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中國政治經濟學的創(chuàng)新問題——兼論“研究政治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研究”的關系
[Abstract]:In the past, our country confused the study of political economy with the study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had some wrong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theoretical system and research object of Marx's economics.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methods of Marxist economics are materialist dialectic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bstract law is not the special research method of political economy, but the general method and requirement of all science. The rise from abstract to concrete is not the research method of Marx's economics, but only its narrative method. The third or fourth volumes of "Capital" are not the whole system and content of Marx's economics, but are only part of Marx's complete plan. Many questions have not yet been studied by Marx. We should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a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or the mode of production, but also as a "research paradigm".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political economy should not be confined to the criticism of capitalism, but should expand the scope of political economics research and use the methods and theories of Marxist economics.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the original unexplained problems of Marxist economics.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基金】:中國人民大學“985”工程“中國經濟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基地”的支持
【分類號】:F0-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程恩富,伍裝;西方經濟學范式的缺陷與海派經濟學的構建[J];教學與研究;2002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任伍;21世紀中國的經濟學和經濟學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2 盧新波;中國經濟學的基本假定:初步的綜合[J];財經論叢;1998年03期
3 盧新波;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再認識:從方法論角度的說明[J];財經論叢;1999年06期
4 周衛(wèi);經濟體制轉軌時期城市規(guī)劃職能的經濟學定位[J];城市規(guī)劃匯刊;2001年02期
5 李建平;掌握《資本論》方法,正確理解勞動價值論[J];當代經濟研究;2002年01期
6 孫壽濤;20世紀三派長波理論比較研究[J];當代經濟研究;2003年10期
7 劉鳳義;;新自由主義企業(yè)理論方法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新制度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比較[J];當代經濟研究;2006年03期
8 陳甬軍,徐強;新世紀中國經濟學的發(fā)展路徑——王亞南60年前主張的啟示[J];東南學術;2002年01期
9 王先慶;深層整合:21世紀中國經濟學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J];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2000年04期
10 李欣廣;芻議當代中國理論經濟學的重建[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楊春祿;;聯(lián)結生產力的兩種主要表現(xiàn)形態(tài):企業(yè)與市場[A];2007年山東大學“海右”博士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張銜;莊志暉;;當代西方主流經濟學批評:一個理論述評[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傅明華;當代中國企業(yè)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2年
2 黃和新;馬克思所有權思想述要[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3 祝志勇;制度創(chuàng)新主體擴散論[D];四川大學;2003年
4 匡安榮;“道法自然”與經濟自由——一項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5 孫蓉;中國商業(yè)保險資源配置論——機制設計與政策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04年
6 冀純堂;發(fā)展中地(市)區(qū)工業(yè)化道路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7 劉東升;論服務產品市場價值和國際價值的決定[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年
8 何建華;經濟正義論[D];復旦大學;2004年
9 李建華;知識生產的經濟分析[D];復旦大學;2004年
10 郭冠清;企業(yè)制度演進大綱[D];中國人民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虎林;關于馬克思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含義的再認識[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趙奇平;中國科技進步與經濟發(fā)展互動關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3 鄭文標;經濟與倫理的張力[D];華僑大學;2002年
4 胡驕平;文化稟賦的國際貿易效應分析[D];湖南大學;2002年
5 鄧軍;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探析[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姚峰;技術創(chuàng)新與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7 李垣;科學哲學對經濟學方法論影響的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8 杜長征;馬克思恩格斯第三配置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9 范瑾;探析環(huán)境問題的深層次原因[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10 朱高鵬;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木西;;中國特色經濟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歷史軌跡——以《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北方本)為例[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2 鐘春洋;;勞動價值論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方法論[J];江漢論壇;2008年01期
3 王碧波;;《高級政治經濟學》(第二版)評介[J];教學與研究;2006年06期
4 高煦照;;論價值的含義與源泉[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6年13期
5 張華榮;;政治經濟學理論范式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6 ;《中國社會科學》編輯部召開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三本教材座談會[J];經濟科學;1980年04期
7 熊映梧;;政治經濟學與生產力(提綱)[J];江蘇社會科學;1981年08期
8 傅祖蔭;政治經濟學的階級性和科學性[J];武漢工業(yè)學院學報;1982年01期
9 周萬鈞;從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中質與量的關系看生產力在政治經濟學中的地位[J];財貿研究;1984年03期
10 吳翹閭;;政治經濟學幾個流行觀點質疑——與蔣學模教授再商榷[J];當代財經;1990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李毅;;啟發(fā)式趣味性教學法在《政治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A];農業(yè)職業(y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云南省農業(yè)教育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曹璞;;基于《資本論》視角的銀行分配職能及其啟示[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延安經濟社會發(fā)展新思路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史世偉;;自發(fā)演進和局部建構——憲政經濟政治學對中國改革的意義[A];“科斯與中國”暨慶祝羅納德·科斯教授百歲華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鄭宗漢;;第六講 《資本論》:一座宏偉的科學理論大廈[A];認真讀點馬列原著20講[C];2006年
5 繆國亮;;把《資本論》原理融入經濟學原理教材的探索[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暨商洛率先突破發(fā)展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宋磊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中國實踐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記者呂莎 通訊員張麗;政治經濟學要為所有經濟學科提供理論基礎[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西北大學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 盧山冰邋黃孟芳 禹劍峰;韓國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變化與發(fā)展[N];光明日報;2008年
4 曉欽;首屆“21世紀世界政治經濟學杰出成果獎”揭曉[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5 廈門大學教授;以“三個代表”要求革新政治經濟學[N];北京日報;2002年
6 記者 潘啟雯 王宙 通訊員于靈;推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和時代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敬璉;我認同“我們仍然處在政治經濟學時代”這個重要提醒[N];北京日報;2009年
8 胡培兆;政治經濟學需要新飛躍[N];人民日報;2009年
9 胡培兆;再談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幾點意見[N];光明日報;2004年
10 逄錦聚;論政治經濟學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辛寶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二元經濟理論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2 楊慧玲;勞動協(xié)作及報酬遞增[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梅華;新政治經濟學與新演化政治經濟學的比較與綜合[D];蘭州大學;2010年
2 李丹;空間的政治經濟學[D];復旦大學;2011年
3 張貞;我國高校經濟學課程中市場機制理論的教學改革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4 楊潔;論李嘉圖政治經濟學理論中的拜物主義[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5 江濤;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再思考[D];西北大學;2009年
6 李慧明;論蒲魯東的政治經濟學[D];吉林大學;2011年
7 王玉;斷裂與融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比較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8 葉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人文關懷精神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0年
9 張偉娟;鮑德里亞符號消費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汪世君;農業(yè)院校經濟學專業(yè)特色建設研究[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2374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2237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