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經濟思想論文 >

《道德情操論》的行為合宜性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06 09:43

  本文關鍵詞:《道德情操論》的行為合宜性問題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亞當·斯密 同情 合宜 市場道德


【摘要】: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的理論觀點常常被經典馬克思主義作家引用,他的經典著作也常常被他們提及。亞當·斯密不僅是一位經濟學大師,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倫理學家。亞當·斯密的學說對于歐美發(fā)達國家影響深遠,他的精妙譬喻“無形之手”,始終是市場社會最為神圣的信念。在經濟思想史上,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將自然、自動地趨向一致的信念,以及政府的非效率性的經驗和天賦人權的思想成為亞當·斯密自由放任主義理論的基礎。在經濟倫理學上,斯密認為自然的自由體制——市場交換制度乃是道德的、倫理的制度。在市場社會里,擁有獨立人格的自由的個人依照自然法則,一方面尊重他人的自然權利,一方面追求自己的自然權利或者利益,形成的相互競爭與協作的社會,從而導致了當事人無意識的結果:國民財富與道德的增長,這是一種內生的自然秩序。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相輔相成、自然進化、相得益彰。道德人與經濟人密不可分的一體,經濟人必然是道德人,兩者是一個分幣的兩面、不可割裂,兩者共同構成市場社會的行為主體的基本人格特征。這個理想的社會形態(tài)賦予人類利己本能以道德和倫理意義,它的基礎信念是建立在個人與社會、自由與秩序自然和諧,個人自由地追求己利必然與公共利益一致,即全社會的自然調和,不期而成!秶徽摗返闹黝}是論證在自然的自由制度下富與德并行不悖。而《道德情操論》中的倫理學的邏輯是人們在自愛和同情等人類天性的作用下產生德行,并且?guī)砣藗兊母挥?形成德行與富有內生的自然制度。真正的市場經濟恰恰是道德人的經濟,真正的自由恰恰是高度的秩序。 本文從亞當·斯密的同情產生出合宜的行為的思想入手,通過對斯密的倫理思想的研究,分析斯密論述的道德生成機制的內在理路,并借鑒其有益的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論文框架而言,除緒論外,文章首先分析亞當·斯密所處的時代,了解亞當·斯密寫作《道德情操論》的背景,尤其是從《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的出版情況來分析斯密所指的德行與富裕的關系,同時也為了更好地把握斯密的經濟倫理的問題指向。其次,論文揭示了《道德情操論》中的道德生成機制,論述了行為合宜論的內在理路,探討了同情的內涵以及同情如何生成合宜的行為。之后,從倫理的角度提出通往人類幸福之路,即在介紹和分析亞當·斯密的自然神學觀以及主體理性主義的哲學觀基礎上揭示人類的幸福與神的設計和人類行為的關系來分析其形而上的理論支撐。通過以上研究,提出“合宜”思想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啟示。具體而言,以馬克思主義的視角對斯密的“合宜”思想加以簡評,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論述的同情的理論是有益的,但是他的個人主義的方法論卻是需要進一步加以改進的。尤其在金融危機尚未結束的當下,研究《道德情操論》對于探索一條實現最大多數人民幸福的道路,建立一個新的更加符合歷史發(fā)展要求的市場經濟倫理觀具有重大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F091.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蔣自強,何樟勇;簡論“經濟人”的約束機制——亞當·斯密研究的反思[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2 王曙光;;市場經濟的倫理奠基與信任拓展——超越主流經濟學分析框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孫春晨;“看不見的手”與經濟倫理[J];道德與文明;2000年05期

4 陳澤亞;關于“經濟人”假說的倫理思考[J];道德與文明;2000年05期

5 宋惠昌;柏林印象——兼談對現代社會文明教養(yǎng)問題的思考[J];道德與文明;2001年02期

6 王巖;試論集體主義的基本價值規(guī)范[J];道德與文明;2004年03期

7 肖群忠;論自愛[J];道德與文明;2004年04期

8 王小錫;;論經濟與道德之關系的思維模式——對馬克思、韋伯和斯密之三種立場的思維路徑解釋[J];道德與文明;2007年03期

9 陸昱;;馬克思恩格斯發(fā)展倫理思想探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0年02期

10 沈嘉祺;;論道德教育中的自愛[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陳軍科;當代社會發(fā)展:人的解放與文化自覺[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2 汪潔;中國經濟倫理思想轉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3 侯才;青年黑格爾派與馬克思思想關系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199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志軍;從馬克思早期對宗教的批判看哲學的根本變革[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趙媛媛;論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中道德判斷的一般準則[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3 楊敏;經濟轉型與政府調適[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14838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114838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e96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