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風險視角端正技術創(chuàng)新的價值取向
本文選題:技術風險 + 技術創(chuàng)新; 參考:《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摘要】:技術風險是現代風險社會的主要風險之一。技術本身的不確定性和人們對技術價值評價的局限性是技術風險產生的根源。只有從人的生存和發(fā)展尺度對技術創(chuàng)新做出科學合理的價值評價并采取切實措施,才能減少或規(guī)避技術風險,促使技術創(chuàng)新可持續(xù)發(fā)展。
[Abstract]:Technical risk is one of the main risks in modern risk society. The uncertainty of technology itself and the limitation of people's evaluation of technology value are the root of technological risk. Only by making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the valu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rom the scale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taking practical measures can we reduce or avoid the technological risk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的生態(tài)文明思想研究”(11AKS001)成果之一
【分類號】:F062.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勇兵;;科學發(fā)展觀——科學的執(zhí)政哲學[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2 張富文;;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產黨宣言》為中心的考察[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3 王浩斌;;試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實踐正義觀及其理論構建[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4 王海斌;;論馬克思實踐觀的主體向度[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5 邵艷軍;;試論生態(tài)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生態(tài)思想的內在聯系[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01期
6 鄧經武;付雪蓮;;文化理念是城市建設的要務——以成都市為例[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6期
7 袁家群;論人的最高本質及其同勞動、社會的關系——關于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質學說”的新探索[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8 湯文曙;陳明秀;;社會歷史中的自然觀——兼談盧卡奇的“自然是一個社會范疇”[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9 湯文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哲學及其基本范疇[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10 周琦;;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剖析及其當代意義[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玉鎖;;《管子》的成人命題:既仁且智,是謂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2 龔武;龔圣理;;中國古代社會及其私有制的終結——謹以此文獻給中國共產黨九十周年華誕[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3 謝名家;;文化經濟理論在宏觀社會學視野中的展現[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4 段從學;;《同情》:一種被忽略的現代性體驗[A];“辛亥百年與四川小說創(chuàng)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當代文壇》2011年增刊)[C];2011年
5 劉虹利;孟繁華;;感悟與發(fā)現——李一清的“鄉(xiāng)村中國”[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6 陸心宇;;我在這里——近代經濟學和哲學文本空間中的自我[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7 陶達;;馬克思全面自由發(fā)展理論視閾下“幸福指數”體系的構建[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饒洪生;;遵義會議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先河[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貴州發(fā)展——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理論研究[C];2011年
9 王熙恩;;科學批評主體觀的缺失與重建[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劉詩貴;肖鳳儀;;社會公眾推進消費文明的實踐探討[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康德強;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的文化哲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吳奇志;經濟全球化下金融危機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高偉;海洋空間資源性資產產權效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6 任雪萍;企業(yè)管理價值生態(tài)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張廣才;大河家鎮(zhèn)周家村家庭經濟調查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8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劉宇輝;高等教育視角下的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增長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10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任海濱;葛蘭西市民社會理論及其當代啟示[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占民;論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周珊珊;馬克思實踐本體論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胡警月;馬克思與阿爾都塞意識形態(tài)比較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顧博;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理論探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謝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探源及其突破性貢獻[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巖;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于海霞;主體間性視域下高校德育主體間矛盾的消解[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超;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迎昕;試論技術創(chuàng)新中的制度激勵[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2 柳卸林;;市場和技術創(chuàng)新的自組織過程[J];經濟研究;1993年02期
3 楊北浩;科技開發(fā)的風險性[J];冶金叢刊;1995年02期
4 宋宗宏;葉初升;;技術創(chuàng)新與經濟發(fā)展關系研究新進展[J];經濟學動態(tài);2009年04期
5 唐鴻志,楊林;有效競爭與技術創(chuàng)新的因果鏈效應[J];中國科技論壇;2003年01期
6 張偉,曹洪軍,王憲玉;經濟增長中的技術創(chuàng)新與制度創(chuàng)新關系探討[J];科技與經濟;2003年05期
7 藍海林,萬慶良;知識經濟、技術創(chuàng)新與落后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8 葉靜怡;陳鳳仙;;開放條件下知識產權保護和社會福利效應[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1年03期
9 杜偉;關于技術創(chuàng)新內涵的研究述評[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年02期
10 袁雄;論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之制度創(chuàng)新[J];當代財經;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巴特;;“技術創(chuàng)新”是“知識經濟”的重點和主流[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2 林學明;席斌;米紅;;區(qū)域創(chuàng)新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結構研究[A];科學發(fā)展觀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邱蓉;;知識經濟、技術創(chuàng)新和知識產權[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4 嚴立冬;崔元鋒;孟慧君;;論生態(tài)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的基本特征[A];2006年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6學術年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技術創(chuàng)新與科技應用專輯[C];2006年
5 徐琳;;技術創(chuàng)新理論演化研究(摘要)[A];2006年上海市科學技術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陶樹人;;技術經濟學科的形成與發(fā)展[A];世紀之交的煤炭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7 和炳全;劉建旭;;制度創(chuàng)新、技術創(chuàng)新和經濟增長三者關系:基于經濟周期的遞進演變的角度[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周艷榕;江旭;;技術創(chuàng)新理論研究綜述[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新進展——第7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9 祝樹金;賴明勇;;小型開放經濟中內生增長的不確定性[A];2004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10 劉曉輝;張t,
本文編號:20595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205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