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一般均衡理論及其現(xiàn)實意義
[Abstract]: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is not the patent of western economics. Before Valas Marx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equilibrium and Pareto optimality and the existence and stability of general equilibrium and put forward a more systematic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Marx's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guide the practice of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經濟學院;
【分類號】:F091.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楊繼國;馬克思經濟學“辯證均衡”理論體系初探[J];當代經濟研究;2005年07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楊繼國;馬克思的增長理論與現(xiàn)代增長理論比較研究[J];南開經濟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朝科;;論馬克思的自然力思想[J];海派經濟學;2010年01期
2 張茜秋;王務均;;從《資本論》看馬克思資本主義理論[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孫世強;;馬克思消費倫理體系及時代意義——立足于生活消費視角與研究文本[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年06期
4 金文濤;;簡論馬克思、恩格斯經濟全球化思想[J];華章;2011年21期
5 何玉長;;對馬克思經濟危機根源理論既要堅持又要發(fā)展[J];海派經濟學;2009年05期
6 王立端;;準確理解馬克思的亞細亞生產方式——以馬克思形成亞細亞生產方式理論的研究方法為視角[J];三明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江勝珍;李建華;;經濟公平與道德公平:馬克思公平思想的兩個維度[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黃樂;;馬克思與熊彼特經濟周期理論的比較分析[J];財政監(jiān)督;2011年17期
9 周德海;;從馬克思的價值理論看剝削概念[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李中元;;“高危時代”根源探析——資本邏輯的統(tǒng)治[J];經濟問題;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洪遠朋;;當代如何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10)[C];2010年
2 趙準;;對馬克思價值理論的一種新闡釋——理想和現(xiàn)實的結合[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4年
3 胡世禎;;在《資本論》寫作過程中的馬克思——紀念馬克思誕辰190周年[A];全國高等財經院!顿Y本論》研究會2008年第25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周德海;;馬克思的“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與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黃文忠;;關于馬克思“8倍于本人勞動”的論述——怎樣界定多元所有制經濟結構中的起始點資本家[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7年
6 王巖;;馬克思《資本論》中科學發(fā)展觀探討[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4年
7 邵騰;;資本的歷史極限與社會主義——回歸馬克思的理論基礎上的整合研究(提要)[A];上海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論壇2007論文集[C];2007年
8 蔡秀玲;;馬克思的“中間階層”思想與改革開放后中國“中間階層”研究[A];全國馬克思列寧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暨第十一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9 鄒東濤;;馬克思的競爭理論之我見[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1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10 夏瑩;;《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關于消費異化的運演邏輯——與鮑德里亞的一種對話[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節(jié)選)學習導讀[N];經濟日報;2011年
2 本報高級編輯 黃晴;永遠的馬克思[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3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衛(wèi)興華 張建君;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幾個概念辨析[N];光明日報;2009年
4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特約研究員 盧周來;馬克思的“幽靈”[N];中國經營報;2008年
5 王星 南開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重回馬克思:勞動政治與技能形成的體制分析(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宮?;重溫馬克思的“流動人口”說[N];經濟參考報;2009年
7 北京師范大學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 孫亮;金融危機“捧熱”《資本論》“火”了馬克思[N];社會科學報;2009年
8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 步德迎;薩繆爾森與馬克思的經濟學[N];中國經濟時報;2010年
9 解保軍;馬克思循環(huán)經濟思想探微[N];光明日報;2006年
10 中央編譯局研究員、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現(xiàn)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李惠斌;對馬克思關于“私有制”、“公有制”問題的再解讀[N];北京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飛;馬克思對資本的批判及其現(xiàn)實意義[D];蘇州大學;2010年
2 俞志;馬克思虛擬資本理論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3 魏崇輝;新制度經濟學意識形態(tài)理論批判與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4 徐祥軍;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理論與社會主義所有制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5 趙輝;資本積累、技術進步與勞動力市場動態(tài)[D];南開大學;2009年
6 岳宏志;馬克思價值理論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7 徐峗;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存在論基礎[D];復旦大學;2003年
8 趙建;馬克思資本積累理論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9 朱富強;博弈、協(xié)調和社會發(fā)展[D];上海財經大學;2001年
10 李曉冬;所有權內生性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格日勒圖;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4年
2 鄧軍;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探析[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杜長征;馬克思恩格斯第三配置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4 柴秀波;馬克思的“勞動”與“實踐”概念辨析[D];黑龍江大學;2002年
5 高惠芳;馬克思、恩格斯城鄉(xiāng)關系理論與中國城鄉(xiāng)關系問題[D];蘭州大學;2008年
6 于雅;經濟人和經濟發(fā)展—批判與反思[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7 謝冬華;論馬克思的經濟價值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郭偉;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及其啟示[D];贛南師范學院;2012年
9 唐麗芳;馬克思財富觀的哲學解讀[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10 孟佳;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視閾下的中國網絡新聞問題探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1861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2186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