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額剩余價值——價值轉形研究中缺失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Abstract]:Marx's mathematical model of value transformation is based on two implicit assumptions: one is that the capital composition of each sector is fixed, the other is that there is no capital flow between departments. These two assumptions limit the model to a cross-section of history. The essence of value transformation is to explai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law of value from simple commodity economy to capitalist economy. Therefore, only by canceling these two hypotheses and putting the problem of value transformation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productivity progress and cross-sectoral capital flow, can the problem of value transformation be solved. In this historical process of productivity progress, excess surplus value is the core concept.
【作者單位】: 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
【分類號】:F014.3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勁松;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審視和發(fā)展勞動價值理論[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1期
2 劉偉,黃桂田,李紹榮;關于我國轉軌期所有制變化的歷史“合理性”考察[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3 晏智杰;自然資源價值芻議[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4 王明友;高度科學抽象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鮮明特色[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5 晏智杰;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重塑多元價值理論——論深化改革與促進發(fā)展的經濟學價值論基礎[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6 馮增強;關于股票期權激勵經濟實質問題的探討[J];商業(yè)研究;2003年12期
7 白雪秋;我國現(xiàn)行分配原則與社會公平問題[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3年04期
8 王璐;西方學者關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百年論爭研究綜述[J];財經科學;2004年04期
9 徐幼民;狹義勞動價值論的論證問題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1年05期
10 徐幼民;廣義勞動價值論的證明與李嘉圖難題的解決[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劉艷龍;;按照馬克思的邏輯理解馬克思——評丁堡駿博士的《轉形問題研究》兼與岳宏志先生商榷[A];《資本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C];2003年
2 朱奎;;轉形問題:一個動態(tài)分析框架[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4年
3 丁堡駿;黎貴才;;轉形問題真的“最終解決”了嗎?——評張忠任先生關于轉形問題的解法[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4年
4 戴達遠;;價值理論與按生產要素分配[A];全國高等財經院!顿Y本論》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周宇;;從尊重馬克思原創(chuàng)思想的角度談深化對勞動價值論的認識[A];全國高等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羅雄飛;;如何理解馬克思轉形理論的內在邏輯?——評鮑特凱維茨的轉形模型[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3次學術研討會代表論文集[C];2006年
7 岳宏志;寇雅玲;楊燕;;轉形理論是重建馬克思一般均衡理論的基礎[A];第一屆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應征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君栩;資本與生產力關系的哲學審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2 劉衛(wèi)東;產權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2年
3 董振華;創(chuàng)新勞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4 趙春艷;價值源泉與價值量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5 劉海生;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理論與實踐[D];復旦大學;2003年
6 范領進;知識價值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7 孔玉生;科技人力資源參與企業(yè)收益分配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8 方巍;環(huán)境價值論[D];復旦大學;2004年
9 高嶺;審美文化語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術學院;2005年
10 劉冠軍;現(xiàn)代科技勞動價值論研究[D];山西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虎林;關于馬克思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含義的再認識[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滕建華;對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的當代思考[D];黑龍江大學;2002年
3 趙錦輝;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研究[D];湘潭大學;2002年
4 曾照寶;基于策略理性模型的集裝箱港口網絡規(guī)模結構均衡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2年
5 寧亞春;知識經濟下按貢獻分配的理論及其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02年
6 王敏杰;以經濟哲學為導向的油氣工業(yè)技術經濟評價——以新場氣田開發(fā)調整方案為例[D];成都理工大學;2002年
7 崔占峰;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幾點思考[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張雪飛;我國經營性體育健身俱樂部價格現(xiàn)狀與定價策略的初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9 舒展;三維會計基本理論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3年
10 王劍;航空科研單位知識型員工薪酬問題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勇勤;;馬克思的生產價格究竟指什么?——兼論價值轉形有關概念的含義[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馮金華;;生產價格會偏離價值嗎?——三論價值轉形是偽問題、兼評幾種偏離系數(shù)轉形模型[J];經濟評論;2010年03期
3 王萬影;;價值轉形問題研究的百年論爭[J];經濟研究導刊;2010年12期
4 劉益;;價值轉形理論的實質及其現(xiàn)實啟迪[J];江漢論壇;2010年06期
5 高廣宇;;超額剩余價值:價值轉形研究中缺失的關鍵環(huán)節(jié)[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6 王平;;當代市場經濟的若干現(xiàn)象并不否定勞動價值論[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0年32期
7 沈民鳴;;論價值轉形中利潤率與剩余價值率的關系[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01期
8 沈民鳴;;百年價值轉形研究[J];經濟學家;2009年06期
9 馮金華;;不必要的生產價格——再論價值轉形是一個偽問題[J];經濟評論;2009年04期
10 吳義剛;方勁松;;“轉形問題”:一個百年難題的解讀[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馮金華;;價值轉形:一個偽問題[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8)[C];2009年
2 崔朝棟;;超額剩余價值的來源問題與馬克思勞動價值論[A];全國高等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2009年度(第26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羅雄飛;;如何理解馬克思轉形理論的內在邏輯?——評鮑特凱維茨的轉形模型[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3次學術研討會代表論文集[C];2006年
4 馬艷;;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假定條件的現(xiàn)代修正及理論創(chuàng)新——基于勞動條件假定的分析[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3次學術研討會代表論文集[C];2006年
5 白暴力;;馬克思生產價格方程組的數(shù)學特性[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任力;;馬克思的技術創(chuàng)新理論研究[A];當代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丁堡駿;黎貴才;;轉形問題真的“最終解決”了嗎?——評張忠任先生關于轉形問題的解法[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4年
8 楊明;;關于VE中的“價值”問題[A];中國價值工程輝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本報實習記者 唐慶紅;洋快餐“低薪門”暴露法律缺失[N];通信信息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孫修南;世界經濟學難題的新證明[N];云南經濟日報;2007年
3 作者系資深證券研究人士,,專欄作者 李國旺;美元全球定價與中國A股未來[N];上海證券報;2007年
4 潘叔明;勞動價值論歷史地位(十五)[N];福建日報;2002年
5 蔣偉翔 曹雷;原創(chuàng)性科技是現(xiàn)代社會的核心競爭力[N];發(fā)展導報;2002年
6 趙錦輝;勞動價值論新特點[N];發(fā)展導報;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郭艷倩;馬克思價值轉形問題研究述評[D];西北大學;2009年
2 伍紅建;知識經濟條件下商品價值創(chuàng)造的特殊性[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3 李超;高新技術產業(yè)的企業(yè)集群和中國發(fā)展高新技術園區(qū)的對策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4 趙錦輝;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研究[D];湘潭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1422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2142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