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的精神向度追問——從《21世紀資本論》談起
本文選題:主體性資本 切入點:資本主義精神 出處:《學!2015年04期
【摘要】:西方現(xiàn)代性發(fā)育的現(xiàn)實制度形態(tài)是資本主義制度,主體性資本的形成最終形塑資本主義制度。馬克思對現(xiàn)代性批判本質上是對資本主體性的揭示。資本對當下人類生存世界的座架沒有改變,整個世界在某種意義上被資本所操控。當代社會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就是人的主體性與資本主體性的雙向趨同!21世紀資本論》對不平等的分析仍然停留在物質化的資本層面。21世紀的當下,整個社會仍然受資本主義精神的驅動,并被鎖定在資本主義文化、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系統(tǒng)中。資本帶來了人性積極解放的同時造成與"他者"關系的異化。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深層次地體現(xiàn)了資本的歷史普遍性與歷史特殊性的統(tǒng)一。
[Abstract]:The realistic institutional form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modernity is capitalist system, and the formation of subjective capital finally shapes the capitalist system.Marx's critique of modernity is essentially a revelation of capital subjectivity.Capital does not change the frame of the present human existence world, the whole world is controlled by capital in a sense.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contemporary social inequality is the two-way convergence of human subjectivity and capital subjectivity. The analysis of inequality in the 21st Century is still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the materialized capital level.The whole society is still driven by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and locked in capitalist culture, values, and ideology.Capital has brought about the positive liberation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alie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other" at the same time.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t society deeply embodies the unity of historical universality and historical particularity of capital.
【作者單位】: 上海財經(jīng)大學人文學院;安徽財經(jīng)大學;
【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資本—福利—信息時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困境與歷史局限研究”(項目號:13&ZD035) 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中地方政府關系的現(xiàn)實困境及政策設計”(項目號:AHSK11-12D1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091.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雄;;財富幻象:金融危機的精神現(xiàn)象學解讀[J];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2 張雄;速繼明;;歷史進步的寓意——關于歷史普遍性與歷史特殊性的解讀[J];哲學動態(tài);2008年12期
3 張雄;;現(xiàn)代性后果:從主體性哲學到主體性資本[J];哲學研究;2006年10期
4 張雄;;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追求經(jīng)濟的“政治和哲學實現(xiàn)”[J];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家成;論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錢雯;;生態(tài)論文藝學的社會生態(tài)維度[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3 張早林;;個人日常社會行為:韋伯社會理論的邏輯起點[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4 蔣連舟;;深圳公開處理賣淫嫖娼的思考[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5 王超;高魯南;;淺析工業(yè)革命未發(fā)生在中國的原因[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8年02期
6 沈文欽;;何謂“為學術而學術”——純學術觀的類型學考察[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7年01期
7 吳志強;舞蹈藝術世界的文化社會學分析[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8 王新營;陳偉;;“以人為本”的唯物史觀本源探析[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9 李海燕;;現(xiàn)代個性倫理視野中的中國商界小說[J];濱州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10 周化鐵;;張元濟的現(xiàn)代商業(yè)理性與士大夫精神[J];出版科學;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左潔;王振威;;超級村莊的發(fā)展動力與模式——評《社區(qū)的實踐》[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萬江紅;王時珍;;農(nóng)村民間自由借貸中的女性角色研究——基于浙江溫州的考察[A];中國社會學會2007年會“社會建設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唐正東;;貨幣的統(tǒng)治與資本主義的幸存——法國調(diào)節(jié)學派阿格里塔的貨幣哲學觀及其評價[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史志高;;私密空間生產(chǎn):手機短信社會影響研究的新路徑[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8):傳播媒介與社會空間論文集[C];2008年
5 李南海;;異化、吊詭、失范:經(jīng)典社會學理論與現(xiàn)代性危機[A];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陳倩;王敦輝;;全球化視閾下的閩商文化自覺[A];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楊虹;;城市變革中的金錢話語——近20年商界小說對城市文化的一種書寫[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袁進;;開創(chuàng)都市敘述的新風氣——試論韓邦慶的小說敘述理論與實踐[A];都市文化——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姜云飛;;“人”的概念:來自女性主義的新解[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10 鮑金;;消費文化的資本化及其后果——現(xiàn)代消費文化的資本控制邏輯[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映芹;制度理性與福利公正[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笑頻;民族民間藝人生活的苦樂原則[D];云南大學;2010年
4 藺淑英;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與創(chuàng)造性運用(1919-1949)[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歡;超越資本邏輯與符號邏輯[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溫靜;十六大以來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閆薇;馬克思經(jīng)濟學基本命題:分析馬克思主義的“重構”、“辯護”和“修正”[D];吉林大學;2011年
8 周曉波;中美德育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吳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學[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史清竹;馬克思貨幣哲學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嘉楠;職業(yè)共同體視角下的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化發(fā)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梁瀟;產(chǎn)業(yè)結構演變與城市化的互動關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張璇;企業(yè)誠信建設探析[D];湘潭大學;2010年
4 陳艷平;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經(jīng)濟道德教育[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芳芳;明朝官方禳災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慧慧;論民事行政裁判執(zhí)行的檢察監(jiān)督[D];山東大學;2010年
7 林君希;經(jīng)濟倫理思想的演進及對中國的借鑒[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8 楊曉利;魯濱遜故事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孫恒存;走向困境的諷刺文類[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赫安柱;中國新加坡行政問責制度比較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杏珍;;越商與資本主義精神[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劉先進;;資本的屬性與資本主義精神[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09年09期
3 程敬華;;“資本主義精神”及其當代價值思考[J];人民論壇;2012年27期
4 董才生,聞鳳蘭;論資本主義精神的失落與重建[J];內(nèi)蒙古民族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5 白文浩;;資本主義精神的宗教推動力——試析韋伯的天職觀及其宗教內(nèi)涵[J];商業(yè)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6 張跣;危機下的資本主義精神[J];IT經(jīng)理世界;2003年02期
7 朱成全,鄒楊;論社會主義精神[J];財經(jīng)問題研究;1997年03期
8 曹萬成;商品經(jīng)濟與資本主義精神[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04期
9 劉先進;王宏波;;馬克思資本主義精神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當代經(jīng)濟研究;2009年09期
10 龍海軍;;再論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產(chǎn)生[J];企業(yè)家天地;2012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賀涌;;資本主義精神與現(xiàn)代化研究[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葛建軍;;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關聯(lián)的再討論——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分析韋伯的理論[A];“科學發(fā)展觀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董正華;;韋伯、桑巴特、托尼資本主義精神動因思想比較——兼評格林菲爾德的新著《資本主義精神:民族主義與經(jīng)濟增長》[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jīng)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盧德之;資本精神與企業(yè)社會責任[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7年
2 高初建 特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裁 盧德之;使命責任良心與資本精神[N];中華工商時報;2007年
3 宮敬才;資本主義在批判中成長[N];中華讀書報;2012年
4 杜米克(書評人);資本主義精神第三波的終結[N];中國圖書商報;2012年
5 上海財經(jīng)大學 魯品越;學校應當培養(yǎng)什么樣的經(jīng)濟人才[N];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山東師范大學 萬光俠;時代追問與生存反思[N];社會科學報;2014年
7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單世聯(lián);“理性化”:時代的命運而非福音[N];社會科學報;2014年
8 張三元 李齊 武漢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資本主義文化矛盾:貝爾與馬克思的視角[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9 李翔;蓋茨的資本主義精神[N];經(jīng)濟觀察報;2008年
10 杜學文;文化決定發(fā)展芻論[N];山西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凱;宗教倫理的大地之根與世俗經(jīng)濟的精神引導[D];復旦大學;2010年
2 孟凡東;東亞現(xiàn)代化研究的經(jīng)濟文化史觀[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陽;馬克斯·韋伯的資本主義觀及其當代價值[D];揚州大學;2011年
2 虞瀟瀟;資本主義精神,,財富增長率和長期經(jīng)濟增長[D];武漢大學;2005年
3 王敏;《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研究方法探析[D];河北大學;2008年
4 方宇鵬;評韋伯宗教思想與馬克思宗教思想的對立[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5 曹也汝;法律的理性解構[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6 尹廣文;韋伯社會學中的理性化思想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212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172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