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會與財產(chǎn)權(quán)——兼論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公民財產(chǎn)權(quán)利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the emergence of pure economic property free from political and social factors, the feudal privilege was opposed in a bottom-up way, and the market economy of freedom, equality, ownership and contract was constructed. It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litical society and the emergence of civil society. The realiz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ivil society.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promotion of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the gradual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ocial members gradually get rid of the "unit" identity and begin to def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society and individual by the contract of market economy and the qualification of individual (that is, citizen). Confirming and protecting citizens' property rights is the basic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作者單位】: 西南財經(jīng)大學經(jīng)濟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與公民財產(chǎn)權(quán)利研究”(主持人:劉燦,編號:10A-JL00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014.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李實,魏眾,丁賽;中國居民財產(chǎn)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經(jīng)驗分析[J];經(jīng)濟研究;2005年06期
2 周國文;;“公民社會”概念溯源及研究述評[J];哲學動態(tài);2006年03期
3 李淑珍;論馬克思的市民社會與國家的思想及其歷史與現(xiàn)實意義[J];學術(shù)月刊;1996年09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伍俊斌;公民社會建構(gòu)的基礎(chǔ)理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林鳳生;;中西繪畫的不同風格對科學傳播的影響——“李約瑟難題”的一種另類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學技術(shù)史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育紅;人為管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寇鵬程;作為審美范式的古典、浪漫與現(xiàn)代的概念[D];復旦大學;2004年
3 關(guān)立新;經(jīng)濟全球化:發(fā)展趨向及中國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4 張正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shè)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5 李新曦;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與人的素質(zhì)塑造[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6 董耀鵬;社會主義國有經(jīng)濟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7 王鑫;論鄧小平的發(fā)展觀及其在中國的實踐[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8 金民卿;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簡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9 崔祿春;建國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10 侯典明;江澤民與黨的建設(shè)新的偉大工程[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詠鈴;愛情文學審美視野中的南朝樂府民歌[D];湘潭大學;2002年
2 謝九華;所有權(quán)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04年
3 梁宏輝;民事起訴權(quán)保障研究[D];湘潭大學;2004年
4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籬,邁進大我本體[D];湘潭大學;2004年
5 謝鳳華;中國零售商自有品牌戰(zhàn)略研究[D];湘潭大學;2002年
6 侯宣杰;商人會館與邊疆社會經(jīng)濟的變遷[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7 楊玉翠;科學與人文之間[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8 屈宏;近代中國城市女子服飾變遷述論[D];吉林大學;2004年
9 楊小霞;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對哲學的若干挑戰(zhàn)和啟迪[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10 姜超;我國城鄉(xiāng)居民儲蓄行為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兆良,朱梅福;簡析市民社會與市場經(jīng)濟的關(guān)系——兼論社會主義市民社會的特征[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2 袁祖社;“全球公民社會”的生成及文化意義——兼論“世界公民人格”與全球“公共價值”意識的內(nèi)蘊[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3 蘭久富;論契約交往方式的現(xiàn)代意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4 陳峰君;威權(quán)主義概念與成因[J];東南亞研究;2000年04期
5 俞吾金;關(guān)于人性問題的新探索——儒家人性理論與基督教人性理論的比較研究[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6 伍俊斌;;國家與社會關(guān)系視野中的中國市民社會建構(gòu)[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7 伍俊斌;閆東;曾林;;人性假設(shè)與政府建構(gòu)——中西政府建構(gòu)傳統(tǒng)的人性基礎(chǔ)之比較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9期
8 馮秀文;世界政治史研究中的威權(quán)主義及其歷史定位——以拉丁美洲為例[J];世界歷史;2005年02期
9 楊友孫,胡淑慧;全球化與全球市民社會的興起[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10 李實,魏眾,B.古斯塔夫森;中國城鎮(zhèn)居民的財產(chǎn)分配[J];經(jīng)濟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安寧;朱U,
本文編號:23254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232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