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視閾下虛擬經濟發(fā)展的安全性與風險性研究
[Abstract]:Virtual economy and real economy constitute two economic forms in market economy system.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virtual economy, which can not be effectively solved for the various problems that appear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virtual econom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irtual economy not on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economy, but also strengthens the risk of real economy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and urgent to sort out the development of virtual economy from the philosophical point of view. Through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virtual economy are analyzed, the philosophical theoretical basis of virtual economy is fou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rtual economy and entity economy, the safety of virtual economy and economic risk is clarified, and the direction of solving the problem is put forward.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changing 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virtual economy are examined with the historical philosophy.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
【基金】:200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現代化進程中風險控制的理論與方法研究(批準號:08BZX010),項目負責人:李建群
【分類號】:F01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駿民;虛擬經濟的理論框架及其命題[J];南開學報;200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浩斌;;風險社會中的主體性原則及其倫理重建[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2 歐三任;;農村信息化進程中的政治安全風險分析[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3 歐俊;李松柏;;農村醫(yī)療保障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0期
4 肖順武;;糧食安全預警機制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33期
5 包學雄;黎雄輝;;農業(yè)自然災害救助的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6期
6 王智杰;左停;;風險社會下市場經濟及農戶生計困境的思考[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8期
7 石春梅;朱平;;風險社會理論視域中的價值觀危機及其消解[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8 董韋;;“風險社會”理論與風險管理再造[J];安順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顧青;;和諧社會和社會風險的理性思考[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10 白立強;;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性及現實路徑[J];保定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革;閻耀軍;;國內外公共危機管理研究綜述[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宋寶安;張一;;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控制物價促進穩(wěn)定的基本戰(zhàn)略[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梁華;;后現代主義文化視角——風險社會與風險文化理論綜述[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周杰;楊望成;;行政問責與官員復出——中國政府應對突發(fā)事件的機制[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唐均;;構建和諧社會:社會政策的視角[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上卷)[C];2007年
6 劉松濤;李建會;;斷裂、不確定性與風險——試析科技風險及其倫理規(guī)避[A];“科技高速發(fā)展對倫理道德底線的沖擊及其化解”主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楊書婕;;基于2008年南方雪災的技術風險研究[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8 宋曉光;;R&D活動中的科技風險[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9 陳多聞;陳凡;;技術使用的STS反思[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陳多聞;陳凡;;技術使用進程中的風險探析[A];首屆、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獲獎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成;體育競爭情報及其對我國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的影響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尚海濤;陜西省地方財政風險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3 趙善華;虛擬經濟視角下我國房地產泡沫生成機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張國慶;后工業(yè)經濟與經濟虛擬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興賽;虛擬經濟、制度嬗變與政府規(guī)制[D];南開大學;2010年
6 羅國亮;災害應對與中國政府治理方式變革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汪洋;虛擬經濟視角下金融危機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胡慧華;符號化:當代消費社會批判的一個維度[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佳鑫;協(xié)商解決糾紛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韓丹;食品安全與市民社會[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電光;技術風險評估中的觀念沖突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高琳;遼中南城市群環(huán)境風險治理對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陳超;風險社會背景下政府責任追究機制的完善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徐冉;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政府應急管理能力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宣蓓;國際虛擬經濟立法規(guī)制問題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6 齊天嬌;創(chuàng)業(yè)者保障制度建設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王素芳;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信任的缺失與重建[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8 裴曉麗;論現代性的合理性[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9 陳志龍;風險社會治理下我國政府公共責任機制的重構[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陳奧菲;參與和發(fā)展: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柳欣;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理論分析──宏觀經濟研究的一種新方法[J];南開經濟研究;1999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臧武芳;淺析留學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推動作用[J];鄉(xiāng)鎮(zhèn)經濟;2000年03期
2 葉瑜;日本經濟發(fā)展的大區(qū)域觀[J];中國經貿導刊;2000年12期
3 石海松;抓成果轉化 促經濟發(fā)展[J];安徽農業(yè);2000年11期
4 盛洪昌;世紀之交的世界經濟趨勢及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環(huán)境[J];長春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5 張海慶;促進經濟發(fā)展的財政思考[J];財稅與會計;2000年05期
6 劉明珂;努力優(yōu)化經濟發(fā)展的環(huán)境[J];發(fā)展論壇;2000年05期
7 王友忠;實施十大工程推動經濟發(fā)展[J];發(fā)展論壇;2000年12期
8 楊啟先;加快民營經濟發(fā)展必須解決兩大問題[J];福建改革;2000年11期
9 李恒元;農村城鎮(zhèn)化,是拉動地縣經濟發(fā)展的突破口[J];發(fā)展;2000年03期
10 趙虎;大力實施科教興區(qū)戰(zhàn)略 全面推動紅古經濟發(fā)展[J];甘肅農業(yè);200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翟慶昌;李穎;李有為;楊雨;張寧;;天津市民營經濟發(fā)展報告[A];中國民營經濟發(fā)展報告 No.5(2007~2008)[C];2008年
2 司應武;查全勝;;安徽省民營經濟發(fā)展報告[A];中國民營經濟發(fā)展報告 No.6(2008~2009)[C];2009年
3 薛志連;史珞;黃官清;;湖北省民營經濟發(fā)展報告[A];中國民營經濟發(fā)展報告 No.6(2008~2009)[C];2009年
4 逄錦聚;劉書祥;;努力實現經濟發(fā)展模式的根本轉變[A];理論·改革·發(fā)展[C];1998年
5 楊蔚東;張衛(wèi)江;朱效榮;李慧;李民;王新春;柴彬;苑慶彬;李穎;高躍蘭;楊雨;張寧;于明浩;孫增泰;趙春河;暢彥周;劉思綺;;2010年京津冀地區(qū)民營經濟發(fā)展報告[A];中國民營經濟發(fā)展報告No.8(2010~2011)[C];2011年
6 王洪春;;人口優(yōu)生與經濟發(fā)展[A];’96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大會學術講演與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6年
7 董輔y=;;目前和未來我國經濟發(fā)展形勢的分析及看法[A];經濟全球化和中國技術經濟發(fā)展[C];2000年
8 張學天;;貫徹省十次黨代會精神 推動都蘭經濟發(fā)展[A];海西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產業(yè)化發(fā)展問題研討會?痆C];2002年
9 遲樹功;;促進山東民營經濟發(fā)展的新構想[A];“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3年
10 王明賢;;堅持科學的發(fā)展觀,不斷提高黨領導經濟發(fā)展的能力[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黃鳳;民營經濟正成為推動我市經濟發(fā)展主力[N];雅安日報;2007年
2 記者 相恒波;圍繞經濟發(fā)展 探索黨建新路[N];延邊日報;2007年
3 鄭永忠;把工作觸角伸向經濟發(fā)展前沿[N];運城日報;2007年
4 本報評論員;全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益、無干擾的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N];商丘日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董瑤;省工商聯力促改善非公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N];貴州政協(xié)報;2009年
6 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李文斌;深入推進優(yōu)化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工作[N];安陽日報;2009年
7 記者 侯若志;蘭州經濟發(fā)展要實現率先跨越[N];甘肅日報;2011年
8 記者 萬晶晶;市經濟發(fā)展與和諧社會建設研修班結業(yè)[N];淮安日報;2011年
9 何繼偉;恩路創(chuàng)新帶來經濟發(fā)展新天地[N];黃河報;2012年
10 本報記者 孟振興;筑牢經濟發(fā)展的基石[N];南寧日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建雄;孫中山經濟發(fā)展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趙岳陽;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制度優(yōu)勢[D];吉林大學;2012年
3 劇宇宏;中國綠色經濟發(fā)展的機制與制度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4 吳練達;制度、行為與經濟發(fā)展[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5 孫希有;經濟發(fā)展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學;2004年
6 周為民;中國經濟發(fā)展史論[D];中共中央黨校;1992年
7 任保平;低成本經濟發(fā)展的制度闡釋[D];西北大學;2002年
8 蔡典維;論知識經濟時代政治發(fā)展走向與政府新作用[D];山東大學;2003年
9 馬力宏;制度供給與經濟發(fā)展[D];復旦大學;2006年
10 唐龍;價值觀與經濟發(fā)展[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海燕;我國民營經濟發(fā)展的非正式制度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冬敏;加快我國民營經濟發(fā)展的思考[D];安徽大學;2005年
3 胡榕;長株潭試驗區(qū)內生經濟發(fā)展動力機制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4 張婧姝;沙特經濟發(fā)展對維持社會穩(wěn)定的作用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3年
5 李男;非正式制度與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6 趙朋;政府在韓國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D];青島大學;2005年
7 趙麗;科技對經濟發(fā)展由支撐進入引領的作用機理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8 高杰;經濟發(fā)展的歷史經驗新論[D];四川大學;2007年
9 劉曉春;縣域高職教育服務當地經濟發(fā)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2年
10 劉夢寧;民營經濟發(fā)展瓶頸及政府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2622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2262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