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環(huán)境容量資源有償使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7-26 06:24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環(huán)境容量資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然而環(huán)境容量資源的無償使用使其處于一種低效率的配置狀態(tài)。在這樣一種現(xiàn)實背景下,本文運用環(huán)境經(jīng)濟學和產(chǎn)權經(jīng)濟學的相關理論,結合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討了環(huán)境容量資源及其有償使用等問題。 本文的主要結論和創(chuàng)新如下: 第一,構建了環(huán)境容量資源的概念體系,對環(huán)境容量資源的特征作了補充分析。在概念體系方面,界定了環(huán)境容量資源的總量和可供利用的環(huán)境容量資源這兩個概念,并把可供利用的環(huán)境容量資源進一步分為生產(chǎn)性排放所需的環(huán)境容量資源和生活性排放所需的環(huán)境容量資源兩部分。在特征方面,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出:就自然特性而言,環(huán)境容量資源是一種可更新資源;就經(jīng)濟特性而言,環(huán)境容量資源是一種共有資源,對它的消費具有競爭性和非排他性。 第二,分析了無償使用的缺陷和有償使用的利弊,指出從無償?shù)接袃斒黔h(huán)境容量資源使用的必然趨勢。企業(yè)是有償使用的受損者,在區(qū)域性的有償使用中企業(yè)很難向消費者轉嫁有償使用費,因此相比于全國性的有償使用,企業(yè)更加反對區(qū)域性的有償使用;普通居民由于存在搭便車的心理,也缺少推動有償使用的熱情。因此,環(huán)境容量資源的有償使用有賴于民間環(huán)保團體和政府的推動。 第三,分析了嘉興市秀洲區(qū)的排污權交易困境,指出零交易的根源在于政府定價低于二級市場的出清價格,政府定價使排污權交易制度失效并使其呈現(xiàn)出排污收費制度的特征,所定價格就相當于排污費的稅率。給出了政策建議:在現(xiàn)有企業(yè)都已獲得初始排污權的情況下,,政府應該放棄固定價格出售的方法,減少對排污權市場的干預。 本文的研究有望為我國逐步推進環(huán)境容量資源的有償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和政策建議。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scarcity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resourc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However, the free use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resources makes them in a state of low efficiency. Under such a realistic background, this paper uses the theories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roperty economics,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 of case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resources and their paid use. The main conclusions and innovat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firstly, the concept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resources is construct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resources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conceptual system, the concepts of the total amount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resources and the availabl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resources are defined. The availabl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resources are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resources required for productive emissions and th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resources for living emissions. In terms of characteristics, it is further pointed out that in terms of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environmental capacity resources are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in terms of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environmental capacity resources are common resources. Its consumption is competitive and non-exclusive. Secondly, the defects of free use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aid use are analyzed,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from free to paid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use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resources. Enterprises are victims of paid use, in the regional paid use of enterprises is difficult to transfer to consumers paid user fees, so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paid use, enterprises are more opposed to regional paid use; Ordinary residents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free-rider psychology, but also lack of enthusiasm to promote paid use. Therefore, the paid use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resources depends on the promotion of private environmental groups and the government. Third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light of emission trading in Xiuzhou District of Jiaxing Cit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root of zero trading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government pricing is lower than the clearing price of the secondary market, and the government pricing makes the emission trading system ineffective and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ission charging system. The price set is equivalent to the tax rate on sewage charges. The policy suggestion is given: when the existing enterprises have already obtained the initial emission rights, the government should abandon the method of fixed price sale and reduce the interference in the emission rights market.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olicy advice for gradually promoting the paid use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resources in China.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F06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希仁;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特征的再認識[J];開發(fā)研究;2001年02期

2 莊越,曾娟;城市技術創(chuàng)新原理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2年02期

3 余海崗,魏浩然;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中央銀行的特征[J];邢臺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4 陳卉麗,蔣思維,席周寬;大足石刻的氣象環(huán)境特征[J];華夏考古;2004年01期

5 王小美;發(fā)展混合所有制經(jīng)濟的思考[J];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6 安路明;我國海洋石油企業(yè)的管理特征[J];國際石油經(jīng)濟;1998年01期

7 魏振鐸;玉樹州土地資源的基本特征與利用意見[J];青海環(huán)境;1999年01期

8 許淑賢,李雯;知識社會初探[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06期

9 李新華;略論企業(yè)資本經(jīng)營[J];學術論壇;2000年03期

10 余昀,張茂林;山西旅游資源開發(fā)芻議[J];忻州師院學報;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政科;;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的基本特征與著力點[A];推動新型工業(yè)化 促進湖南經(jīng)濟發(fā)展——2007年湖南科技論壇(下)[C];2007年

2 孫紅霞;;18-19世紀浪漫主義反科學思潮[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3 蘭云龍;王海龍;劉睿;;黃河上游水資源量計算評價[A];水文泥沙研究新進展——中國水力發(fā)電工程學會水文泥沙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0年

4 張建南;;水鄉(xiāng)紹興的水生態(tài)環(huán)境特征和保護對策初探[A];首屆長三角科技論壇——水利生態(tài)修復理論與實踐論文集[C];2004年

5 張繁榮;;中華傳統(tǒng)服飾色彩文化探索[A];色彩科學應用與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周賀玲;田曉飛;;華北中部沙塵暴的特征分析[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大氣成分與氣候、環(huán)境變化”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7 嚴立冬;崔元鋒;孟慧君;;論生態(tài)產(chǎn)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的基本特征[A];2006年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6學術年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技術創(chuàng)新與科技應用專輯[C];2006年

8 滕怡群;;現(xiàn)代學報系統(tǒng)的構成與特性[A];學報編輯論叢(第二集)[C];1991年

9 胡玉玲;顧晶;康建鵬;何玉娟;;2005-2008年江蘇省大風事實分析[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災害天氣事件的預警、預報及防災減災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10 岳東陽;;城鄉(xiāng)交通一體化初探[A];全國城市公路學會第十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胡春冬 周文和;環(huán)境容量資源的有限性與排污權初始分配的有償性[N];中國環(huán)境報;2003年

2 河北省秦皇島市環(huán)境保護局 劉建軍;建立合理的經(jīng)濟結構[N];中國環(huán)境報;2006年

3 蘇楊;糟得很還是好得很[N];學習時報;2005年

4 曹家新;環(huán)保新政離不開法律經(jīng)濟手段[N];中國環(huán)境報;2007年

5 習得;污染治理與排污權交易[N];人民日報;2006年

6 杜娟;石化產(chǎn)業(yè)高污染高消耗是認識誤區(qū)[N];廣州日報;2008年

7 李磊;花最少的錢實現(xiàn)減排[N];人民日報;2007年

8 紹環(huán);紹興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N];中國環(huán)境報;2008年

9 李虎軍;繼WTO之后 最重要的一場國際談判[N];南方周末;2007年

10 朱志剛;深化資源和環(huán)境有償使用制度改革[N];人民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解曉東;日本天皇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彭里;重慶市畜禽糞便的土壤適宜負荷量及排放時空分布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3 趙一夫;中國農(nóng)產(chǎn)品貿易格局的實證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4 胡志;集貿市場攤販性病/艾滋病KAB特征與干預試驗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5年

5 詹川;反垃圾郵件技術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6 陳世寧;中西繪畫形神觀比較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5年

7 李錦;唐代幽默文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邱楓;基于GIS的寧波城市肌理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9 閔捷;農(nóng)地城市流轉特征與時空規(guī)律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10 侯阿冰;少數(shù)民族價值觀的結構、特征及變遷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顧航平;環(huán)境容量資源有償使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2 康長春;鄧小平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3 李明;浦江“義門鄭氏”家庭教育論稿[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苗守艷;《列子》心理動詞語義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李冬梅;論俄語報刊政論語體中的數(shù)量隱喻[D];吉林大學;2005年

6 謝智香;試論元雜劇的語體特征[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方波;山地歷史城鎮(zhèn)街巷空間特征及其保護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8 張勁松;論書院的大學特征與大學精神[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何江淮;我國上市公司MBO主要特征及財務績效實證分析[D];浙江大學;2006年

10 黃東海;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若干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14514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214514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1dc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