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第1卷法文版和德文第4版“生產方式”概念比較研究
本文選題:生產方式 切入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出處:《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1年06期
【摘要】:對比德文第4版,《資本論》第1卷法文版中"生產方式"是修改較多的一個概念。法文版的修改證明,商品生產是生產方式,是生產的社會形式。協作、工場手工業(yè)和工廠制度是生產方式,是生產的技術形式。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以資本和雇傭勞動為基礎、以生產剩余價值為目的、以工廠制度為手段的商品生產。《資本論》第1卷法文版和德文第4版"生產方式"概念比較研究的理論價值在于,可以更準確地理解《資本論》的研究對象,從而更準確地理解把握《資本論》的基本原理,啟示我們更加深入地研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方式。
[Abstract]:For the fourth edition of the German version, the concept of "production mode" in the French edition of Volume 1 of Capital is a more modified concept.The revision of the French version proves that commodity production is the mode of production and the social form of production.Cooperation, workshop handicraft and factory system are the mode of production and the technical form of production.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is based on capital and wage labor, with the aim of producing surplus value.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oncept of "production mode" between the French edition of volume 1 and the fourth edition of German version of "production mode" is that the object of study of "Capital" can be understood more accurately.Therefore, we can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apital more accurately, and enlighten us to study the mode of production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more deeply.
【作者單位】: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分類號】:F091.9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春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現代市場經濟——重讀《資本論》[J];理論視野;1999年06期
2 孫開鏞;《資本論》序言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涵義[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1983年04期
3 于金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典型分析——馬克思的生產方式理論研究之二[J];當代經濟研究;1999年04期
4 劉秉云;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是生產方式[J];財經研究;1981年02期
5 郭小魯;論初級階段資本的生產方式[J];江漢論壇;1993年06期
6 吳斌;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也應研究生產方式[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7 楊伯安;《資本論》序言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含義探討[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4期
8 湯安中 ,于洪波;從馬克思對《資本論》法文版的修訂看生產方式的內涵[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9 直夫;;理論界對資本主義的再認識[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1989年03期
10 古漢崗;如何理解馬克思的生產方式概念[J];南方經濟;1984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金忠;;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札記[A];當代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吳易風;;經濟自由主義和國家干預主義論爭的歷史考察[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童世駿;;資本的“文明化趨勢”及其內在限制[A];當代視野下的馬克思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6年
4 任輝;;第三產業(yè)的勞動與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A];社會主義社會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唐國增;趙慧芳;;《資本論》中關于資本本性的思想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A];全國高師《資本論》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6 顏鵬飛;;西方“和諧與沖突主線”論與和諧社會理論[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顧鈺民;;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理論的發(fā)展軌跡[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6)[C];2007年
8 顧鈺民;;馬克思主義制度經濟學研究[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7)[C];2008年
9 魯品越;;社會主義:在駕馭資本中走向強大——社會主義對資本的辯證否定[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8年
10 于金富;;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科學體系[A];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集萃——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2008)[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關于資本歷史形態(tài)[N];中國證券報;2006年
2 李寶善;經濟全球化與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N];人民日報;2001年
3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衛(wèi)興華;準確理解和把握馬克思關于股份制的理論觀點[N];光明日報;2007年
4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 孫承叔;資本與社會和諧[N];社會科學報;2008年
5 中央黨校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混合經濟究竟姓什么[N];經濟日報;2003年
6 陳文通;經濟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是自然史過程[N];學習時報;2005年
7 劉偉;經濟學教學和科研若干問題的探討[N];光明日報;2005年
8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N];經濟日報;2003年
9 何茲全;釋“小康社會”[N];北京日報;2003年
10 郭飛;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創(chuàng)新芻議[N];人民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楊民剛;經濟危機與當代資本主義[D];山東大學;2005年
2 劉益;公有制市場經濟內生論[D];西南財經大學;2006年
3 楊慧玲;勞動協作及報酬遞增[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4 武建奇;馬克思的產權思想[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5 陳質穎;馬克思《資本論》中的人性思想述評[D];湖南師范大學;1998年
6 錢立火;《資本論》與唯物史觀[D];復旦大學;2004年
7 段鋼;圖像,,一種經濟哲學分析的向度[D];上海財經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欣;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制關系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7年
2 徐祥軍;馬克思利潤率平均化理論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3 楊光;馬克思產權理論與西方產權理論比較分析及其現實意義[D];吉林大學;2006年
4 王勝利;生產方式變革與經濟增長[D];河南大學;2002年
5 臧平;毛澤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思想評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李海軍;由斯拉法《用商品生產商品》引發(fā)的對經濟學科學性的探索[D];蘇州大學;2009年
7 蘇會敏;工業(yè)勞動方式變革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分析[D];河南大學;2009年
8 楊潔;論李嘉圖政治經濟學理論中的拜物主義[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9 禹國峰;兩種生產理論: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動力觀的辯證意蘊[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10 雒曉艷;生態(tài)社會主義評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990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1699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