[J];德國研究;2008年03期
2 胡明;方敏;;“價值判斷之爭”及啟示[J];江蘇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3 魏建;德國歷史學派興衰述評[J];經濟科學;1999年02期
4 賈根良;黃陽華;;德國歷史學派再認識與中國經濟學的自主創(chuàng)新[J];南開學報;2006年04期
5 何蓉;德國歷史學派與19世紀經濟學方法論之爭的啟示[J];社會;2005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陳中;試論經濟學的現(xiàn)代化[J];江西社會科學;2001年05期
2 胡進;為經濟學的“自我伸張”辯[J];理論月刊;2003年07期
3 麥克·M·塞爾內亞,王星;安置的新經濟學:對賠償原則的社會學批判[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04年01期
4 斯特法諾·查瑪尼;徐應娜;李鷗;;危機的教訓和警示——政治經濟學方法[J];北方經濟;2010年11期
5 黃少安;;制度經濟學實質上都是關于產權的經濟學[J];經濟縱橫;2010年09期
6 孟麗娟,隋信祥;科技進步推動經濟學的變革[J];自然辯證法研究;1999年10期
7 郝云宏;經濟學科學性的時空相對性[J];財經研究;2002年07期
8 洪銀興;用主流經濟學方法研究產業(yè)集聚——評梁琦教授著《產業(yè)集聚論》[J];經濟研究;2004年10期
9 賴秀蘭;劉慧慧;;廉政文化建設:經濟學反腐敗研究的遞進[J];企業(yè)家天地;2006年02期
10 羅納德·哈里·科斯;董希望;王寧;;研究真實世界的經濟學——科斯教授訪談錄[J];浙江社會科學;201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劉樹君;;經濟學數(shù)學化的哲學思考[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皮建才;經濟學不可以濫用[N];中國經濟導報;2007年
2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皮建才;經濟學的邊界[N];光明日報;2007年
3 江波;關注人的幸福和發(fā)展是經濟學的本來目標[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韓康;一場關于經濟學方法的爭論[N];學習時報;2002年
5 國家國資委研究中心 趙曉;經濟學帝國:榮耀背后的隱憂[N];社會科學報;2004年
6 張衛(wèi)國 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語言經濟學研究所;語言經濟學三大命題:人力資本、公共產品和制度[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上海交大經院教授、博導 胡海鷗;我國經濟學技術運用的“早熟”之憂[N];上海金融報;2009年
8 廈門大學教授 胡培兆;符合國情的經濟學才有生命力[N];人民日報;2014年
9 陳柳欽 天津社會科學院城市經濟研究所;用規(guī)則來解釋規(guī)則 用語言來解釋語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10 李雨潭;北大出版社“經濟學對話系列”圖書[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劉福滿;產學研有效合作的制度經濟學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徐洪奎;識別市場機會的客戶系統(tǒng)經濟學方法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3 王明慧;我國社會轉型期慈善倫理的經濟學分析[D];山西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厘清后危機時代經濟學的“實證”——基于方法論演變的比較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92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269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