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經濟學分工理論的一個基本視角
本文選題:分工 切入點:歷史唯物主義 出處:《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摘要】:馬克思經濟學分工理論的獨特品格在于其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視角;谶@一視角,馬克思深刻地指出了社會分工與工廠組織內分工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它們歷史規(guī)定性的差異——而不僅僅是指出這兩種分工有區(qū)別或在空間存在形式的差別;他系統(tǒng)地揭示了現代分工的"雙刃劍"作用,特別是其中分工矛盾對抗性的一面。盡管馬克思的分工理論的個別結論有其歷史的局限,但其關于分工中的歷史規(guī)定性與分工"雙刃劍"作用的觀點至今仍是我們考察分工問題的重要思想武器。
[Abstract]:The unique character of Marx's theory of division of labor in economics lies in its basic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rx pointed out that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factory organization lies in the difference of their historical prescription-not only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kinds of division of labor or the difference of the form in the space. He systematically reveals the "double-edged sword" function of modern division of labor, especially the contradiction and antagonism of division of labor, although the individual conclusions of Marx's theory of division of labor have their historical limitations. However, his views on the historical stipulation in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role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 as a "double-edged sword" are still important ideological weapons for us to study the division of labor.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分類號】:F01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剛;;馬克思經濟發(fā)展理論硬核回歸與范式重生——“技術—分工—交換—制度”框架的構建[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文君;杜學元;;從羌族民俗文化透視羌族女性社會地位的變遷[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2 趙秀花;;鄧小平的發(fā)展思想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3 何麗;劉管平;巫叢;;海外對華城市史研究綜述[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龍;陳乃新;;論競爭法只調整競爭關系[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1期
5 孫晉;;產融結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論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6 謝青松;;《物權法》的倫理審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論馬克思經濟學的價值概念體系[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包仕國;;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聯動型動力機制的精神實質[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李繼武;;對人學五個“要義”和“以人為本”內涵的看法——與顧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蕭衡鍾;;中國大陸于社會轉型期的戶籍改革——管理、制度與治理[A];2011城市國際化論壇——全球化進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論文集)[C];2011年
4 王濤;皮明建;高鵬;;農用地價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學通報2009年卷(下冊)[C];2009年
5 李楊;;具體性的追尋——讀馬爾庫塞《歷史唯物主義現象學論稿》[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6 馬爾庫塞;李楊;;歷史唯物主義現象學論稿[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7 邱國良;鄭延恒;;論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民主溝通[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高峰;;社會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論的研究視角[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彭希義;;少數民族農民工城市文化適應問題研究——基于貴陽花溪區(qū)彝族農民工群體的調查[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劉琳;;馬克思政治倫理思想三題論略[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夏菲;論英國警察權的變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秦曼;海洋漁業(yè)資源資產的產權效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余正琨;論科學發(fā)展觀對三大規(guī)律認識的豐富與發(fā)展[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8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劉宇輝;高等教育視角下的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增長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10 周旋;“公私財物”之內涵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蘇丹;淺析人物畫線性語言表現的程式美[D];鄭州大學;2014年
2 蔣賢惠;高中思想政治課差異性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林崗,張宇;《資本論》的方法論意義——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五個方法論命題[J];當代經濟研究;2000年06期
2 孟捷;產品創(chuàng)新與馬克思的分工理論——兼答高峰教授[J];當代經濟研究;2004年09期
3 侯風云;馬克思分工理論及在經濟分析史中的地位考察[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4 程恩富;朱奎;;歐美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發(fā)展脈絡[J];甘肅社會科學;2008年04期
5 于金富;;構建現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范式[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年04期
6 杜曙光;郭鐵民;;現代科學勞動視閾下的新型全球產業(yè)分工[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對馬克思經濟學的兩點誤解[J];學術界;2006年04期
2 鄧春玲;;西方經濟學界對馬克思經濟學的評價和研究[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3 寧陽;;發(fā)展創(chuàng)新馬克思經濟學研究方法的思考[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4 白云樸;惠寧;;馬克思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產權理論的比較[J];經濟縱橫;2013年01期
5 伊藤誠 ,曉凡;歐美國家重新構建馬克思經濟學的動向[J];國外社會科學;1991年09期
6 張旭,孟素琴;馬克思經濟學體系與線索分析[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濟南市行政學院濟南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7 胡鈞,劉鳳義;經濟學關于人及其經濟行為特征的分析——馬克思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的比較[J];教學與研究;2001年05期
8 蔡繼明;論馬克思經濟學的研究方法[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1年01期
9 張旭;論馬克思經濟學體系的第一個理論成果——《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研究[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濟南市行政學院濟南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10 黃浩;以唯物主義的觀點發(fā)展馬克思經濟學[J];宜賓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培兆;;馬克思經濟學說的歷史命運[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1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謝鳳華;古家軍;;誠信的產生、缺失和構建——基于馬克思經濟學理論的思考[A];第十二次資本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胡世禎;;不應把馬克思經濟學的核心變成—個空殼——讀《論馬克思經濟學的核心》一文的幾點思考[A];全國高等財經院!顿Y本論》研究會2008年第25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郭毅;;馬克思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人的本質”思想比較——兼論科學發(fā)展觀“以人為本”思想的科學內涵[A];中國首次人的發(fā)展經濟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李炳炎;;新馬克思經濟學論綱[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1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6 李炳炎;;新馬克思經濟學論綱[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4年
7 楊文進;;論宏觀體系的馬克思經濟學[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4年
8 楊繼國;;關于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幾個問題[A];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20次會議論文集(第一冊)[C];2006年
9 朱富強;;如何理解馬克思經濟學中的社會異化觀:從社會分工到收入分配再到社會制度的三層次剖析[A];中國第四次人的發(fā)展經濟學研討會——理論構建、實踐構建與人的發(fā)展經濟學的大眾化網絡化論文集[C];2012年
10 李其慶;;馬克思經濟學視域中的金融全球化[A];全國馬克思列寧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暨第十一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 顧海良;馬克思經濟學的來源[N];光明日報;2013年
2 王早霞;馬克思經濟學的當代價值[N];山西日報;2014年
3 程恩富;評《馬克思經濟學體系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N];人民日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于春暉;馬克思經濟學研究的10個問題[N];人民日報;2013年
5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 顧海良;馬克思經濟學方法發(fā)展軌跡[N];光明日報;2014年
6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 顧海良;馬克思經濟學體系的結構[N];光明日報;2014年
7 彭麗紅;努力把握馬克思經濟思想的真諦[N];人民日報;2006年
8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李義平;馬克思經濟學的比較優(yōu)勢[N];人民日報;2012年
9 本報記者 李成剛;程恩富:新馬克思經濟學綜合學派的代表[N];中國經濟時報;2014年
10 木土;馬克思經濟學體系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高嵩;馬克思經濟學的經濟行為主體研究[D];北京大學;2005年
2 閆薇;馬克思經濟學基本命題:分析馬克思主義的“重構”、“辯護”和“修正”[D];吉林大學;2011年
3 郭毅;企業(yè)理論研究——馬克思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的比較[D];廈門大學;2004年
4 賈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及運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5 任洲鴻;“新按勞分配”論[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陳敬壽;馬克思經濟學哲學方法論傳統(tǒng)的現代意義[D];武漢科技大學;2002年
2 范冬梅;馬克思經濟學時間觀的當代思考[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3 沈萌;新制度經濟學和馬克思經濟學的關系[D];中南民族大學;2013年
4 張亞峰;馬克思經濟學的匯率決定理論[D];河南大學;2007年
5 張丹;馬克思經濟學研究和哲學研究的內在結合[D];河南大學;2007年
6 張云芳;《資本論》及其手稿中馬克思經濟學時間思想探析[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697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1669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