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形成下中國城鄉(xiāng)居民預防性儲蓄研究
本文關鍵詞:習慣形成下中國城鄉(xiāng)居民預防性儲蓄研究
【摘要】:本文將習慣偏好引入傳統(tǒng)的預防性儲蓄模型,并構造出檢驗居民預防性儲蓄動機的計量方程。利用中國26個省1999—2011年城鄉(xiāng)居民消費數據進行實證分析;貧w結果發(fā)現,在控制了習慣形成效應后,城鄉(xiāng)居民依然存在顯著的預防性儲蓄動機,但是該動機強度比無習慣偏好時降低了約1/2。同時,城鄉(xiāng)對比結果表明,在絕對層面,農村居民具有更大的衡量預防性儲蓄動機強度的絕對謹慎系數,其值約為城鎮(zhèn)居民的1.5倍;然而基于現有消費,農村居民衡量預防性儲蓄量的相對謹慎系數則要小于城鎮(zhèn)居民。最后在城鄉(xiāng)二元結構背景下對上述結果進行解釋,并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作者單位】: 西南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關鍵詞】: 預防性儲蓄 習慣形成 謹慎系數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不確定性、非期望偏好結構與居民消費”(JBK1307105)資助
【分類號】:F126.1;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中國居民儲蓄率長期居高不下,一直受到學術界以及政策制定部門的廣泛關注。本文的分析主要集中于討論習慣偏好對中國城鄉(xiāng)居民預防性儲蓄的影響。在國內研究預防性儲蓄文獻中,學者們大都忽略了消費者可能的“習慣偏好”對其最優(yōu)消費—儲蓄的選擇。事實上,如果消費受到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英瑛;;上海市預防性儲蓄的實證分析——基于1997—2005年數據[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8年25期
2 隋娟娟;王艷;;我國預防性儲蓄:理論、原因及實證分析[J];金融經濟;2006年08期
3 趙曉英;禹娜;;經濟轉軌時期我國城鎮(zhèn)居民的預防性儲蓄行為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6年11期
4 駱祚炎;;支出增長預期對居民消費和儲蓄的影響分析——兼評預防性儲蓄理論的不足[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年08期
5 鄧翔;李鍇;;中國城鎮(zhèn)居民預防性儲蓄成因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09年02期
6 郭香俊;杭斌;;預防性儲蓄重要性的測算方法及其比較[J];統(tǒng)計研究;2009年11期
7 王輝;張東輝;;中國居民預防性儲蓄比例研究(2001-2008)[J];求索;2010年05期
8 尹長斌;;中國居民預防性儲蓄行為的實證分析[J];現代商業(yè);2011年03期
9 葉茜茜;;城鎮(zhèn)居民預防性儲蓄的動機研究[J];統(tǒng)計與決策;2011年08期
10 任天曉;;基于城鎮(zhèn)分組數據的預防性儲蓄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2年1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郭香俊;杭斌;;西方預防性儲蓄理論及其在中國的適用性[A];21世紀數量經濟學(第8卷)[C];2007年
2 杭斌;申春蘭;;潛在流動性約束與預防性儲蓄行為——理論框架及實證研究[A];21世紀數量經濟學(第7卷)[C];2006年
3 杜海韜;鄧翔;;流動性約束和不確定性狀態(tài)下的預防性儲蓄研究——中國城鄉(xiāng)居民的消費特征分析[A];經濟學(季刊)第4卷第2期(總第15期)[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陳軍華;“房奴”的心理病與幸福指數[N];上海證券報;2006年
2 梁達;擴大消費內需遭遇高房價阻力[N];上海證券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郭英彤;我國居民預防性儲蓄的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D];吉林大學;2006年
2 郭香俊;經濟轉軌時期中國城鄉(xiāng)居民預防性儲蓄行為定量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9年
3 黃學軍;基于通脹風險的資產定價模型及應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陳瑩;文化與預防性儲蓄[D];暨南大學;2012年
2 汪為;轉型經濟中浙江省農戶預防性儲蓄行為分析[D];浙江工商大學;2008年
3 李薇;不安全感、預防性儲蓄與我國居民消費不足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4 隋娟娟;我國居民高儲蓄問題理論與實證研究[D];青島大學;2006年
5 陳守坤;社會保障對我國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9573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957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