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經濟思想論文 >

外部性不對稱與結果不確定性集體行動的邏輯

發(fā)布時間:2018-05-01 05:40

  本文選題:集體行動 + 外部性; 參考:《天府新論》2011年05期


【摘要】:經典理論認為,由于自身的公共屬性,集體物品會產生外部性,進而易導致集體行動面臨困境。然而,在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的我國,該解釋并不具有普適性。在我國,當集團目標的實現(xiàn)是以市場交易為基礎時,集團內個體多面臨高談判地位交易對象,因此,通過談判,可能產出公共或私人兩種物品。引入外部性不對稱的概念,能夠修正和補充經典理論。建立"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機制,將外部性對稱化,有利于打破該類困境。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lassical theory, collective goods will produce externalities because of their own public attributes, which will lead to difficulties in collective action. However, in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is not perfect in China, this explanation is not universal. In our country, when the realization of group goal is based on market transaction, individuals in the group are faced with high bargaining status. Therefore, two kinds of goods, public or private, may be produced through negotiation.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externality asymmetry can modify and supplement the classical theor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echanism of "all the losses and all the glory" and the symmetry of the externalities will help to break this kind of predicament.
【作者單位】: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fā)展和改革研究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07AJL0070)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069.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皮建才;;領導、追隨與社群合作的集體行動:基于公平相容約束的擴展[J];經濟學(季刊);2007年02期

2 曾軍平;集體行動的個體異質效應研究[J];財經研究;2004年03期

3 朱憲辰;李玉連;;領導、追隨與社群合作的集體行動——行業(yè)協(xié)會反傾銷訴訟的案例分析[J];經濟學(季刊);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祥明;發(fā)展知識經濟與制度創(chuàng)新[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2 何翔舟;公共事物的高成本運作及其民營化改革[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3 劉建軍;論12世紀西歐文化復興運動[J];北方論叢;2003年06期

4 李新寬;中古晚期英國稅制的演變[J];北方論叢;2004年03期

5 詹國彬;治理視野中的公用事業(yè)民營化改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6 林杰;制度分析與高等教育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7 黃德海,王道平;權力:經濟社會演進與發(fā)展的動力機制——吉爾布雷斯的權力經濟學思想評述[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8 陳丹宇;浙江省經濟增長貢獻因素實證分析[J];商業(yè)研究;2001年08期

9 孫克敏;財政體制變遷與地方政府競爭[J];商業(yè)研究;2002年20期

10 呂愛權;林戰(zhàn)平;;論企業(yè)家精神的內涵及其培育[J];商業(yè)研究;2006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時磊;楊德才;;決策群體、競爭規(guī)則與長期的經濟增長——對新中國經濟史的再解釋[A];2007年山東大學“海右”博士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肖建華;鄧集文;;生態(tài)環(huán)境危機與多中心合作治理[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付景濤;;論英國民主財政的生成原理及其對我國的政策啟示[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顧學寧;;自由金融制度、全球經濟秩序與中國金融制度的創(chuàng)新[A];第一屆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應征論文集[C];2007年

5 吳海華;王德成;;反哺農業(yè)與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選擇[A];農業(yè)工程科技創(chuàng)新與建設現(xiàn)代農業(yè)——2005年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分冊[C];2005年

6 馬東春;;北京污水資源化利用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分析[A];中國水利學會第三屆青年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建;當代西方法經濟學的分析范式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2 谷延芳;工業(yè)革命前英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陳章樂;社會主義法治化初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4 鐘愛軍;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政治權力關系[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5 羅松山;投資基金與金融體制變革[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6 邱本;自由競爭與秩序調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李茹;政府干預市場的倫理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邱成利;產業(yè)集聚與小城市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9 王雪苓;當代技術創(chuàng)新的經濟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02年

10 李光勇;東亞社會保障制度的制度主義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金柱;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關于制度變遷理論的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01年

2 田新丑;論農地產權制度改革[D];中南林學院;2001年

3 董朝輝;論轉型經濟過程中的政府干預[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4 黃載曦;論中國經濟增長的政策變遷與創(chuàng)新[D];西南財經大學;2001年

5 馮楊;低關稅與近代中國經濟發(fā)展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1年

6 賴作蓮;珠江三角洲基塘農業(yè)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1年

7 卓越;國有企業(yè)融資制度變遷與制度變遷方式的轉換[D];湘潭大學;2001年

8 張定;非市場缺陷及其消彌[D];鄭州大學;2001年

9 王國棟;公共政策中的公眾參與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2年

10 周玉璽;農田水利產權制度與灌溉組織制度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彭水軍;包群;;經濟增長與環(huán)境污染——環(huán)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的中國檢驗[J];財經問題研究;2006年08期

2 韋森;個人主義與社群主義——東西方社會制序歷史演進路徑差異的文化原因[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陳剩勇,馬斌;溫州民間商會:自主治理的制度分析——溫州服裝商會的典型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12期

4 葉航;利他行為的經濟學解釋[J];經濟學家;2005年03期

5 朱憲辰;李玉連;;領導、追隨與社群合作的集體行動——行業(yè)協(xié)會反傾銷訴訟的案例分析[J];經濟學(季刊);2007年02期

6 皮建才;;領導、追隨與社群合作的集體行動:基于公平相容約束的擴展[J];經濟學(季刊);2007年02期

7 周黎安;;中國地方官員的晉升錦標賽模式研究[J];經濟研究;2007年07期

8 曾軍平;混沌理論對新古典經濟學的影響研究[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9 韋森;從文化傳統(tǒng)反思東西方市場經濟的近代形成路徑[J];世界經濟;2002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偉;建構公民政治:業(yè)主集體行動策略及其邏輯——以深圳市寶安區(qū)瀅水山莊業(yè)主維權行動為例[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馮巨章;;利益集團與集體行動:一個文獻述評[J];財經科學;2006年04期

3 侯廣輝;;我國專業(yè)市場中的合作關系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07年11期

4 趙娜;;淺析集體行動的邏輯[J];華商;2007年22期

5 張克中;賀雪峰;;社區(qū)參與、集體行動與新農村建設[J];經濟學家;2008年01期

6 宮哲元;;集體行動邏輯視角下合作社原則的變遷[J];中國農村觀察;2008年05期

7 皮建才;;聲譽與中國關系型社會中集體行動的實現(xiàn)[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8 謝思全;陸冰然;;社會理性、集體行動和志愿發(fā)起者——對于行業(yè)協(xié)會組織的一種解釋[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9 徐林清;張捷;;我國行業(yè)協(xié)會的營利傾向與治理困境[J];南京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10 于建嶸;利益、權威和秩序——對村民對抗基層政府的群體性事件的分析[J];中國農村觀察;200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燕舞;;農民集體行動的研究路徑[A];第19屆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論文集[C];2009年

2 孔繁斌;;民主治理中的集體行動——一個組織行為學議題及其解釋[A];21世紀的公共管理:機遇與挑戰(zhàn):第三屆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8年

3 孫遠太;;國企變革與工人行動——立足轉型社會的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青年學者文集)[C];2008年

4 應小麗;;農民的集體行動邏輯與結果——以浙江省H村的一次選舉事件為例[A];秩序與進步:浙江鄉(xiāng)村社會巨變歷程與經驗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戚陳炯;;從意向到集體意向——兼評塞爾的集體意向理論[A];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lián)合學術年會浙江大學論文集[C];2008年

6 孟偉;;城市業(yè)主集體行動的策略及其行為邏輯——以深圳市寶安區(qū)瀅水山莊業(yè)主維權行動為例[A];第二屆中國地方治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商紅日;;WTO框架下的政府作用:集體行動與有效政府[A];入世與政府先行[C];2002年

8 郭力娜;;我國耕地保護研究綜述[A];2008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陳靜;周峰;;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一個理論性解釋——基于集體行動和交易成本的分析[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游春;;規(guī)則與規(guī)范:集體行動的實現(xiàn)路徑——業(yè)主自治的組織理論與實證分析[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研究人員 王勝;加速融合應成為我們的集體行動[N];東莞日報;2009年

2 高劍;強化集體行動 增進公共利益[N];東莞日報;2011年

3 陳午晴;中國人為何喜好標語口號[N];北京科技報;2005年

4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高帆;農戶生產集體行動新解[N];中國信息報;2003年

5 鮑勇劍;“非主流”的諾獎得主伊莉諾[N];21世紀經濟報道;2009年

6 管清友;小撮人受益 多數(shù)人受損的“集體行動”[N];中國經營報;2005年

7 馬光遠;勿讓“政策套利”成集體行動的邏輯[N];中國經營報;2007年

8 記者 李公陽;杭州賓館業(yè)想要“集體行動”[N];杭州日報;2005年

9 史鋒、特約通訊員 劉坤華;組織集體行動有了“戰(zhàn)斗堡壘”[N];中國國防報;2001年

10 盧旭成;IT人何時敢說不[N];中國計算機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國芳;社會資本視野中的村莊治理[D];浙江大學;2009年

2 韋宗友;制衡、追隨與不介入:霸權陰影下的三種國家政策反應[D];復旦大學;2004年

3 劉俊浩;農村社區(qū)農田水利建設組織動員機制研究[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5年

4 徐小江;我國轉型期群體性事件中的農民問題[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5 陳毅;博弈規(guī)則與合作秩序—理解集體行動中合作的難題[D];吉林大學;2007年

6 揭曉;從分散、合作到集體行動[D];暨南大學;2009年

7 李輝;論協(xié)同型政府[D];吉林大學;2010年

8 陳宏;美國與全球環(huán)境制度建設[D];外交學院;2008年

9 穆賢清;農戶參與灌溉管理的制度保障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10 閆引堂;國家與教師身份[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簫;集體行動緣何失敗[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2 林柏全;失地之后:征地事件中農民“集體行動”探析[D];復旦大學;2010年

3 張斌;國企改制中的集體行動[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4 梁柏章;我國農村居民的集體行動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石偉宏;城市跨區(qū)公共服務供給中政府集體行動的困境與對策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6 鄭前程;培育社會資本:解決村莊民主治理困境的內源基礎[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7 施文捷;集體行動對社區(qū)集體效能感的影響:一項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8 陽光;村落利益共同體的形成與維護[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陳華;商務外交框架下的中國行業(yè)協(xié)會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10 章萬真;溫州民間商會的運作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182800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182800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1a5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