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績效與契約內容研究 ——兼論管理費業(yè)績報酬激勵模式
發(fā)布時間:2021-11-22 02:27
券商集合理財業(yè)務從2005年開啟,到目前已經發(fā)展成為我國資本市場一項重要的資產管理業(yè)務。這是除證券投資基金外,又一項靈活新穎的資產管理業(yè)務,它極大地豐富了居民的投資工具的選擇范圍。也是我國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重要組成部分,豐富了市場機構的多樣性,必將成為我國資本市場的良性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券商集合資產管理業(yè)務與證券投資基金相比,在管理人性質、募集方式、管理人薪酬激勵模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這些都是該產品在集合理財契約內容上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具有很好的研究實踐意義和理論研究價值。本文首先闡明了選題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意義;總結了我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契約內容特點,并著重分析了該產品的對管理人的激勵效應。然后對國內外基金這一傳統(tǒng)理財方式的契約激勵作用的研究綜述,并對我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主要契約內容進行了理論分析,然后對券商集合理財在自有資金投入、適當的管理費與一定業(yè)績報酬的契約激勵創(chuàng)新做實證檢驗,結論認為這些創(chuàng)新要素對集合計劃的績效有顯著的影響,券商集合理財的很多契約內容有很好的實踐價值。在此基礎上,為改進設計我國券商理財產品管理人激勵模式提出建議。文章第一部分主要是本文選題的背景和意義,并對...
【文章來源】:西南財經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背景及研究目的意義
1.2 研究方法與內容框架
1.2.1 研究方法
1.2.2 內容框架
1.2.3 研究創(chuàng)新點
2.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國內發(fā)展現(xiàn)狀及主要契約內容
2.1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國內發(fā)展現(xiàn)狀
2.2 國內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管理費收取慣例
2.3 國別比較——以美國為例
2.4 本章小結
3. 研究的理論基礎及其相關研究綜述
3.1 經濟學中的有關代理理財的激勵理論
3.2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契約本質上委托代理關系
3.3 代理理財管理費研究綜述
3.3.1 代理理財管理費的解決方案
3.3.2 國內外薪酬激勵方式與作用的爭論
3.3.3 對管理人薪酬激勵模式研究的評價
3.4 我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管理人的報酬方案理論分析
3.4.1 集合契約的激勵內容分析
3.4.2 委托代理雙方利潤最大化函數不一致
3.5 集合理財產品管理費用契約研究中必須考慮的因素
3.6 本章小結
4. 模型假設和變量選擇
4.1 決定因子
4.2 關鍵變量選取與假設
4.2.1 夏普比率的理論回顧
4.2.2 研究樣本的選取與變量計算
5. 實證分析
5.1 描述性統(tǒng)計
5.2 主要實證分析
5.2.1 關于收益率的回歸分析
5.2.2 關于夏普指數的回歸分析
5.2.3 關于實證分析的小結
6. 集合管理人的契約激勵內容的評判
7. 政策建議與研究展望
7.1 政策建議
7.2 本文不足之處與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券商集合理財激勵效應測度指標
后記
致謝
在讀期間科研成果目錄
本文編號:3510747
【文章來源】:西南財經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背景及研究目的意義
1.2 研究方法與內容框架
1.2.1 研究方法
1.2.2 內容框架
1.2.3 研究創(chuàng)新點
2.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國內發(fā)展現(xiàn)狀及主要契約內容
2.1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國內發(fā)展現(xiàn)狀
2.2 國內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管理費收取慣例
2.3 國別比較——以美國為例
2.4 本章小結
3. 研究的理論基礎及其相關研究綜述
3.1 經濟學中的有關代理理財的激勵理論
3.2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契約本質上委托代理關系
3.3 代理理財管理費研究綜述
3.3.1 代理理財管理費的解決方案
3.3.2 國內外薪酬激勵方式與作用的爭論
3.3.3 對管理人薪酬激勵模式研究的評價
3.4 我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管理人的報酬方案理論分析
3.4.1 集合契約的激勵內容分析
3.4.2 委托代理雙方利潤最大化函數不一致
3.5 集合理財產品管理費用契約研究中必須考慮的因素
3.6 本章小結
4. 模型假設和變量選擇
4.1 決定因子
4.2 關鍵變量選取與假設
4.2.1 夏普比率的理論回顧
4.2.2 研究樣本的選取與變量計算
5. 實證分析
5.1 描述性統(tǒng)計
5.2 主要實證分析
5.2.1 關于收益率的回歸分析
5.2.2 關于夏普指數的回歸分析
5.2.3 關于實證分析的小結
6. 集合管理人的契約激勵內容的評判
7. 政策建議與研究展望
7.1 政策建議
7.2 本文不足之處與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券商集合理財激勵效應測度指標
后記
致謝
在讀期間科研成果目錄
本文編號:35107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51074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