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經濟學方法論的奈格里式激進政治解讀
本文選題:馬克思 + 經濟學方法論; 參考:《哲學研究》2015年10期
【摘要】:馬克思的經濟學方法論是他深刻思想的獨特標志之一。奈格里在不同著作中進行了專門研究,認為馬克思的經濟方法論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即"規(guī)定的抽象法"、"歷史趨勢法"、"實際上的真實"、"主體性的創(chuàng)構"以及"對抗本體論"。這些方法經過奈格里的解讀都蘊含著主體的邏輯,顯示出政治的、對抗的、革命的特質。奈格里創(chuàng)造了富有特色的馬克思經濟學的政治哲學解讀模式,這一解讀模式的核心在于發(fā)掘并凸顯經濟學語境中的激進政治話語。盡管奈格里有過度闡釋之嫌,但他對馬克思經濟學方法論的政治解讀模式頗具代表性,不乏新意,值得批判考究。
[Abstract]:Marx's economic methodology is one of the unique symbols of his deep thought. In his different works, he carried out a special study of Marx's economic methodology, which included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prescribed abstract law", "historical trend law", "real truth", "creation of subjectivity" and "antagonism ontology". His interpretation contains the logic of the subject, showing political, antagonistic and revolutionary qualities. He created a distinctive mode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Marx's economics. The core of this interpretation model is to explore and highlight the political dis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s. But he is quite representative of the political interpretation mode of Marx's methodology of economics, and there is no lack of novelty.
【作者單位】: 廣東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
【基金】: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后期資助項目“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主體建構學研究”(編號GD13HZX02)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國外自治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哲學研究”(編號2013M53189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091.91;B0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文君;杜學元;;從羌族民俗文化透視羌族女性社會地位的變遷[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3期
2 趙秀花;;鄧小平的發(fā)展思想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4期
3 何麗;劉管平;巫叢;;海外對華城市史研究綜述[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龍;陳乃新;;論競爭法只調整競爭關系[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1期
5 孫晉;;產融結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論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6 謝青松;;《物權法》的倫理審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論馬克思經濟學的價值概念體系[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包仕國;;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聯(lián)動型動力機制的精神實質[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李繼武;;對人學五個“要義”和“以人為本”內涵的看法——與顧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王濤;皮明建;高鵬;;農用地價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學通報2009年卷(下冊)[C];2009年
4 李楊;;具體性的追尋——讀馬爾庫塞《歷史唯物主義現象學論稿》[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5 馬爾庫塞;李楊;;歷史唯物主義現象學論稿[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6 邱國良;鄭延恒;;論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民主溝通[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會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論的研究視角[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彭希義;;少數民族農民工城市文化適應問題研究——基于貴陽花溪區(qū)彝族農民工群體的調查[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劉琳;;馬克思政治倫理思想三題論略[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10 鄒平林;杜早華;;在私人道德與制度倫理之間——“小悅悅事件”帶來的倫理反思[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夏菲;論英國警察權的變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秦曼;海洋漁業(yè)資源資產的產權效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余正琨;論科學發(fā)展觀對三大規(guī)律認識的豐富與發(fā)展[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7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劉宇輝;高等教育視角下的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增長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9 周旋;“公私財物”之內涵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劉建國;新疆國有資產管理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曉玲;以農地為依托構建農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qū)農村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村中小學體育現狀與發(fā)展對策[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4 李靜;大學生大愛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郭云英;統(tǒng)籌城鄉(xiāng)視域中的農村城鎮(zhèn)化問題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6 蘇煥菊;我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險法律制度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與比較科學哲學[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姚士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國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閾中的民生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胡警月;馬克思與阿爾都塞意識形態(tài)比較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豪;;關于批判的方法論的幾點認識——《批判的經濟學方法論》讀后感[J];群文天地;2012年07期
2 崔永和;經濟學方法論研究管見[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6期
3 李忠民;科技革命與經濟學方法論變革[J];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4 張哲;;對社會學和經濟學方法論中邏輯方法的分析及思考[J];群文天地;2012年07期
5 張高榮;;科學哲學與西方經濟學方法論[J];理論界;2007年09期
6 李建珊;趙華;;邏輯實證主義對經濟學方法論的影響[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7期
7 王初根;;學習馬克思對庸俗政治經濟學方法論的批判[J];江西師院學報;1983年02期
8 賈孝敏,劉劍;波普爾證偽主義與西方經濟學方法論[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9 劉炯忠;;洛克哲學是資產階級經濟學方法論的基礎[J];學術月刊;1989年10期
10 賀力平;;歷史唯物主義命題的新表述[J];讀書;198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郭殿生;;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非主流經濟學方法論的比較[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3次學術研討會代表論文集[C];2006年
2 龍斧;王今朝;;博蘭德新古典經濟學方法論批判的方法論剖析[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19次年會暨外國經濟學說與國內外經濟發(fā)展新格局(會議文集)[C];2011年
3 王建國;;澄清對馬克思方法論的四大誤解——兼論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方法論創(chuàng)新[A];當代視野下的馬克思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6年
4 董瑞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方法論在中國的堅持與發(fā)展[A];馬克思主義 中國探索與當代價值: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夏業(yè)良;經濟學方法論的辨析與爭論[N];光明日報;2003年
2 記者 徐以升;“大金融”:探尋整體性的經濟學方法論[N];第一財經日報;2013年
3 丁賽;經濟學方法論的一塊里程碑[N];中國教育報;2002年
4 ;科學哲學和經濟學方法論變革研究[N];光明日報;2002年
5 夏業(yè)良(北京大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副主任);經濟學方法論的提煉與實踐[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6 葉帆;探索創(chuàng)新經濟學方法[N];人民日報;2003年
7 袁東;過去能在多大程度上說明未來[N];上海證券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一妍;《資本論》方法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靜;科斯經濟學方法論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2 賀允;經濟學方法論的發(fā)展歷程及其趨勢研究[D];延安大學;2011年
3 陸勇;現代西方兩大哲學思潮對西方經濟學方法論的影響[D];武漢科技大學;2002年
4 黃瀟怡;經濟學理論建構之情境分析路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5 魏珍愛;論拉卡托斯的“科學綱領”對經濟學方法論的作用與影響[D];湘潭大學;2006年
6 陳釗;新制度經濟學方法論剖析[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7 袁群莉;批判實在論及其作為經濟學方法論的可能性[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沈振東;實證主義經濟學方法論生成與演進[D];東南大學;2005年
9 李雨燕;論經濟學方法論中的波普爾證偽主義[D];湘潭大學;2005年
10 張高榮;超越拉卡托斯[D];東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0222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2022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