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格羅斯曼崩潰理論的一個再反思
【學位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5
【中圖分類】:F091.3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言
一、論題研究的緣起與意義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綜述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與目的
第一章 崩潰理論史:修正主義與正統(tǒng)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兩次交鋒
第一節(jié) 修正主義與正統(tǒng)派的首次交鋒(1899-1910)
一、伯恩施坦對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的攻擊
二、杜岡-巴拉諾夫斯基的比例失調(diào)論
三、對修正主義的最初反應
四、考茨基對修正主義的反擊
第二節(jié) 雙方的再爭論(1910-1914)
一、希法亭在《金融資本》中關于危機的看法
二、羅莎·盧森堡的資本積累論與反批判
三、奧托·鮑威爾的積累圖式模型
第二章 格羅斯曼的崩潰理論:資本家消費不足、利潤率下降規(guī)律與帝國主義
第一節(jié) 《崩潰》的出版背景
一、革命的失敗與新和諧論者的出現(xiàn)
二、列寧與斯滕伯格
三、《崩潰》的創(chuàng)作過程
第二節(jié) 資本家消費不足:崩潰趨勢的抽象表達
一、回歸生產(chǎn)方式視角下的資本積累
二、作為“崩潰理論”的“資本家消費不足論”
第三節(jié) 利潤率下降規(guī)律:崩潰趨勢的內(nèi)在機制
一、利潤率下降規(guī)律
二、絕對的崩潰與暫時的危機:格羅斯曼的經(jīng)濟周期理論
第四節(jié) 對崩潰趨勢的反作用:格羅斯曼論帝國主義
一、國內(nèi)市場
二、國際市場
第三章 格羅斯曼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盧卡奇和早期法蘭克福學派的同路人
第一節(jié) 格羅斯曼與馬克思主義革命傳統(tǒng)及其與盧卡奇
一、格羅斯曼的革命和學習經(jīng)歷
二、格羅斯曼與盧卡奇
第二節(jié) 格羅斯曼與早期法蘭克福學派
一、法蘭克福學派隱藏的政治經(jīng)濟學線索
二、霍克海默與歷史唯物主義原則
三、格羅斯曼在法蘭克福學派發(fā)展史中的角色
四、格羅斯曼與學派的分離
結(jié)語:格羅斯曼——一位革命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家
參考文獻
后記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陳祥勤;;社會主義的兩種傳統(tǒng)及其歷史誤區(qū)[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4年02期
2 沈丹;;伯恩施坦的功與過——對伯恩施坦的總體評價[J];理論界;2014年05期
3 劉雅琪;;第二國際瓦解原因探析[J];柳州師專學報;2015年04期
4 張曉蘭;鄭召利;;恩格斯“政治遺囑”歷史紛爭的回顧與反思[J];寧夏社會科學;2015年06期
5 張靜;;奧伊則爾曼對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反思[J];社會科學;2014年08期
6 苑秀麗;;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戰(zhàn)斗性[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年08期
7 陳愛萍;;論伯恩施坦對馬克思主義的重構(gòu)及其啟示——從理論與實踐雙重維度的考察[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5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來慶立;;E.伯恩施坦與E.巴克斯關于資本主義的若干爭論——“修正主義公式”出籠的思想史考察[A];“改革與創(chuàng)新——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4年年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余一凡;從馬克思到列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確立[D];南開大學;2010年
2 張小紅;羅莎·盧森堡總體性方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楊彬;馬克思主義發(fā)展歷程中正統(tǒng)與非正統(tǒng)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4 軒傳樹;從“制度—手段”到“價值—目標”[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3年
5 薛新國;歐洲社會黨價值觀多維度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年
6 付明;第二國際理論家帝國主義理論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4年
7 李平;社會革命合法性之辯[D];黑龍江大學;2014年
8 趙秀娥;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4年
9 趙景陽;中國道路的探尋與個體自由的確證[D];蘇州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鄭翔;伯恩施坦社會主義改良思想之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8281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gjililun/2828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