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收入分配與規(guī)模性收入分配:一種解說
本文選題:功能性收入分配 切入點:規(guī)模性收入分配 出處:《經濟學動態(tài)》2013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功能性收入分配探討的是各種生產要素是否能夠按照各自在生產過程中的貢獻獲得相應的份額,它同生產的效率和分配的公正直接相關,涉及的主要是初次分配;規(guī)模性收入分配則直接以不同個體或群體最終得到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差異為考察對象,它同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密切相關,不僅涉及收入的初次分配,更涉及收入再分配。本文結合時代背景或現(xiàn)實背景并借助于簡化模型,對功能性收入分配的理論進展、規(guī)模性收入分配的度量方法等進行了梳理和比較研究,并對目前熱議的勞動份額下降等現(xiàn)象進行了初步分析。
[Abstract]:The func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discusses whether various factors of production can obtain the corresponding share according to their contribution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and the fairness of distribution, and mainly involves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of scale is directly based on the income level and income difference that different individuals or groups finally get.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not only involves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of income. Combin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or reality and with the help of simplified model,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heoretical progress of func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measurement method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of scale. And the current hot discussion of the decline in labor share and other phenomena were preliminarily analyzed.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基金】: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創(chuàng)新項目“公有企業(yè)收益共享機制的國際比較”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224;F014.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軍;;對電力多經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的思考[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2 張本英;評英國“1830年代理論家”[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3 張本英;;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期英國在印度的“文明使命”[J];安徽史學;2009年02期
4 黃澤海;;解析“理性經濟人”假設的五個維度[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5 丁艷華;霍軍亮;;如何應對中國農村人力資本與智力資源的流失[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03期
6 李武;胡振鵬;;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中間層組織與廠商理論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6期
7 米本家;;我國基礎設施投資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13期
8 溫麗;薛繼亮;;基于模塊化分工的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30期
9 王玉玲;唐華陶;;城鄉(xiāng)統(tǒng)籌與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問題的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8期
10 姚壽福;;中國農業(yè)區(qū)域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歷史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溫俊彬;;略論可持續(xù)的生產與消費方式[A];黑龍江省生產力學會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2 吳秋蘭;;論對自利本能的道德關注——兼評近年道德評價熱點事件[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3 尹德洪;;早期的法和經濟學思想研究[A];2005年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柯華慶;;法律效率論[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上)[C];2008年
5 晏鷹;朱憲辰;;理解諾斯制度分析理論的變化[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6 王漢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結果[A];陜西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10年年會“西部大開發(fā)10年”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丁華;;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現(xiàn)狀[A];第七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張曙光;;資源要素租金與國有企業(yè)改革——兼論重建“全民所有制”[A];“市場化三十年”論壇論文匯編(第二輯)[C];2008年
9 黃少安;韋倩;;合作與經濟增長[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樊國萍;;試論墨子“名實論”對分析金融危機的啟示[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偉;海洋空間資源性資產產權效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張偉;經濟福利測度:理論分析與中國經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王貴榮;新疆奶業(yè)結構、行為與績效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王玉冬;高新技術企業(yè)資金運營模式與機制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6 袁日新;經營者集中救濟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7 郁方;中國銀行業(yè)壟斷與規(guī)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劉茜;公共物品供給機制與政府定位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王賀東;不確定性、能力與企業(yè)制度[D];南開大學;2010年
10 齊晶晶;創(chuàng)新型經濟圈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阮曉毅;我國柑橘產業(yè)化中的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業(yè)生態(tài)補償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吳薇;鄱陽湖區(qū)域水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張磊;我國水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管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王朋良;基于漁民視角的相互制漁業(yè)保險模式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游振華;種子產業(yè)鏈企業(yè)合作績效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7 肖彥梅;煤炭企業(yè)跨區(qū)域擴張能力評價與決策方法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8 張晉華;我國中小民營企業(yè)資本運營模式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9 王艷;政府在群眾性體育賽事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10 張磊;基于突變級數(shù)法的企業(yè)成長性評價實證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曉光;二戰(zhàn)后中西方收入分配的比較與啟示[J];經濟師;2001年12期
2 劉書云,韓振軍;收入分配:增長中的差距[J];w攣胖蕓,
本文編號:15848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158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