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對所有制與所有權的辨析
[Abstract]:Barry Barr,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French structuralist Marxist school, and Cohen,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British Analytical Marxism School, both discriminate and analyze the concepts of ownership and ownership in Marxist theory. Barry Barr believes that ownership and ownership are directly identical under capitalist conditions. Essentially, ownership is determined by ownership, but at the same time ownership i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ode of chang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and ownership. Cohen used analytical philosophy to analyze ownership and ownership, and put forward "legitimacy problem" and "interpretation direction problem". He argued that although Marx used legal terms such as ownership to describe economic relations, ownership was given economic meaning. The ownership in the economic sense is a kind of power,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ownership in the legal sense, but has obvious difference. The former belongs to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the latter belongs to the superstructure, and the latter is explained and explained by the former. The main object of the study is capitalist ownership, which aims at clarifying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society, while Cohen's study is more abstract and general, and its purpose is to clarify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pts. Both of them have a certain one-sidedness in their research.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分類號】:F014.1
【共引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震;從認識論到生存論的感性及其審美意義[D];復旦大學;2004年
2 盧壽榮;李漁戲曲小說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何建華;經(jīng)濟正義論[D];復旦大學;2004年
4 關立新;經(jīng)濟全球化:發(fā)展趨向及中國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5 王鑫;論鄧小平的發(fā)展觀及其在中國的實踐[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6 陳斌;私營經(jīng)濟發(fā)展論[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0年
7 申建中;民事再審程序改造及再審之訴建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8 蘭天山;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9 曾祥正;信息網(wǎng)絡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jīng)濟[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10 王強;市場導向下的中國農業(yè)發(fā)展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詠鈴;愛情文學審美視野中的南朝樂府民歌[D];湘潭大學;2002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籬,邁進大我本體[D];湘潭大學;2004年
3 謝鳳華;中國零售商自有品牌戰(zhàn)略研究[D];湘潭大學;2002年
4 侯宣杰;商人會館與邊疆社會經(jīng)濟的變遷[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5 楊玉翠;科學與人文之間[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6 楊小霞;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對哲學的若干挑戰(zhàn)和啟迪[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7 王惠君;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模式[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8 黃薇;“債轉股”的進退機制分析[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0年
9 劉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10 彭金柱;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與新制度經(jīng)濟學關于制度變遷理論的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曉東;《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關于所有制的論述[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02期
2 張興茂;馬克思所有制與產權理論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3 袁林;所有制的本質與起源[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4 周湖勇;;產權概念的再認識——所有制、所有權、產權辨析[J];重慶社會科學;2007年06期
5 劉俊奇;;所有制的主體性與歷史本質[J];生產力研究;2009年08期
6 龍紹雙;關于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J];經(jīng)濟評論;1998年06期
7 葛兆強;所有制、所有制結構與所有制實現(xiàn)形式[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1998年01期
8 穆森;社會主義本質與所有制關系[J];理論建設;1994年04期
9 ;不能把產權概念等同于所有制——經(jīng)濟學家劉詩白教授答《經(jīng)濟日報》記者問[J];社科信息文薈;1994年06期
10 李紅;;階級與勞動、私有制、異化勞動間邏輯關系之淺見[J];學理論;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殷慶威;;對生產力發(fā)展階段和歷史類型的文化闡釋[A];2004中國生產力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5年
2 劉進田;鄧武紅;;論馬克思哲學的法哲學特質[A];討論“三個代表”哲學思考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張奎良;;唯物史觀的當代課題(提綱)[A];全國"唯物史觀的理論創(chuàng)新"與"馬克思主義實踐理論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陳偉;;科恩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概念分析[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5 周林;;促進科學與哲學的結合[A];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文件[C];198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吳英;對馬克思“分工—階級”理論的再解讀[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2 世科;吳英:對唯物史觀基本解釋模式的重新解讀[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史小寧;所有制、產權與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鄧志平;馬克思與諾思制度理論的比較[D];湘潭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4072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240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