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經濟思想論文 >

經濟體制評價標準的探討及應用——生產力與幸福度“雙標準”

發(fā)布時間:2018-04-04 23:03

  本文選題:經濟體制 切入點:評價標準 出處:《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1年03期


【摘要】:一直以來,比較經濟學把經濟績效作為經濟體制的最終評價標準。然而,正如建立怎樣的制度和體制不是目的一樣,發(fā)展生產力本身也不是最終目的,歸根結底,發(fā)展生產力是提高人民生活、實現人民幸福的最重要手段。因此,文章提出,對經濟體制的評價標準應采用生產力和幸福度"雙標準",并且有兩種思路一是兩項標準分類設置;二是兩項標準混合設置。文章認為,通過采用這種"雙標準",可以對經濟體制進行評價,從而借鑒和吸收優(yōu)越的體制,改革和完善自己的體制。
[Abstract]:All along, comparative economics regards economic performance as the final evaluation standard of economic system.However, just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institutions and institutions is not an e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is not an end in itself. 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people's lives and realize their happiness.Therefor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economic system should adopt "double standard" of productivity and happiness, and there are two ways of thinking one is to set up two standards and the other is to set up mixed standard.The article holds that by adopting this "double standard", the economic system can be evaluated, so as to learn from and absorb the superior system and to reform and perfect its own system.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分類號】:F01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理查德·萊亞德;龐娟;;幸福是什么? 我們是否越來越幸福?[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7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樹華;[N];社會科學報;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占芳;;論企業(yè)核心專業(yè)人才的激勵與管理[J];北方經濟;2006年08期

2 程曉峰;人本經濟學視角下的體育生活化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3 李福華;論提高高等教育資源利用效率的激勵約束機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4 馮楊;人才:西部開發(fā)面臨的嚴峻問題[J];柴達木開發(fā)研究;2000年05期

5 沈桂龍;;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qū)的改革與政策法制沖突問題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6 周凱;;城鄉(xiāng)融合的制度環(huán)境及其影響[J];長春大學學報;2011年09期

7 馮楊;國企改革中如何建立激勵機制[J];財經科學;2000年S1期

8 李航;金融業(yè)經營模式的制度分析[J];財經科學;2003年S1期

9 陳惠雄;快樂 福利 人本主義──與黃有光院士的有關討論[J];財經論叢(浙江財經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10 陳惠雄;論經濟大省的文化產業(yè)結構與發(fā)展政策[J];財經論叢(浙江財經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曲振濤;周方召;仲深;;以人為本的經濟發(fā)展觀——效率與公平相統(tǒng)一的法經濟學視角解讀[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張學敏;;立足科學發(fā)展觀,拓展教育經濟學的研究視野——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教育經濟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柳欣;;新古典理論與社會主義經濟理論[A];治理整頓與深化改革[C];1990年

4 黃泰巖;;西方學者論市場與市場經濟[A];全民所有制企業(yè)的活力與發(fā)展[C];1991年

5 朱清;;論區(qū)域環(huán)境法律制度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影響[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經濟法、國際環(huán)境法分冊[C];2008年

6 何道隆;;9.11事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A];“區(qū)域經濟整合:模式、策略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鄒升平;中國與瑞典經濟制度比較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2 張征;新自由主義背景下大學制度變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王志偉;中國就業(yè)函數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4 王彥林;當代中國公共經濟與民間經濟關系優(yōu)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宋曉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孫亞忠;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競爭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7 李邃;中國高技術產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對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的影響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8 桂大一;中國經濟體制模式轉換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9 徐秉暉;論經濟轉型中的中國經濟法[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10 陳維佳;瑞典福利國家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宏博;我國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理性思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慶;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監(jiān)管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3 卓碧蓉;我國海關特殊監(jiān)管區(qū)轉型中管理體制問題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4 劉曉靜;比較研究中日經濟體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5 傅俊華;虛擬團隊(VT)激勵管理的新視角[D];浙江財經學院;2010年

6 魏旭;基于體驗傳播模式的宜家家居品牌產品包裝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11年

7 郭會芳;鄭州市財稅學校激勵性薪酬體系設計[D];西北大學;2011年

8 吳鼎鼎;從江縣成人教育與區(qū)域經濟互動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楊林;20世紀90年代以來瑞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D];西南大學;2011年

10 任琳;受教育程度對城鎮(zhèn)居民綠色消費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伊勝利,譚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歷史進程及幾點啟示[J];世紀橋;1995年Z2期

2 楊鵬亮;申皓;;社會發(fā)展評價尺度芻議[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3 張曉芝;論社會主義改革中的十個關系[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4 鄭錦惠;對體育教學評價的若干思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 鐘學忠,田皓;和諧的人際關系是促進生產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S1期

6 歐治華;;把握評價標準,強化作文評語的開放性[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7 熊婷婷;;從目的論看戲劇翻譯的評價標準[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8 吳厚義;;試論培訓也是生產力[J];石油教育;2006年05期

9 成斌;;論生產力發(fā)展中的社會心理因素[J];生產力研究;2008年20期

10 金愛民;;絕對性評價的理論探析[J];安順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漆建虹;;試論合理化建議在生產力發(fā)展中的地位與作用[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3年

2 李京文;;中國生產力發(fā)展國際論壇閉幕詞[A];中國生產力學會第十三屆年會專輯[C];2005年

3 ;提交中國生產力學會的第十四屆年會論文目錄[A];中國生產力學會第十四屆年會專輯[C];2007年

4 陳偉;;科恩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概念分析[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5 ;2008—2009年學會活動[A];中國生產力學會第十五屆年會專輯[C];2009年

6 李泊溪;;生產力發(fā)展的若干思考[A];中國生產力學會第十五屆年會專輯[C];2009年

7 ;中國生產力學會大事紀(續(xù))(2008——2009)[A];中國生產力學會第十五屆年會專輯[C];2009年

8 ;“21世紀初中國生產力發(fā)展南向互利合作戰(zhàn)略——云南面向東南亞、南亞生產力發(fā)展研究”課題專家評審意見[A];2004中國生產力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5年

9 ;提交中國生產力學會第十屆年會的論文題目[A];中國生產力學會第十屆年會專輯[C];1998年

10 ;中國生產力學會第13屆年會暨中國生產力發(fā)展國際論壇會議總結[A];中國生產力學會第十三屆年會專輯[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鵬;力爭經濟體制改革取得新突破[N];重慶日報;2005年

2 王慧峰;如何進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N];人民政協報;2009年

3 范恒山 國家發(fā)展與改革委員會;積極推進經濟體制改革[N];西部時報;2004年

4 省研;綜合推進經濟體制改革[N];四川日報;2007年

5 省委政法委巡視員 劉萬清;必須明確三個堅持[N];湖南日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劉冰;產權市場將受益經濟體制改革[N];中國企業(yè)報;2010年

7 記者 秦菲菲 編輯 衡道慶;三大因素助推下半年消費有望平穩(wěn)增長[N];上海證券報;2010年

8 �;�;馬凱: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新的攻堅階段[N];中國經濟時報;2005年

9 記者  薛秀穎;九方面突破推進經濟體制改革[N];哈爾濱日報;2006年

10 胡遲 作者單位 中國企業(yè)聯合會;短期:斟酌運用總量政策 長期:加快經濟體制改革[N];中國經濟導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志亮;中國生產力發(fā)展理論與實踐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2 李寶國;北沙參質量控制關鍵技術和評價標準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3 史紀安;江河源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評價及數據庫研建[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年

4 繆光平;中國天然林資源保護政策評價與分析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5 董一冰;劉少奇社會主義若干重要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周勇;中國政府績效審計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葉芳;改進德爾菲(Delphi)法研究亞健康的描述性定義及評價標準[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8 阮德順;越南12~14歲少年游泳運動員競技能力水平的綜合評價及發(fā)展策略[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9 宋英慧;中國會計制度經濟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10 應中偉;中國出版企業(yè)核心能力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濤;基于GIS的土地適宜性評價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樓俊;公司社會責任法律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3 趙曉;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理論與實踐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孫廣華;政府績效審計評價標準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6年

5 唐建軍;論公司社會責任[D];湘潭大學;2007年

6 邢明泉;基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建筑設計模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7 劉洪;對學生數學能力評價方法的思考[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8 宗小蕓;小學語文公開課評價標準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張占巧;小學高年級學生自我評價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10 吳曉麗;南通市土壤重金屬和農產品(蔬菜)重金屬污染狀況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71207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171207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2ed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