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后資本主義金融化模式是否結束
本文選題:金融化 + 金融資本 ; 參考:《當代經濟研究》2011年08期
【摘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發(fā)展進入了金融化模式階段。金融化模式下,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不僅沒有緩和,反而進一步加深并有了新的發(fā)展。經濟危機越來越頻繁地以金融危機形式爆發(fā),充分暴露了金融化模式的不可持續(xù)性。危機后,在資本主義制度范圍內進行了一系列調整,金融化模式下經濟金融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進程已近終結,從而宣告資本主義金融化模式趨向結束。
[Abstract]:Since the 1980's, capitalism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financialization. Under the financialization model,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of capitalism has not been alleviated, but deepened and developed further. Economic crisis broke out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in the form of financial crisis, which fully exposed the unsustainability of financialization model. After the crisis, a series of adjust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financialization,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was almost over under the financialization mode, thus declaring the end of the capitalistic financialization model.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類號】:F038.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熱拉爾·迪蒙;多米尼克·萊維;丁為民;王熙;;新自由主義與當代資本主義階級結構的變遷(上)——以美國和法國為例[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7年10期
2 讓瑪·瓦蘇德萬;賀欽;;國際金融體系的歷史演進與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基于馬克思貨幣理論的分析[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0年06期
3 大衛(wèi)·科茨;;美國此次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J];紅旗文稿;2008年13期
4 高峰;;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與演變[J];經濟學動態(tài);2009年03期
5 張宇;;金融危機、新自由主義與中國的道路[J];經濟學動態(tài);2009年04期
6 讓-克洛特·德羅奈,張慧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1年05期
7 王天璽;;美國與金融資本主義[J];紅旗文稿;2010年13期
8 張宇;蔡萬煥;;金融壟斷資本及其在新階段的特點[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9 謝富勝;李安;朱安東;;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和1975—2008年美國經濟的利潤率[J];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10 約翰·貝拉米·福斯特;;失敗的制度:資本主義全球化的世界危機及其影響[J];哲學動態(tài);2009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玉秀;;伊斯蘭信用經濟思想探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3期
2 張千帆;;法律是一種理性對話——兼論司法判例制度的合理性[J];北大法律評論;2002年00期
3 孫代堯;馬克思主義“全球化”思想論要[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4 陳辭;李炎杰;;金融海嘯后我國保險監(jiān)管的方向和邊界[J];保險研究;2010年04期
5 韓冬雪;王幼英;;當代西方“第三條道路”的興與衰[J];長白學刊;2007年06期
6 周瑞華;;西方經濟主義發(fā)展觀的文化啟示[J];中共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04期
7 涂瑩;;比較與借鑒——世界市場經濟模式介評及其對“中國模式”的啟示[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莊曉玖;;金融自由化實踐的國際比較[J];金融論壇;2007年09期
9 王璨;從馬克思主義資本循環(huán)和周轉理論看網絡經濟[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10 王世權;李維安;;監(jiān)事會治理理論的研究脈絡及進展[J];產業(yè)經濟評論;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林德山;;當代資本主義的變化與矛盾[A];當前國際政治與社會主義發(fā)展[C];2001年
2 葛秋萍;;知識資本化市場準入的技術轉移躍遷機制[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三)[C];2007年
3 王慶五;;關于對中國模式三點特性的認識[A];列寧與東方社會——中日社會主義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周敬青;陳小斌;;全球經濟危機下萊茵模式的應對措施及啟示[A];中國經濟60年 道路、模式與發(fā)展: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9年
5 司思;;論傳媒經營形式的趨同[A];首屆中國傳媒經濟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興賽;虛擬經濟、制度嬗變與政府規(guī)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閆薇;馬克思經濟學基本命題:分析馬克思主義的“重構”、“辯護”和“修正”[D];吉林大學;2011年
3 付競卉;金融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D];吉林大學;2011年
4 李永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利益主體矛盾及協調機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5 呂志燕;經濟危機成因新解:資本擴張性與資本控制力的矛盾[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6 岳璐;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明星生產與消費[D];武漢大學;2008年
7 曹宏舉;美國與瑞典政府績效審計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8 孫偉;上市公司利益相關者財務治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9 張國慶;后工業(yè)經濟與經濟虛擬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王小波;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中國勞動關系與工會改革[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春旺;美國金融危機的深層原因及啟示[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2 楊曉宇;德國西門子公司的管理委員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朱飛;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加強政府管理職能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羅天嘉;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及當今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啟示[D];河北科技大學;2011年
5 李玉國;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金融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D];黑龍江大學;2009年
6 高明霞;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楊慕華;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就業(yè)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8 余佳奇;“中國模式”的形成、內涵和啟示[D];復旦大學;2010年
9 蔡永貴;管理學“元理論”探討[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秦世瓊;阿來小說的人類學分析[D];湖南科技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大衛(wèi)·科茨;;目前金融和經濟危機:新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的體制危機[J];當代經濟研究;2009年08期
2 羅伯特·布倫納;孫宗偉;許建康;;全球生產能力過剩與1973年以來的美國經濟史(上)[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6年02期
3 羅伯特·布倫納;孫宗偉;許建康;;全球生產能力過剩與1973年以來的美國經濟史(下)[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6年03期
4 約翰·貝拉米·福斯特;王年詠;陳嘉麗;;資本主義的金融化[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7年07期
5 戈拉德·A·愛潑斯坦;溫愛蓮;;金融化與世界經濟[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7年07期
6 格·R.克里普納;丁為民;常盛;李春紅;;美國經濟的金融化(上)[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8年06期
7 高放;社會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J];江漢論壇;2001年08期
8 謝富勝;;企業(yè)網絡:激進學者的分析范式[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年07期
9 許建康;;經濟長波論及其各學派分歧的最大焦點[J];經濟縱橫;2009年11期
10 置鹽信雄;駱楨;李怡樂;孟捷;;技術變革與利潤率[J];教學與研究;2010年07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新經濟自由主義的終結?[N];東方早報;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享光;袁輝;;金融資本的積累與當前國際金融危機[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2 柴尚金;;馬克思對經濟危機的科學分析及其現實意義[J];科學社會主義;2009年03期
3 王福興;;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新自由主義——從西方國家的實踐看新自由主義的本質[J];學術交流;2008年11期
4 張宇;蔡萬煥;;馬克思主義金融資本理論及其在當代的發(fā)展[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0年06期
5 邁克爾·赫德遜;劉英;;中國未來三十年[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1年01期
6 趙峰;;新自由主義與當前的經濟危機:一個政治經濟學分析[J];教學與研究;2009年12期
7 約翰·貝拉米·福斯特;王年詠;陳嘉麗;;資本主義的金融化[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7年07期
8 楊承訓;;新自由主義何以在中國風行一時[J];人民論壇;2011年01期
9 克里斯·哈曼;唐科;;對新自由主義理論研究的反思(下)[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8年10期
10 約翰·B.福斯特;羅伯特·麥克切斯尼;武錫申;;壟斷金融資本、積累悖論與新自由主義本質[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玉娜;;2007-2009世界經濟危機的背后[A];2009年全國博士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王福興;;理性工具,還是意識形態(tài)?——關于新自由主義的本質[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10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紀玉山;代栓平;;從“華盛頓共識”到“北京共識”:在發(fā)展中反思[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李傳桐;;新自由主義與俄羅斯養(yǎng)老保障制度改革[A];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30年: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胡慶鈞;;論曲諾的被保護民地位與涼山彝族奴隸制的發(fā)展階段[A];民族學研究第三輯[C];1982年
6 陳惠雄;;主義與問題:新自由主義辨析——兼論“主體-社會”互構的人本經濟哲學理論向度[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余文烈;奉茂春;;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信條的“致命自負”——論“華盛頓共識”的理論悖論和現實矛盾[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8 高尚全;;對當前改革形勢的看法和建議[A];2006年中國宏觀經濟與改革走勢座談會內容匯編[C];2006年
9 劉志國;;積累的社會結構與資本主義經濟的長期波動[A];第一屆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應征論文集[C];2007年
10 滕世華;;誰更偏好大政府——基于一種學理性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茉楠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全球量化寬松時代警惕糧食金融化危機[N];糧油市場報;2010年
2 記者 曲德輝;孫才仁:抓住金融化中的發(fā)展機遇[N];期貨日報;2010年
3 于瑾 王文靈;抓住戰(zhàn)略機遇 盡快推進金融化進程[N];證券日報;2010年
4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劉強;石油金融化趨勢凸顯[N];中國石油報;2011年
5 呂瑞賢;能源金融化要快步走 也要穩(wěn)步走[N];中國經濟導報;2011年
6 東方匯理中國業(yè)務主管 孫昊;迎接商品資產金融化趨勢[N];上海證券報;2011年
7 中央編譯局副局長 李其慶;新自由主義批判掀起熱浪[N];社會科學報;2003年
8 記者 傅燁珉;全流通時代的資本博弈[N];上海金融報;2008年
9 廖言;新自由主義的神話走向破滅[N];光明日報;2009年
10 記者 葉書宏;通用衰落,過度“金融化”惹禍[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忠超;無法走出的困境[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王幼英;當代西方“第三條道路”興衰的政治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3 牛文俊;戰(zhàn)后美國利潤率長期變動的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4 陳曦;近代湖南資本主義發(fā)展與辛亥革命[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王熙;從經濟思潮傳播到意識形態(tài)擴張[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6 方永;論萊因霍爾德·尼布爾的政治神學的新自由主義性質[D];武漢大學;2006年
7 白露;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階段仿真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8 邱波;金融化趨勢下的中國再保險產品發(fā)展研究[D];南開大學;2008年
9 梁軍;國際直接投資的發(fā)展與中國不同地區(qū)的引資戰(zhàn)略[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7年
10 羅海波;國際金融資本流動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靜;新自由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0年
2 劉世衡;新自由主義及其在當代中國的影響[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3 蔣yN;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分析:新自由主義理論思潮的視角[D];蘇州大學;2005年
4 黃秋霞;新自由主義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5 張愛玲;新自由主義的理性批判[D];新疆大學;2008年
6 姚毅;應對新自由主義威脅的中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策略[D];遼寧大學;2010年
7 張瑋;新自由主義的實踐后果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8 王海祥;民營化改革的普適性解析:新自由主義路徑的批判[D];山東大學;2010年
9 趙明;新自由主義與美國金融危機關聯性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10 王成娟;新自由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398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1939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