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金融寡頭何以能掠奪和統(tǒng)治社會——基于馬克思貨幣理論的視角

發(fā)布時間:2018-11-04 20:42
【摘要】:貨幣理論是金融理論的基礎,要理解金融資本權力的產(chǎn)生和金融寡頭社會統(tǒng)治的必然性,首先必須了解貨幣以及貨幣資本的內(nèi)在本質。馬克思主義的貨幣-信用-金融的系統(tǒng)性理論說明了:商品及其商品社會的內(nèi)在矛盾是貨幣權力產(chǎn)生的前提條件,資產(chǎn)階級的整個貨幣——信用制度又造成了貨幣權力轉化為以單純利用貨幣資本占有權來收息為標志的金融資本社會權力的現(xiàn)實基礎,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內(nèi)在矛盾的發(fā)展進一步提供了金融寡頭得以產(chǎn)生和其社會統(tǒng)治向現(xiàn)實性轉化的根本條件,而對資本主義國家貨幣發(fā)行權的壟斷則進一步加強了金融寡頭的統(tǒng)治和掠奪。
[Abstract]:Monetary theory is the foundation of financial theor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emergence of financial capital power and the rule of financial oligopoly society, we must first understand the intrinsic essence of money and monetary capital. The systematic theory of money, credit and finance of Marxism shows that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 of commodity and its commodity society is the precondition for the generation of monetary power. The whole money-credit system of the bourgeoisie has result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netary power into a realistic foundation of social power of financial capital, marked by the mere use of the right of possession of monetary capital to receive interest. The development of inherent contradictions in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further provided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financial oligarch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ir social rule to reality. The monopoly of the currency issue power in capitalist countries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 dominance and plunder of financial oligarchs.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
【分類號】:F038.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力永;馬克思與海德格爾批判形而上學的根本差異[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2 張鳴年;“文化”與“文明”內(nèi)涵索解與界定[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3 何根海;大禹治水與龍蛇神話[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4 劉鵬;當代工人階級先進性問題探討——論工人階級的新變化和馬克思工人階級先進性理論的生命力[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5 孫顯元;“以人為本”的社會結構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6 唐建生;關于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倫理思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7 潘德榮;回顧與反思:關于馬克思主義詮釋學的探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8 張躍進;論農(nóng)村土地使用權資本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9 陳愛萍;馬克思“市民社會”概念的演變[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10 喬東義;李澤厚實踐論美學的問題與反思[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關立新;經(jīng)濟全球化:發(fā)展趨向及中國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2 王鑫;論鄧小平的發(fā)展觀及其在中國的實踐[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3 陳斌;私營經(jīng)濟發(fā)展論[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0年

4 鄭林;中國國有企業(yè)法人治理結構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1年

5 申建中;民事再審程序改造及再審之訴建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6 蘭天山;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7 曾祥正;信息網(wǎng)絡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jīng)濟[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8 王強;市場導向下的中國農(nóng)業(yè)發(fā)展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9 鐘慶才;人力資本產(chǎn)權與實現(xiàn)機制分析[D];暨南大學;2002年

10 方可;探索北京舊城居住區(qū)有機更新的適宜途徑[D];清華大學;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玉翠;科學與人文之間[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2 楊小霞;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對哲學的若干挑戰(zhàn)和啟迪[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3 王惠君;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模式[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4 黃薇;“債轉股”的進退機制分析[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0年

5 劉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6 彭金柱;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與新制度經(jīng)濟學關于制度變遷理論的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01年

7 肖江;生態(tài)科學觀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構建[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8 冷小青;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我國的環(huán)境道德建設[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9 劉衛(wèi)軍;證券市場風險的法律控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1年

10 許學征;翻譯是文化交流的媒介[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保羅·約翰遜;從繁榮到蕭條的戲劇性轉變[N];中國財經(jīng)報;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蕓;列寧《帝國主義論》中金融資本思想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231107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231107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36f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