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13年中國綠色GDP核算及時空格局研究
本文關鍵詞: 綠色GDP 核算體系 資源環(huán)境損失 區(qū)域差異 中國 出處:《自然資源學報》2017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論文基于資源環(huán)境視角,通過構建綠色GDP核算體系對1997—2013年中國及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qū))的綠色GDP進行核算,并進一步通過人均綠色GDP及綠色GDP指數(shù)揭示地區(qū)綠色發(fā)展現(xiàn)狀差異。研究結果表明:1)中國在1997—2013年間綠色GDP指數(shù)為78.99~87.06,經濟發(fā)展對自然資源尤其是能源資源依賴度較高。指數(shù)呈波動上升趨勢,資源節(jié)約效果顯著,環(huán)境污染管治仍需加強。2)區(qū)域差異上,人均綠色GDP與綠色GDP指數(shù)均呈東部地區(qū)中部地區(qū)西部地區(qū)的格局,即經濟發(fā)展水平較好地區(qū)其資源環(huán)境依賴性也較低。3)將全國進行綠色發(fā)展分區(qū)后,處于健康區(qū)的省市有10個,潛力區(qū)5個,高危區(qū)10個,警戒區(qū)6個。綠色發(fā)展健康區(qū)主要覆蓋于東部沿海地區(qū),而中西部內陸省市為綠色發(fā)展高危區(qū)的主要覆蓋區(qū)。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green GDP accounting system to calculate green GDP in 3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of China and mainland from 1997 to 2013.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green GDP index of China in 1997-2013 is 78.99 or 87.06,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depends more on natural resources, especially energy resources. High. The index shows a fluctuating upward trend, The effect of resource conservation is remarkable, an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still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e green GDP per capita and green GDP index are both the pattern of the western region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eastern region. That is, in areas with goo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heir dependence 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s also relatively low. 3) after carrying out green development zon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ere are 10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healthy areas, 5 potential areas and 10 high-risk areas. The green development health areas mainly cover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while the inland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re the main coverage areas of the high risk areas for green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南京大學江蘇綠色發(fā)展研究基地;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571162) 江蘇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2014ZDAM001) 中國清潔發(fā)展機制基金贈款項目(1214073)~~
【分類號】:F124.5;X19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毛其智:城鎮(zhèn)化應警惕區(qū)域差異擴大[J];中華建設;2010年06期
2 陳國階,何錦峰,涂建軍;長江上游生態(tài)服務功能區(qū)域差異研究[J];山地學報;2005年04期
3 楊騫;劉華軍;;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的區(qū)域差異分解及影響因素——基于1995~2009年省際面板數(shù)據(jù)的研究[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2年05期
4 宋德勇;徐安;;中國城鎮(zhèn)碳排放的區(qū)域差異和影響因素[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1年11期
5 田云;張俊飚;李波;;中國糧食主產區(qū)農業(yè)碳排強度估算及其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12年11期
6 李國志;李宗植;;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的區(qū)域差異和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0年05期
7 楊騫;劉華軍;;中國碳強度分布的地區(qū)差異與收斂性——基于1995-2009年省際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J];當代財經;2012年02期
8 王群偉;周鵬;周德群;;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績效的動態(tài)變化、區(qū)域差異及影響因素[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0年01期
9 張金萍;秦耀辰;張麗君;路超君;;黃河下游沿岸地市CO_2排放的時空分異[J];地理研究;2012年12期
10 徐輝;賈紹鳳;呂愛鋒;王素慧;李潤杰;;青海省農村飲水安全及區(qū)域差異原因分析[J];資源科學;2012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曹云者;韓梅;夏鳳英;顏增光;周友亞;郭觀林;李發(fā)生;;采用健康風險評價模型研究場地土壤有機污染物環(huán)境標準取值的區(qū)域差異及其影響因素[A];第三屆全國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李雁爭;醞釀區(qū)域差異化考核 節(jié)能減排或告別“一刀切”[N];上海證券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淑艷;中國碳排放強度的驅動因素分析及收斂性研究[D];江南大學;2015年
2 趙海嬌;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區(qū)域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5337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gjililun/153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