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趕工游戲”到“老板游戲”——非正式就業(yè)中的勞動控制
本文關鍵詞:從“趕工游戲”到“老板游戲”——非正式就業(yè)中的勞動控制
【摘要】:本研究以廣州市中大布匹市場周邊聚集的小型制衣廠為例,探討非正式就業(yè)中的勞動控制問題。延續(xù)布洛維"趕工游戲"的思路,本研究將非正式就業(yè)的制衣工人在不受保護的勞動狀態(tài)中仍然努力工作的原因歸結為"老板游戲"的存在。一方面,"人人當老板"的實踐和觀念模糊了工人與老板的界限,使得即使再苦再累的工作也可視為當老板必要的"原始積累";另一方面,"個個來管理"模糊了工人和管理者的界限,有助于工人了解市場行情和行業(yè)規(guī)則,實現(xiàn)從工人到師傅再到老板的躍升。"老板游戲"的提出在兩個維度上拓展了既往關于工作場所游戲的研究。它既帶入了工作場所外的影響因素,也刻畫了工人與管理者和老板界限的模糊性。我們認為,雖然小型制衣廠不存在內部勞動力市場,但是存在一個范圍更廣、空間更大的行業(yè)內部勞動力市場,這為超越工廠體制,構建行業(yè)體制或部門體制等概念提供了可能。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廣州市團校;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
【關鍵詞】: 農民工 非正式就業(yè) 勞動控制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戶籍限制放開背景下促進農民工中小城市社會融合的社會管理和服務研究”(13JZD018)的階段性成果 廣東省千禾社區(qū)基金會 中山大學研究生院“研究生公益學習項目”的資助
【分類號】:F299.2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進入新世紀以來,資本主義不斷深入的全球化深刻地改變了工人的勞動過程,裁員、撤資和資本外流越來越普遍,從事臨時性工作、未能組織化的工人越來越多。工作不穩(wěn)定、低工資和無福利已經成為全球工人階級面對的主要問題(Pierce,2001)。作為全球資本主義鏈條中的主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萬向東;;農民工非正式就業(yè)的進入條件與效果[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2 薛進軍;高文書;;中國城鎮(zhèn)非正規(guī)就業(yè):規(guī)模、特征和收入差距[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2年06期
3 符裕;;網(wǎng)絡經濟的運作邏輯——以河北白溝箱包業(yè)為例[J];青年研究;2008年12期
4 王星;;師徒關系合同化與勞動政治 東北某國有制造企業(yè)的個案研究[J];社會;2009年04期
5 任焰;潘毅;;跨國勞動過程的空間政治:全球化時代的宿舍勞動體制[J];社會學研究;2006年04期
6 游正林;;管理控制與工人抗爭——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研究中的有關文獻述評[J];社會學研究;2006年04期
7 黃巖;;工廠外的趕工游戲——以珠三角地區(qū)的趕貨生產為例[J];社會學研究;2012年04期
8 傅春暉;;包買制:歷史沿革及其理論意義[J];社會學研究;2014年02期
9 聞翔;周瀟;;西方勞動過程理論與中國經驗:一個批判性的述評[J];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03期
10 李敏;高廣祥;劉繼紅;;制衣小企業(yè)計件工資及其談判特征[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煒;朱力;;農民工住房福利現(xiàn)狀與政策走向——基于福利多元主義的視角[J];長白學刊;2012年02期
2 王琳娜;;社會轉型時期的家庭與生產政治[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王志忠;顧善赤;;汽車企業(yè)建立以KPI為核心的績效管理體系研究[J];當代經濟;2011年08期
4 趙秀麗;段曉明;;全球生產網(wǎng)絡的形成與資本關系的演化——基于資本運動的視角[J];當代經濟研究;2010年05期
5 李蘭芬;;從交換到分配:一種大勞動報酬觀的民生邏輯[J];道德與文明;2011年03期
6 趙小仕;;勞動關系中的集體談判機制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09年07期
7 岳玲;;基于協(xié)和控制的團隊績效管理[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年08期
8 閔冬潮;劉薇薇;;質疑 挑戰(zhàn) 反思——從男女平等到性別公正[J];婦女研究論叢;2010年05期
9 楊正喜;楊敏;;轉型期廣東勞資關系模式研究[J];廣東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10 岳玲;;管理控制和績效管理關系的文獻綜述[J];改革與戰(zhàn)略;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蔡菲;;勞動過程理論評述[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閻志剛;;從管制到服務:對農民工公共政策及其問題的一種話語分析[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三輯)[C];2008年
3 王義飛;;農民工身份代際傳遞的制度邏輯——一個再生產的視角[A];新中國60周年與貴州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王曉暉;;勞動過程理論:簡史、核心理論及在中國的運用[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楊保軍;;新時期中國主導新聞觀念的演變及啟示[A];新聞學論集(第30輯)[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世勇;生命歷程視角下的返鄉(xiāng)農民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滕姍姍;我國農民工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發(fā)展與完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鄭慶杰;國企變遷中的工人身份認同與生產政治[D];上海大學;2011年
4 汪仕凱;工人政治的邏輯及其變革: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5 李錦峰;國民黨治下的國家與工人階級,,1924-1949[D];復旦大學;2011年
6 周瀟;勞動力更替的低成本組織模式與階級再生產[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張紅霞;技術進步的就業(yè)效應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8 王越子;企業(yè)權力論[D];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
9 楊正喜;珠三角以農民工為勞動者的勞資沖突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何明潔;勞動與姐妹分化:中國女性農民工個案研究[D];清華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勤;農民集體上訪的生成邏輯[D];南昌大學;2010年
2 陳敏;產業(yè)集群升級背景下的非正規(guī)就業(yè)演進機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3 趙連圣;新生代農民工的不協(xié)調壓力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4 公雯雯;社區(qū)青少年職業(yè)發(fā)展需求與職業(yè)培訓政策應對[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波;宿舍規(guī)訓體制與權力再生產:學生宿舍的日常生活秩序[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程芳琳;我國私營企業(yè)勞資關系內部協(xié)調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宋宇;看不見的社區(qū):一個珠三角彝族勞工群體的生活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黃偉迪;媒介與新生代農民工的流動生活[D];安徽大學;2011年
9 馬明明;農民工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法律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10 賈露露;民工荒中的農民工理性選擇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屈小博;;城市正規(guī)就業(yè)與非正規(guī)就業(yè)收入差距及影響因素貢獻——基于收入不平等的分解[J];財經論叢;2011年02期
2 夏先良;中國企業(yè)從OEM升級到OBM的商業(yè)模式抉擇[J];財貿經濟;2003年09期
3 鄭烈;;大型國企員工轉崗分流的障礙及對策[J];當代經濟;2006年06期
4 劉海泳,顧朝林;北京流動人口聚落的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J];地理科學;1999年06期
5 金一虹;非正規(guī)勞動力市場的形成和婦女就業(yè)[J];婦女研究論叢;2000年03期
6 胡鞍鋼,楊韻新;就業(yè)模式轉變:從正規(guī)化到非正規(guī)化──我國城鎮(zhèn)非正規(guī)就業(yè)狀況分析[J];管理世界;2001年02期
7 萬向東;劉林平;張永宏;;工資福利、權益保障與外部環(huán)境——珠三角與長三角外來工的比較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6期
8 郭懋安;;新自由主義與勞動的非正規(guī)化[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0年01期
9 呂妍;古繼寶;梁
本文編號:9511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951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