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經濟管理論文 >

普遍延遲退休還是分類延遲退休——基于養(yǎng)老金虧空與勞動力市場的聯(lián)動效應視角

發(fā)布時間:2017-08-17 04:04

  本文關鍵詞:普遍延遲退休還是分類延遲退休——基于養(yǎng)老金虧空與勞動力市場的聯(lián)動效應視角


  更多相關文章: 養(yǎng)老保險 養(yǎng)老金虧空 延遲退休 勞動力市場


【摘要】:本文從養(yǎng)老金虧空與勞動力市場的聯(lián)動效應出發(fā),為延遲退休方案的選擇機制構建了一個數(shù)理模型,并對分類延遲退休和普遍延遲退休的經濟效率和政治可行性進行了模擬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延遲退休時間的長短和延遲退休的類型到底該如何選擇,取決于養(yǎng)老金虧空降解效果的好壞、就業(yè)擠出效應的大小以及政治可行性的高低。從延遲退休的政策效果來看,輕度延遲退休要好于深度延遲退休,分類延遲退休要好于普遍延遲退休。而參保者的人力資本狀況及其個體差異性所帶來的工資率和工作成就感的差異則是政策效果不一致性的根本原因。根據(jù)人力資本積累規(guī)律和勞動力供求情況分類延遲參保者的退休時間,會取得更好的養(yǎng)老金虧空降解效果,對新增勞動力的就業(yè)沖擊也會更少。然而,要想切實提高延遲退休的政策效果,還得依賴于人力資本狀況的改善。強化參保者尤其是低勞動技能者的職業(yè)培訓和學歷教育,是化解養(yǎng)老金虧空危機和緩解社會就業(yè)壓力的必由之路。
【作者單位】: 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浙江大學經濟學院;
【關鍵詞】養(yǎng)老保險 養(yǎng)老金虧空 延遲退休 勞動力市場
【基金】:201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關于新興經濟學理論創(chuàng)新的綜合研究”(13AZD061)
【分類號】:F249.2;F842.67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十多年來,中國養(yǎng)老金虧空規(guī)模連年快速攀升。2000年為357億元,2005年為576億元,而2011年則超過了700億元,其后2012年又超過了1000億元,此外對2013年的估算結果則更為驚人,超過了1500億元。①養(yǎng)老金虧空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快速提高密切相關。2012—2013年間,中國60歲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傳諶,齊樹天,邵祥林,劉士峰;完善我國社保體系的幾點政策建議[J];管理世界;2003年01期

2 宋世斌;;我國社會醫(yī)療保險體系的隱性債務和基金運行狀況的精算評估[J];管理世界;2010年08期

3 卿石松;;職位晉升中的性別歧視[J];管理世界;2011年11期

4 李珍;關于退休年齡的經濟學思考[J];經濟評論;1997年01期

5 曾毅;;中國人口老化、退休金缺口與農村養(yǎng)老保障[J];經濟學(季刊);2005年03期

6 林忠晶;龔六堂;;退休年齡、教育年限與社會保障[J];經濟學(季刊);2008年01期

7 雷曉燕;譚力;趙耀輝;;退休會影響健康嗎?[J];經濟學(季刊);2010年04期

8 丁一;呂學靜;;提高退休年齡與開發(fā)高技能老年人才資源:作用機制及制度設計[J];經濟學家;2013年10期

9 張勇;;個人賬戶可繼承性與計發(fā)月數(shù)內在關系的定量分析[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6年12期

10 張勇;;中國個人賬戶的支付能力研究[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年07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倩;;關于推遲退休年齡制度的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2 陽義南;;我國職工退休年齡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保險研究;2011年11期

3 艾蔚;;基于Lee-Cater模型的養(yǎng)老保險個人賬戶缺口研究[J];保險研究;2012年02期

4 杜邢曄;;關于是否構建統(tǒng)一的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08年03期

5 楊一帆;;對中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思考與展望[J];財經科學;2009年09期

6 胡玉琴;鄭學東;;中國城鎮(zhèn)職工個人賬戶支付能力——基于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前后的比較研究[J];財經論叢;2010年03期

7 封進;郭瑜;;新型農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財政支持能力[J];重慶社會科學;2011年07期

8 沈燕;;部分積累制養(yǎng)老保險體系下退休行為的選擇——基于經濟增長的視角[J];當代經濟;2011年06期

9 楊貞貞;史文釗;陳立影;米紅;;法定退休年齡延遲對勞動力市場的擠占效應研究[J];第一資源;2010年03期

10 司馬媛;;改革我國退休年齡的研究綜述[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苓玲;徐雷;;勞動力有限供給視角下養(yǎng)老保險基金財務可持續(xù)性研究[A];全面深化改革:戰(zhàn)略思考與路徑選擇——北大賽瑟(CCISSR)論壇文集·2014[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林;轉軌時期中國行政壟斷的經濟績效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2 肖亞洲;湖南某縣農村留守老年人生活質量與衛(wèi)生服務利用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3 楊一帆;中國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建構與農地制度變遷[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4 譚曉婷;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的收入分配效應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苗紅軍;中國城鎮(zhèn)職工推遲退休年齡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6 金易;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中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黃曉;中國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收支均衡政府責任及其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8 徐聰;德國公共養(yǎng)老保險體制改革的經濟學分析[D];復旦大學;2008年

9 王一兵;中國養(yǎng)老保險個人帳戶之個性化改良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10 徐劍;中國人口政策效果分析[D];吉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常曉媛;對我國延遲退休年齡的研究[D];浙江財經學院;2011年

2 洪恬恬;我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中政府的責任和作為[D];復旦大學;2011年

3 郭航;隨機利率下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基金平衡的精算分析[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1年

4 陳超;不同代理人假設下的最優(yōu)消費—投資與退休問題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1年

5 朱圣坤;我國財政社會保障支出問題研究[D];浙江財經學院;2012年

6 馬曉暉;社保基金進入資本市場模式與投資組合分析[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1年

7 田松青;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中的缺陷及對策——養(yǎng)老保險資金籌集中的博弈困境及對策[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2年

8 陳志國;退休制度與養(yǎng)老保險保障制度整合理論建構[D];西南財經大學;2002年

9 田力;社會保險基金投資管理[D];河北大學;2003年

10 李偉;西安市老年社會保險對策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菀華,高建偉;個人賬戶中養(yǎng)老金給付精算模型及其應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高建偉,丁克詮;社會養(yǎng)老保險中個人賬戶養(yǎng)老金給付標準精算模型及模擬分析[J];南方金融;2005年03期

3 蔡禾,吳小平;社會變遷與職業(yè)的性別不平等[J];管理世界;2002年09期

4 顏士梅;顏士之;張曼;;企業(yè)人力資源開發(fā)中性別歧視的表現(xiàn)形式——基于內容分析的訪談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11期

5 王曉軍;;公共養(yǎng)老金體系償付能力評估方法評析[J];保險研究;2012年10期

6 ;中國技工大缺口[J];當代工人;2012年02期

7 王曉軍;任文東;;我國養(yǎng)老保險的財務可持續(xù)性研究[J];保險研究;2013年04期

8 鄧大松,劉昌平;中國養(yǎng)老社會保險基金敏感性實證研究[J];經濟科學;2001年06期

9 汪小勤;汪紅梅;;“人口紅利”效應與中國經濟增長[J];經濟學家;2007年01期

10 趙耀輝;徐建國;;我國城鎮(zhèn)養(yǎng)老保險體制改革中的激勵機制問題[J];經濟學(季刊);2001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至立;[N];中國婦女報;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文勇;;延遲退休怎樣更合理[J];人力資源;2012年07期

2 青嵐;;延遲退休年齡與國家能力成長[J];時代金融;2012年22期

3 毛海洋;;延遲退休 誰在說[J];中國衛(wèi)生人才;2012年11期

4 應宜遜;;“延遲退休年齡”要從實際國情出發(fā)[J];浙江經濟;2012年16期

5 雷輝;朱洪興;;我國延遲退休的效應分析[J];棗莊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6 孫明燕;劉煒琳;;對延遲退休的抉擇分析以及政策建議——基于對保定市的調查[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3年14期

7 盛帥;張亦凡;;延遲退休年齡必要性分析與對策建議[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3年04期

8 蔡秀麗;;關于延遲退休年齡的可行性討論[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3年05期

9 郭穎川;;關于延遲退休的看法與建議[J];經營管理者;2013年22期

10 文子;程老濕;;延遲退休,借口再多也是毀約[J];人物;2013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徐婷婷;韋樟清;;養(yǎng)老金制度參數(shù)分析與延遲退休對策探析[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老年醫(yī)學與康復學術大會資料匯編[C];2012年

2 趙耀輝;;老齡化、退休與健康[A];2014年春季CMRC中國經濟觀察(總第37期)[C];201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康勁;“延遲退休”引出三大敏感話題[N];工人日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朱國豐;延遲退休為企業(yè)留住人才[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8年

3 記者 李棟 陸建鑾 楊進;廣州暫不考慮延遲退休年齡[N];廣州日報;2010年

4 記者 羅源源;“延遲退休”傳言激起千層浪[N];昆明日報;2010年

5 傅淞巍;慎提延遲退休[N];遼寧日報;2010年

6 張傳發(fā);贊成“柔性延遲退休”的“四大理由”[N];中國經濟導報;2010年

7 潘晟;“延遲退休”治不了“養(yǎng)老”的病[N];上海金融報;2011年

8 吳學安;延遲退休不可操之過急[N];工人日報;2010年

9 吳聞;實行彈性延遲退休年齡,可揚長避短[N];檢察日報;2012年

10 對話人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鄭功成 本報編輯 苗苗;延遲退休是必然嗎?[N];人民日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綦莎;我國延遲退休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2 謝長安;延遲退休對養(yǎng)老金收支與就業(yè)的影響[D];南京財經大學;2013年

3 劉楠楠;中國延遲退休制度改革研究[D];河北大學;2014年

4 厲彥青;我國延遲退休的勞動力市場效應分析[D];山東大學;2014年

5 張曉天;延遲退休年齡的可行性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4年

6 崔楠;我國漸進式延遲退休制度研究[D];蘭州大學;2014年

7 于海艷;關于我國延遲退休年齡問題的探討[D];天津財經大學;2011年

8 于晨;區(qū)分受教育程度的延遲退休年齡對策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3年

9 涂琛;論延遲退休年齡的效應及政策取向[D];江西財經大學;2013年

10 劉淑芳;關于我國延遲退休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68699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68699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94f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